11版:激情跨越60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实施“五大工程” 打造靓丽海口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扶弱助困,安居乐业保民生
 

返回海口晚报网

2009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弱助困,安居乐业保民生
  在精美的廉租住房效果图前,工程负责人介绍廉租住房的建设进展情况。   本报记者 黄一冰 摄
  南联社区的王菊兰在美兰区人事劳动保障局及社区的帮助下顺利在必胜客欢乐餐厅海秀店工作。   本报记者 黄一冰 摄
  7月14日下午,在美兰区灵山镇锦丰村委会下港村村民家,村支书在指导村民填写“结对帮扶卡”。 本报记者 黄一冰 摄

  曾经在别人的屋檐下小心翼翼,曾经在狂风暴雨中战战兢兢,家,首先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曾经因为担心失业提心吊胆,曾经因为养家糊口愁云密布,家,还应该有能保证温饱的收入;

  曾经对城市的繁华望而兴叹,曾经对城市的资源百般艳羡,家,更应该有福祸共担的一群人。

  曾经的担心,曾经的彷徨,曾经的失望,正在美兰人的努力下一点点消失,因为,所有的愿望正在一点点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 王绍兵 实习生 唐利

  

  惠民安居,廉租房工程暖民心

  椰城的夜晚,流光溢彩。  

  晚上九点,忙碌了一天的李少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当记者问她入住廉租房的心情时,李少妹脸上展露笑意,“孩子放假回来住上了新房子,高兴坏了!”

  李少妹一家人以前只能挤住在只有9平方米的祖屋里,丈夫癌症去世后,她靠卖菜供养两个女儿,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老屋年久失修,非常危险,大哥大嫂腾出儿子的卧室,把她们母女接到家中同住。“很感激大哥大嫂,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李少妹说。

  今年5月8日,这位单亲妈妈的窘境经过本报报道后,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美兰区迅速行动,解决了李少妹的住房问题,6月份,赶在女儿放假回家前,李少妹搬进了民安小区,“现在累是累了点,每天早出晚归,可是心里很甜,有家了,感觉安全了。”

  暂住在流水坡的刘丹和李少妹一样,同是单亲妈妈,但她在海口无房无地,只能带着女儿寄住在妹妹家。今年45岁的刘丹,小时候被火烧造成了残疾。体弱多病的她一个人带着女儿来投奔妹妹。刘丹很关注区里的廉租房工程,知道这一批又在建了,“村干部跟我说了,这次只要有房就先排给我。”

  刘丹所说的“又在建”的工程是今年初动工的美兰区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为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美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廉租住房问题,不到一个月时间,全面落实了项目的用地和建设等相关手续。目前,资金基本到位,工程进展顺利。

  7月14日,记者来到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让人不由心生向往,两幢18层高的大厦即将拔地而起,772户像刘丹这样的无房或是人均居住面积低于8㎡的居民将在此安家。      

  助民就业,公益性岗位解民困

  有了安居,还要能乐业,才能真正保证生活质量。区委常委、副区长冯玉英说:“要安居乐业,就要全力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真正做到救民急、解民困。”

  “如果没有美兰区政府,没有居委会,帮我找到这份工作,家里还真是过不下去!”陈庆文得知记者来采访,特意穿上了上班的制服出来迎接。1991年,陈庆文从市搬运公司下岗,妻子一直没有工作,襁褓中的孩子嗷嗷待哺,三口之家顿时失去了生活支柱。“那时候就是到处打零工,什么都干过,做过保安,当过服务员,还在和平南的一家茶店卖过茶。”后来茶店倒闭了,陈庆文又失业了。他回忆说,做得最长的一份工作是两年半。即使是这样的零工,已经50岁的陈庆文也很难再找到。居委会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帮他申请了公益性岗位,2007年7月,陈庆文就顺利上岗,成为美兰分局白龙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去年9月,儿子考上了大学,夫妻俩欢欢喜喜地送走了儿子。“要是没有这份工作,大学肯定是没得上了!肚子都吃不饱,怎么供他上学?”今年妻子又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一份看单车的工作,收入又增加了,夫妻俩眉开眼笑。

