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版:科学发展 幸福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03版
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均衡发展 海口教育大跨越
相关链接
教育卷·全面进发
17A———喜迎党的十八大系列特刊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2年11月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均衡发展 海口教育大跨越
25小校运动会。 本报记者 黄一冰 摄
侨中学生在进行文艺表演。侨中供图
  十一小民乐演出。   本报记者 黄一冰 摄
  新海港学校落成,学生新学期入驻新教室。   本报记者 李汉仁 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市委副书记、市长冀文林曾多次强调,教育是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战略性工程和民心工程。十年来,海口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5%,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特别是2011年,教育经费总支出达到了17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近3个亿,占全市财政支出的17.7%。历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高度关注教育事业发展,围绕教育布局调整、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等当下教育最需解决的问题,把准脉、开良方、大投入、抓落实,让海口教育迎来了十年发展黄金期,实现了大步跨越。

  □本报记者 杨明 黄敏 

  布局调整,推进教育资源合理化

  十年来,随着海口城市的快速发展,海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学位压力。因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学校的扩张也越来越难,部分学校学位有限,却不得不接收更多的孩子入学,七、八十人的大班额一度成为海口教育人心中的痛。而在乡村,一些小学甚至是中学因为办学条件较差,面临着无人入学的尴尬,有的一个班不足十人。怎么办?海口教育人痛定思痛,决定从解决“有学上和上好学”这个根本问题入手。

  从2003年起,为保障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海口市加快了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教育布局调整,逐步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推进城乡办学条件优质化。针对国贸地区和府城地区学位紧缺的现状,2008年,累计投入1亿多元,完成新玉沙学校一期工程、府城中学等10个建设项目,提供近10000个义务教育学位。

  2009年,投入近11亿元,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仅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而且为广大师生构建了一道安全防护网;2010年,投入近3个亿,加快了琼山一小、琼山四小、五小的扩建工程,改扩建海南白驹学校和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等,为缓解府城地区学位和特殊教育学位紧缺问题奠定了基础。

  2011年秋季,琼山中学高中部新校区、西海岸九小等一批优质学校竣工投入使用,逐步满足椰城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2012年秋季,新海口海港学校竣工投入使用,全市有52所学校告别板房,搬进了崭新明亮的教室。

  同时,市教育局把加快教育布局调整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2010年,调整和撤并了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小学或教学点42所;2012年,又调整撤并了小学或教学点57所,进一步整合了乡镇学校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和镇中学、镇中心小学,改善农村义务学校办学条件,为全面提高海口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奠定了发展基础。对重视教育布局调整的区教育局,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予以鼓励;对工作不得力的,降低主要负责人的年终考核等级。

  十年间,海口教育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实现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新课改对接。一所所“省内知名、全国示范”的名校和一批批示范性骨干学校在大特区的热土上崛起,一批批名师迅速成长并活跃在城乡学校,海口市教育局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字号”荣誉,受到了国务院、教育部的多次表彰和高度肯定。

  大胆创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

  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海口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资金投入,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12年3月16日上午,海南华侨中学的校领导带着多位初中骨干教师以及学生会干部乘车近2个小时来到琼山区甲子中学,正式启动了与该校的对口帮扶工作。他们送来了2台电脑以及投影设备、1000册图书以及给困难学生的工具用书,还带来了多名科组长、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海南侨中校长曾纪宁介绍,两校将开展科组对口交流,让教师结对子、进行传帮带,将新的教育理念带到农村学校,促进甲子中学的“内涵式”发展。“侨中是海口最好的学校之一,有好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以前盼不来,现在主动来,他们带来的优质教学资源,会给我们的进步注入强心剂。”甲子中学的王老师格外高兴,他看到了农村简陋教室里孩子们成长的新希望。

  从2004年至今,海口市实施了三轮“百强扶百弱”城乡对口帮扶工程,每轮确立100所城区学校与100所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采取领导蹲点、校校对口、教师交流、骨干联动、学生拉手等措施,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上给予农村学校大力帮扶。

  秀英区农村中小学占全区中小学的87%,基础教育相对薄弱,2009年,海口市教育局全面启动了秀英区教育帮扶工作,主要从教师培训、教学常规管理、骨干教师培养等“软件”建设上给予帮扶,积极探索薄弱区域“整体帮扶”模式改革,从根源解决海口市区域教育短板问题,该区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中考中,秀英区农村学校的总优秀率和总合格率位居四个区之首。

