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今日热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春天的序曲·市两会特别报道

03版
春天的序曲·市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一个麻风病康复村的新年
 

返回海口晚报网

2010年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麻风病康复村的新年
  志愿者为老人做的福字灯。
  志愿者与老人们同吃团圆饭。
  李诗杏、王家明、陈秋香三位老人15年后再度聚首。

  海南省琼中县和平镇的石龙村,和文昌市潭牛镇的升谷坡村,都是麻风病康复村,半个多世纪来,两村的康复者几乎没有与外界联系。2010年1月26日,一群来自海南、广东、广西8所高校的48名家工作营协会的大学生志愿者,将石龙村的康复者接到升谷坡村,开展主题为“寻找知己”的迎春活动,沉寂了许久的村子传出了久违的笑声。

  □本报记者 彭桐 文/图

  提前的团圆年饭

  在升谷坡村的文化室门前,凳子挤凳子,露天摆了10桌不算太丰盛的筵席。鱼是好心人送来的,鸡肉、猪肉和蔬菜是志愿者们到镇上买的。大家分工合作,在老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在户外架着大锅炒菜做饭,忙得不亦乐乎。

  这顿年饭吃得有些早,不仅提前了半个多月,而且大家在下午5点就落座了。大学生志愿者们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没有白酒、红酒,没有烟花、炮竹,只有啤酒、饮料和彼此的祝福。志愿者们与老人频频举杯,开心的笑声在酒桌之间传递。

  老人和志愿者们都吃得很慢,一直吃到晚上7点,这是期待已久的年饭,大家都在细细品尝过年的滋味。有不少老人露出了笑容,也有不少老人激动得哭出了声。

  “我有51年没有吃过别人做的饭菜了。”今年63岁的李其华边吃边抹眼泪,他12岁得病,辍学入村治疗,手脚有残疾,一直独身。

  “我有70年没和外人一起吃过饭了。”这是今年81岁的胡元熙写在纸上的话。他耳聋,怕别人不懂,总是先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在众人举杯之时,他把头扭到桌外用胳膊悄悄擦着眼泪。

  老人们吃的是外人看起来很普通的饭菜,体验的却是外人难以想像的幸福。海南师范大学大一学生王凌莎说,她结对照顾的70多岁的杨伯,“一顿饭下来,激动得双手抖动,几乎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台上台下的朋友

  除了年饭,志愿者们还精心准备了一台联谊晚会。由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市场营销系大三学生宋仁武带领的27名志愿者,用竹子在空地上搭架,背景贴上红纸,四周挂上画有笑脸、花朵和写有各种祝福语的彩色气球。志愿者和老人,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在这样的村子,办一个这样的晚会,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宋仁武说,这些长期遭受歧视的老人,对生命的理解往往比他们学生深刻得多,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晚会的人气一定很旺。大家在现场忙碌时,符伯和来自海师大的志愿者盖雪莹,一直在小屋里排练《隐形的翅膀》,老的拉二胡,小的吹笛。

  晚上8点,联谊晚会正式拉开帷幕。14个节目各有特色,有独唱《残酷月光》、独舞《雨竹林》、话剧《白雪公主》等,老人们也不甘示弱,比赛似的抢着上场,唱完琼剧,又唱山歌。符伯和雪莹的乐器合奏是第五个出场,果然震惊全场,双双获得了气球和手绢花奖品,一老一少喜极拥抱。

  最后的大合唱是《朋友》,“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是什么……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有人冲上台去,有人在台下相拥而泣,这一次,哭得更多的是志愿者们。

  15年后的再聚首

  为了等候远方的客人,83岁的老人李诗杏,早晨6点就拄着拐杖坐守在村口的大树下。到上午11点时,一辆大巴车载着石龙村12位老人和陪护的20名志愿者驶来。李诗杏最想见的是两位老相识,今年65岁的王家明和56岁的陈秋香。

  15年前,李诗杏在秀英的医院接受治疗时,结识了陈秋香,陈秋香既照顾丈夫王家明,又同病相怜照顾他,短暂的时日,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回到各自村子后的几年,三人互相写信,随后由于李诗杏手脚不便不再提笔,就失去了联系,但心里一直牵挂。

  “这次举办联谊过年活动,实际上是因他们三人引起的。”海南大学大二学生杨华飞介绍说,他们在石龙与老人聊天中,得知王家明夫妇与升谷坡村的李诗杏相识,遂通过电话联系上,双方都表示非常渴望能在有生之年再见上一面。志愿者们一商议,决定让他们如愿,并让更多的老人走出一辈子生活的村子,去交朋结友,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才有了这场以‘寻找知己’为主题的跨市县联谊迎春活动。”

  负责陪护王家明的志愿者雷雪萍说,路上的3个半小时,志愿者们轮流讲笑话,老人们轮流唱歌,王家明夫妇表现得最为急切,一会看看窗外,一会问还有多远。最有意思的是,夫妻俩都穿着新衣服和新鞋,“王伯说他穿的是家里最好的衣服,还想去买领带呢”。

  终于见面了,李诗杏和王家明夫妇分别拥抱,互相拉着手久久不放。一向快人快语的陈秋香,半天才说出一句:“好想念啊!”