  近年来,美兰区充分发挥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开展入户调查,对零就业家庭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就业能力、择业意向等进行登记造册,并张榜公示。通过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外出务工以及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措施,对零就业的家庭,确保发现一户,帮扶一户,消灭一户。“只要勤劳,美兰肯定让他有饭吃!”美兰区人劳局副局长冯推森斩钉截铁地说。

  数据显示,2006年至今,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4582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666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10698人。从2006年12月启动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以来,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014个,至今已安置854名就业困难对象。      

  结对帮扶,干部农民一家亲

  城市贫困家庭的住房和就业得到了保障,还有生活在农村的群众不能忘记。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这是美兰区所有干部的奋斗目标。

  今年4月21日,美兰区委办副主任王由清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去了锦丰村委会调研,有这样几件事需要解决:首先是村里的五保户陈瑞香老人要求建一间房屋,其次村委会的办公室的建设问题。”当天,区委办的帮扶干部按照惯例来到结对帮扶的村委会实地调研。村支书拿出了刚收上来的“结对帮扶卡”,帮扶人员细细翻看,一一给出解决对策。88岁老人陈瑞香找人代写的“结对帮扶卡”引起了王由清的关注,通过了解,得知老人是村里的五保户,惟一的养女嫁到白沙后,她就孤身一人住在岌岌可危的一间泥土砖瓦房中,老人希望能住上一间安全的新房,免除养女的后顾之忧。帮扶队员把群众的诉求记在了心里,一回到海口,就迅速联系民政部门,经过协商,很快确定了帮五保户老人建房的具体措施。像这样的《民情日记》,美兰区帮扶干部人手一册,被群众誉为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本”。

  7月14日,记者来到锦丰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林平告诉记者,陈瑞香老人到白沙去看养女了,她的房屋问题已经得到落实。记者走进村委会办公室,这里的内外墙经过粉刷,焕然一新,内部的布置简单,但干净整洁。林平向记者介绍,帮扶队解决了8000多元的资金,帮助村委会完善办公环境,包括内外墙粉刷、电路维修等,还帮助村委会健全工作制度,做到基本制度上墙。这些曾经被帮扶队员认真记录在《民情日记》上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林平带着记者来到村里刚建成的面向全市的冬季瓜菜育苗基地,占地六亩多,苦瓜苗、青瓜苗、豆角等长势喜人。不远处,一个规模两千头的养猪场即将投入使用,另一边,一个占地20多亩的温室大棚也正在修建。林平说,帮扶队员和村民一条心,多方协调帮助村里引进项目资金,解决了村里经济发展的问题。

  据了解,自2008年10月14日美兰区启动区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以来,35个区直机关单位党组织与53个农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关系,已帮助群众解决108件事。其中修建排水沟3000米,打井2口,购置水泵2台,维修房屋2间,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配备村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等,共投入资金25万余元,结对帮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记者手记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发展。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只有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更好地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美兰区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着眼提高城镇生活水平,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极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难忘李少妹的笑容,难忘陈庆文的欢喜,难忘锦丰村发展的勃勃生机······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美兰区真正做到了将民生工程建在老百姓的心上,这些惠民安民富民的措施如同和煦春风,拂过美兰的每个角落;如同夏日细雨,滋润美兰的每寸土地;如同秋日果实,挂遍美兰的每棵枝头;如同冬日艳阳,温暖美兰的每颗心窝。

  “我的家在美兰。”这句话从每一位受访者口中说出来,有不同的味道,但我从他们不同的味道里却感受到了共同的两个字———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实施“五大工程” 打造靓丽海口
   03版:要 闻
   04版:市民之声/现场新闻
   05版:财经新闻·综合
   06版:国内新闻/国际新闻
   07版:文娱新闻·综合
   08版:体育新闻·综合
   09版:激情跨越60年
   10版:激情跨越60年
   11版:激情跨越60年
   12版:激情跨越60年
   13版:激情跨越60年
   14版:激情跨越60年
   15版:激情跨越60年
   16版:激情跨越60年
扶弱助困,安居乐业保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