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今日热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聚焦世博海南活动周/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每次他们来,村里就跟过年一样”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0年8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次他们来,村里就跟过年一样”
国际大学生志愿者走进麻风病康复村

  一双双不同肤色的青春之手,拂去深居大山50余载老年人的狐独;一笔笔来之不易的爱心捐款,修整坑洼不平的入村道路……8月5日,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多所高校的21名大学生,在家工作营志愿者协会组织下,从海口出发来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石龙医院麻风病康复村,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阳光”工作营行动。

  □本报记者 彭桐 文/图

  辞职做“一件重要的事”

  5日午后,大巴车行驶了4个多小时,来到再也无法前进的山道岔口。日高将博第一个下车,背上个人的行李,还扛了几大件公用物品。进村后,个头高、被戏称为“大力士”的他,手脚就再也没有停歇过,扫地、劈柴、收橡胶皮、勘查要修的路……

  他是6名日本人、2名美国人当中中文最好的,也是所有志愿者当中,惟一一名已从高校毕业进入社会的青年,当然他年龄也最大,总表现得像大哥哥。

  日高将博家在日本福冈,2006年到中山大学留学,2008年毕业后回国工作。他是长期网上志愿者,获得此次活动消息,请不了假,遂辞职赶来,做他认为“生命中一件重要的事”。

  日高将博说,现在的大学生不是不想帮助麻风病康复老人,而是没空想,一毕业就忙着找工作,顾不上其他。“我加入团体,来到这里,惭愧还做得太少,因为没给别人太多帮助,相反我收获了很多东西。”日高将博说,在中国、尤其在日本,有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到麻风病康复村来体验生活,他明白了共赢的道理:帮助别人,彼此快乐。

  这次来,“是为了还愿”

  其他5名日本志愿者,来自日本不同高校,是大一至研二的学生。今年22岁的邓晶音祖籍广东,在日本横滨出生长大,曾在上海留学8个月,现在东京的樱美林大学读研究生,是当地高校知名爱心社团组织FIWC关东委员会中国区负责人。

  邓晶音介绍说,去年寒假,她第一次来海南考察,两天看了两个麻风病康复村,内心十分震撼,决定与合作方选在石龙医院这个村开展服务工作。

  石龙医院麻风病康复村不仅地处偏远的深山之中,手机信号微弱,而且公共设施欠缺,11户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16位村民,只有3台电视机、3个厕所1个公共水井,而且出村有段近1公里的山路坑洼弯曲,雨天泥泞不堪。

  “我第一次进来,很紧张,可村民们非常欢迎,还拿出留着的好吃的东西,让我很感动。”邓晶音说,一起来考察的有四人走向社会工作了,只有她一人,取消原定旅游计划,这次不顾一切赶来,“是为了还愿”。

  “我是一个快乐的女孩”

  拥有日本人血统,来自美国费城索思摩大学的田谷道生,在所有营员中英文最好。这次在工作营中负责摄影,但他什么活都干,还和营友争着揽活。

  田谷道生说,他和校友玛丽莎跨过太平洋首次来海南,参加这个活动非常不容易。两人结伴从费城飞到海口集合点,都顾不上回家,只是给父母打了个电话。他和玛丽莎都是名为“世界的邻居”学校社团成员,这次是主动申报由组织派来。

  田谷道生说,他很遗憾在村里呆的时间不长,只能做到让老人快乐一点,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进村子与老人交朋友,“将来如果赚到钱,我希望自己再回来。”

  由于语言不通,玛丽莎通过微笑和抚摸与老人交流,半天时间,她终于学会用中文说“我是一个快乐的女孩”。

  深夜,营员们点好蚊香,铺草席挤睡在小屋里,玛丽莎坐在走廊上写着这样的日记:这个村子不大,但天格外蓝、云格外白,空气很新鲜,让人闻到南国岛屿的味道……椰子摘落的清脆声响,就像心里冒出的美妙音乐……这里的老人,都是我首次到中国结交的好朋友,我会努力为他们搭一座心桥……

  特别礼物:修整入村道路

  海南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杨华飞,作为家工作营志愿者协会海口分部的负责人之一,连她自己都不清楚跑了多少趟麻风病康复村,石龙医院之行是她个人带队的第一个国际营,也是开展时间最长的一个营。

  去年暑假,该协会组织在此首次开展了为期14天的工作营,主要工程是翻修文娱室,让老人有了活动的地方。利用国庆黄金周,营员们又赶来为文娱室加了隔热层。今年1月即寒假期间,为了加强老人与外界的沟通,营员们又来此开展了为期11天的“康乐”营。

  杨华飞说,这是第四次来开展工作营活动,距首次开营刚好一周年。记得去年8月5日开营当晚,营员们摆上一个大蛋糕,对全体村民说:“你们有了一群孩子,这群孩子刚出生……”“这次来,我们作为老人们的孩子,刚好满周岁了,所以要送一些特别的礼物。”

  最大的礼物是修整入村道路。修路是利用协会拨付的从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等单位募集的一笔赞助,差额部分是营员们的捐款。从县城请来师傅指导,所有营员当修路工人。

  周边宣传,消除歧视目光

  为了消除老人的距离感,营员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在海南大学学应用日语的陈愿从没爬过树,竟抱着粗壮的椰树费力地爬,每上三步滑下两步,憋得满脸通红,惹得满场大笑,最后被阿公带着爬竹梯上屋顶,一起用竹杆捣椰果。

  在大阪大学经济专业读研的西村麻衣子,从没砍过柴,挥起镰刀险些砍到自己的双腿,惊得阿婆奔跑上来,手把手教她如何握刀。看着她半天砍不断一根细干棍的笨拙样子,阿婆笑得前仰后合,最后阿婆一边示范,一边感叹:“读书的娃,哪懂这个!”