  “我们学校的英语合格率由原来的20%跃升到90%,各科成绩都在稳步提高。”在那央小学,学生成绩的提升,改善了村民对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的看法。这都得益于试行了“强弱捆绑式”教育帮扶模式,将义务教育阶段相对优质的琼山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分别与府城城郊薄弱学校的那央小学、红星小学、五岳小学、铁桥小学捆绑在一起,在城郊原校址上进行联合办学,使得农村各分校充分利用总校资源优势加快自身发展,学生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我家属于白沙门小学的片区,原来看这学校不好,准备转读其他学校,但是现在跟二十五小连起来,我们让孩子在这上学就放心多了。”白沙门小学的家长王女士感慨万千。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教育,海口市在市二十五小和美兰区白沙门小学试点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的帮扶模式,市二十五小通过品牌输出、渗透管理等方式输出整套管理服务,使白沙门小学增强了知名度,获得当地群众认可,不少转出去的学生纷纷“回流”。

  海口教育人用实际行动缩小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让城乡孩子在公平教育的蓝天下茁壮成长。

  创新机制,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化

  蔡海花老师原本来自基层,在农村小学当一名普通语文老师,但在国家级骨干导师“一对一”的跟踪培养下,她迅速成长为“海口市十佳师德标兵”,并调任城区学校担任语文科组长,回忆起这一段,她说,一切都要感谢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教师的关注。

  海口市历来重视教育人才的培养,2011年,市教育局赴国内重点师大招聘了应届毕业生110名,面向全国招聘师范毕业生及在职教师320名,选拔1026名小学优秀班主任参加了“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且整体合格率达到了100%,各项指标名列全国第三。

  2012年,海口市制定并实施了《海口市教育领域人才队伍培养计划》,通过实施“领雁计划”“旗舰计划”“耕耘计划”“晨曦计划”“双师计划”“领航计划”“全员培训计划”“精英计划”等八大项目、十大工程,到2015年,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到2020年,小学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95%、93%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培养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型校长10名。

  “这次来北京,收获很大,北京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以及管理水平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海口海港学校的副校长谢伟颇有感触地说。为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海口市教育局与北京市西城区教委续签合作办学协议,利用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海口教育发展实力。今年9月份,已派出了30多名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北京挂职学习,以后每年都会有类似的培训项目。

  海口市教育局还建立健全了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原则上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满9年、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12年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轮岗交流,凡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必须有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教师的进步,带动着孩子们的成长。在2012年的各项大考中,椰城孩子取得了优异成绩。高考中,全市一本上线人数3200人,一本上线率为28.55%,其中,海南侨中高考一本上线率达83.3%,一、二本上线率为97.79%,均名列全省前茅;全市中考总合格率为63%,总优秀率为26.2%,满分人数成倍增加,满分以上有2221人,占全省满分人数的42.18%,各学科原始平均分在省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小学毕业测试中,虽然各科试题难度有了不同程度的加大,但总合格率仍达57.4%,较2008年的33.6%有了大幅增长,总体成绩稳中有升。

  海口市创新师资培训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的教师迅速成长为本土名师,逐步实现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为海口教育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有15所规范化学校达标

  规范化学校创建是海口市从解决“上学难”到解决“上好学”问题的历史转折,从2008年开始,海口市将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以此作为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抓手,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注重内涵,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市教育局领导每人蹲点一个区,每位专职督学负责一个区,协调、督促、指导各区开展创建工作。

  同时,市教育局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仅2009年,就投入2131万元,改建、扩建了石山中学、新坡中学、旧州中学、红旗中学、石山中心小学、灵山中心小学等农村学校,又投入606万元为200名农村学校老师新建工作间,四个区也投入1825万元用于创建工作,使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达到规范化学校的要求。

  据悉,海口将进一步促进城乡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均衡发展。2012年,全市有15所学校通过了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目前,全市共有市级规范化学校207所,省级规范化学校8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03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04版:要 闻
   05版:市民之声
   06版:都市新闻
   07版:国际新闻
   08版:汽车周刊·动态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新闻·综合
   11版:体育新闻·连载
   12版:文娱新闻
   13版:汽车周刊·资讯
   14版:汽车周刊
   15版:汽车周刊·资讯
   16版:汽车周刊·动态
   17版:科学发展 幸福十年
   18版:科学发展幸福十年
   19版:科学发展 幸福十年
   20版:科学发展 幸福十年
   21版:科学发展幸福十年
   22版:科学发展 幸福十年
   23版:科学发展 幸福十年
   24版:科学发展幸福十年
   25版:科学发展幸福十年
   26版:科学发展幸福十年
   27版:科学发展 幸福十年
   28版:科学发展 幸福十年
均衡发展 海口教育大跨越
相关链接
教育卷·全面进发
17A———喜迎党的十八大系列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