  在三位老人不停谈笑时,其他两地首次见面的老人也相互攀谈起来,并像老朋友似的结伴逛村子。杨华飞说:“这样相识了,以后两村的老人还可自行互相联系,我们搞这个活动,不单是关爱,还是为了给老人们搭个沟通的桥梁。”

  老少牵手的融洽

  石龙村共有村民16人,除了4人有病在身不便行动外,其余12人全部来到了升谷坡村参加活动。志愿者组织也是考虑该村人较少,才把活动地点安排在升谷坡村。升谷坡村共有村民44人,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53岁,有11户是夫妇,有22户单人居住,虽然在家门口开展活动,但有3人瘫痪在床无法到场,每人有一位志愿者负责送年饭、陪坐着讲述活动内容,让老人感受集体的喜悦气氛。

  在村子内外,到处都可见到老少牵手其乐融融的景象。74岁的杨召波在文化室写春联,志愿者们在左右帮忙裁纸、研墨,志愿者们拟的对联为“欢欢喜喜过大年,热热闹闹吃大餐”,横批本为“虎年大吉”,杨召波大笔一挥写为“狼吞虎咽”,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

  志愿者吴鱼踩着三轮车,带着69岁的韩瑞元从村头逛到村尾,又从村前游到村后,不知转了多少遍,也不知哼了多少歌。韩瑞元的腿被截肢三次,现在双腿都是假肢,出行就靠自己蹬三轮。吴鱼说:“我想让他放松一天,带他玩,哪知我蹬累了,他反过来带着我转。”

  升谷坡村村长、71岁的张法海说,该村1957年建立后,至今53年虽有不少变化,但除了皮肤病医院工作人员和政府慰问者偶尔到来之外,一直少有外人进来,跟外界联系也较少。村里多数人家,每年都是自个多炒一个菜算是过年,从来也没亲友来看过,“这次人来得最多,年也过得最好,大家都很开心!”

  石龙村村长王权也感慨地说,这是他有生以来出门最远的一次,村里人能这样出去走走就是最大的幸福,因为很多人一辈子快过完了还没出过村,“这一天,是我们两个村的大喜日子,村民们互相认识了,两村也结下了友谊,对志愿者们的感激是说不完的。”

  卖水瓶凑来的经费

  一提到是“麻风村”,很多人就摇头听不下去了。所以这次志愿者们虽提前了两个多月准备,但一直没找到爱心企业赞助,也没联系到社会其他团体联手。除了伙食费、路费,还要给老人安排在宾馆住一晚,这场爱心行动想起来很美,但做起来谈何容易?宋仁武说,除了家工作营广州总部资助了几千元,其余都是志愿者们在校内外捡矿泉水瓶卖凑来的钱,另外他还牵头借了1500元,准备在开学后兼职打工再还。

  志愿者们都很积极,1月22日,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工业大学、广州商学院、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池学院和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岛内外8所高校的共48名志愿者,都聚在了海口,并于第二天分两组提前去了石龙、升谷坡两个麻风病康复村。

  在两村过年聚会前的几天里,志愿者集体安营在文化室,自己解决饮食问题。为了让老人们开心,志愿者们想尽了办法,利用手提电脑和自制投影设备播放《建国大业》、《花木兰》等影片,教老人学算术、下象棋,甚至说英语,来自内地的学生除了听老人讲故事,还拜师学海南话。为了让阿公阿婆们好记,志愿者们的名字一律用外号,如“小鬼”、“小瓶子”等。

  真心相交的感动

  “寻找知己”迎春联谊活动,除了吃年饭、举办联欢晚会,还有体验宾馆之夜、品味老爸茶等活动。第二天下午,石龙村的老人被送回村后,两村原来配对的志愿者们又都扎营了三四天,想方设法为老人们备足了过春节的柴米油等。

  “这是我寒假做得最有意义也最快乐的事,只是说谎话有点对不起爸妈。”宋仁武说,他们学校1月14日考完,来参加志愿活动的11位同学基本都是告诉家里到29日或30日考试才结束。

  杨华飞说,她也对爸妈撒了谎,“坚持要做这样一个活动,除了自身去体验,还想以实际行动告诉更多的人,一定要了解‘麻风村’,其实这些村的村民并不是一个可怕的群体。”

  海师大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江晓珊说,她今年19岁,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她1月21日考试结束,第二天集合,第三天就随队进了村。“以前去过敬老院、福利院做过志愿活动,但也就是送送东西聊聊天,老人觉得是社会应给他们的,问一句才答一句,这里的老人不一样,会做出许多让人感动的事来,当我照顾的胡伯无意听到我说声‘好吃’,就把家里全部的花生都炒了放进罐里,来到营地一定要送给我时,我第一次发现,爱原来是双向的。”

  ■手记

  麻风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被视为不治之症,使人们谈“麻”色变。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麻风病的防治早已不是一件难事,当年修建的医院也已成了一个个康复村。只是村里的人们,还是生活在那个小小的世界里。

  半个世纪以前患病的康复者,由于疾病带来的各种后遗症,不少人手脚萎缩、肢体残疾,时至今日仍难被一些人接受,他们遭受的鄙夷目光比麻风杆菌更可怕。然而,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大学生志愿者们不怕,他们把这些老人当做亲人一样,一起吃饭、喝茶、聊天、牵手、拥抱,他们的行为给偏见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省两个麻风病康复村的老人走到了一起,共同品味了一顿团圆年饭。透过老人和志愿者们的眼神,记者分明看到,他们的心底都有着美好的祝愿,但愿来年能再聚首,也期望更多康复村的老人,能步出世俗,结交到更多真心的朋友。

  □彭桐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春天的序曲·市两会特别报道
   03版:春天的序曲·市两会特别报道
   04版:春天的序曲·市两会特别报道
   05版:要 闻
   06版:要 闻
   07版:都市新闻
   08版:国内新闻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新闻
   11版:国际新闻·综合
   12版:副刊·闲情
   13版:体育新闻
   14版:文娱新闻
   15版:家居饰界
   16版:魅力主张
一个麻风病康复村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