  在广东药学院就读的雷龙杰说,每期工作营,都有新老营员,虽然老人们年龄大,但每位营员与老人都有共同的话题。这些老人有着比常人更艰难的经历,他们年轻时要忍受身体病痛的折磨和人们异样的眼光,但直到现在他们也不怨天尤人,常怀感恩之心说别人的好,这种精神感人至深。

  为了消除附近居民对这些老人的冷淡和疏远,志愿者们到距村约8公里的乘坡农场开展了一次宣传,将石龙村状况和麻风病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让附近居民认识麻风病,消除对该村老人的歧视。

  大学生自制宣传单的标题是《别让歧视的目光封住了麻风病康复者的心》,内容除了麻风病是否具有传染性等知识介绍,在结尾还有一段文字:“……但是他们依然坚强乐观地生活着,当他们步入晚年时,我们,曾经给过他们冷漠的歧视目光的人们,是不是更加应该去尊重和帮助他们?”

  “所有付出只因爱的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进村前一天,除了一名现症病人和几名重度残疾者,村里其他老人都忙活起来了,连驼背拄拐棍、87岁的阿公吉有行,也早早地在门前打扫卫生,累得光着的上身汗水直冒。给学生们送椰子解渴时,他又忙出了一身汗。

  56岁的阿婆陈秋香,则连续两天守在村口,望着来路。当听到志愿者的说话声,她连走带跑迎过去。当看到志愿者的碗盆桶和洗漱用品等摆在水井外沿,她便拿根长竹棍守在井边,防止鸡抓碰物品,还喝斥小狗离远点。

  57岁的阿公王圣昌,用镰刀削砖,搭了个灶台,在屋檐边接了照明用的电灯泡,并抱来早早准备的一捆干柴。当晚,他坐在志愿者临时宿舍门口,和几位志愿者聊天。第二天清早,他捡来一个塑料袋,并抱起一盆已没了花的植物,让记者给他拍张纪念照,这张照片的背景是集体晨练的志愿者们。

  村长王业权介绍说,该村是1957年建的,留下来居住的都是石龙医院的康复病人,有政府照顾,还有种槟榔和割胶的收入,他们吃穿住都不愁,就是太孤单寂寞,和外界也少有来往,有的老人整天坐在门口,还有的拿棍子故意追赶让狗乱叫,弄出一些声响。

  “自从去年有学生来后,村里就有了生机。每次他们来,村里就跟过年一样喜庆。有很多人的亲友一直没来过,他们比我们的亲儿女还亲,和他们聊天开玩笑,真得很开心!”在记者问有无儿子时,王业权迟疑了半天才答:“就算有吧!”记者留意到,一讲到学生,他眼睛就发亮。

  看到学生们戴上草帽走向后山去砍柴,74岁的阿公莫平小跑着跟在后面,也随着学生们一起高唱“太阳出来喜洋洋……”他说,怕小孩子不懂路,在山上乱走丢了回不来。看着两名女生走下山去买菜的背影,82岁的阿婆王兰花拉着会说中文的芦田琴美等几位外国女孩说:“你们最了解我们老人的心思,可是等毕业工作了,你们都不来了……”

  学生集体宿舍的门墙上,上一次工作营的营歌还在,是用中文抄写贴上的《和你一样》,里面的句子很动人:“谁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日子那么长,我在你身旁……哪怕会爱伤,哪怕有风浪,风雨之后才会有迷人芬芳。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歌声是翅膀,唱出了希望,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

  消除麻风歧视,共享和谐文明

  2010年1月31日是第57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消除麻风歧视,共享和谐文明”。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在历史上,由于人们对麻风病认识的不足和偏见,歧视麻风病患者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麻风病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要消除麻风歧视,首先要正确认识麻风病。

  据介绍,人体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感染麻风杆菌后,绝大多数人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反应将病菌杀死而不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麻风病采用联合化疗(MDT)方案进行治疗,且抗麻风药物是由国家为患者免费提供的。只要患者早期得到诊断,遵循医嘱,规律完成全疗程的治疗,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且不留下任何后遗症。麻风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不会通过生育遗传给下一代。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聚焦世博海南活动周/要闻
   03版:要闻
   04版:市民之声
   05版:都市新闻
   06版:教育新闻/时评
   07版:国内新闻
   08版:聚焦甘肃舟曲泥石流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新闻
   11版:国际新闻
   12版:副刊
   13版:体育新闻
   14版:海南地产
   15版:海南地产
   16版:文娱新闻
“每次他们来,村里就跟过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