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市民之声/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海南新闻/区镇新闻
 
标题导航
有话直说
30多位书画家义卖
安抚灾后儿童心灵
在特殊教育学校从刷牙学起
爱护公共自行车爱护城市脸面
公务员聘任制
不差试点差决心
“休闲生活”需要“空闲环境”
权利若出现“短缺”
“幸福”必含量不足
他在水中呼救 保安无动于衷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3年5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利若出现“短缺”
“幸福”必含量不足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政府机构公务员的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倒数第一,但基于单位、企业、社会评判的组织幸福感很高。公众对公务员“不幸福”表示不信,甚至称其“习惯性装蒜”。(据《成都商报》)

  新  回放

  闻

  幸福的感觉何其相似,但幸福的内容各有不同。公务员追求的“幸福”偏向于更高的精神层次。因为,公务员的身份让他们有了组织归属感,且不需要个体为孩子教育、社会保障等生存层面的需求操心。如此一来他们就有了追求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物质基础,但现实中的官场规则和日复一日的公文案牍让他们几乎无出头之日,必然感觉不幸福。

  普通大众追求的“幸福”属于生存需求层次,每个人肩上都扛着好几座“大山”———房子、社保、医疗、养老、教育等。换言之,大部分人只想能够通过努力有尊严地活着,这是一种低层次的生存和安全感需求。“轻装”前进的公务员竟感觉“不幸福”,公众必会下意识认为他们“习惯性装蒜”,是现实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普通人和公务员追求的“幸福”差距,就是两个群体之间的现实距离。多元化的社会应有多元化的幸福,其前提条件是公平正义和机会均等。但现实中的“幸福”差距,却是人为制造的,是权力之手在分配社会资源时习惯性多吃多占。故此,公务员追求的“幸福”虽然更高级,却是建立在剥夺普通人基础上的,必会惴惴不安。

  “幸福”是群体利益是否能够实现的最直观表达,如今普通人、公务员等均不认为自己“幸福”,说明大家认为各自权利不足以保障利益,这正是权力之手过分侵犯私人空间造成的恶果。此时,各个群体与其肤浅地追问“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不如正大光明地去伸张权利,借助制度和法律的力量,从权力手中夺回“幸福”。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群体“不幸福”是患了“权利短缺”的症状,只有补足权利每个人才能从内到外散发各自的幸福感。□赵查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海南新闻/区镇新闻
   04版:市民之声/时评
   05版:都市新闻·现场/综合
   06版:国内新闻·综合
   07版:国际新闻·综合
   08版:今日热读
   09版:尚游周刊
   10版:尚游周刊·推介
   11版:经济新闻·综合
   12版:文娱新闻·综合/视点
   13版:海南地产
   14版:海南地产·资讯/ 服务
   15版:体育新闻·综合
   16版:文化新闻
有话直说
30多位书画家义卖
安抚灾后儿童心灵
在特殊教育学校从刷牙学起
爱护公共自行车爱护城市脸面
公务员聘任制
不差试点差决心
“休闲生活”需要“空闲环境”
权利若出现“短缺”
“幸福”必含量不足
他在水中呼救 保安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