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副刊·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13A
副刊·城事
“这一奇战,
看到父亲的求真务实”
琼崖革命后代讲述
(系列1)
人物简介
“我的父辈”
“麻雀战”摧日据点
伏击战击垮围剿
渡海战先锋登陆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3年7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一奇战,
看到父亲的求真务实”

  马必前谈其父马白山率兵作战二三事

  ■ 本报记者彭桐  通讯员李荣 文/图

琼崖革命,是一部红色文化史。23年红旗不倒的点点滴滴,一直激荡着人们的心灵。前辈们的英勇事迹,也永远铭刻在后代人的心中。

  今年是海南解放63周年,在海南省红色文化促进会支持协助下,海口晚报记者开始踏上在全国各地寻访之旅,以无比崇敬之情,倾听第二代人追述开国父辈们的艰辛历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受他们为建设新中国而团结奋斗的坚定信念、闪光精神以及崇高的人格、人品和行为风范。本报副刊·城事版从本期起推出“琼崖革命后代讲述父辈”系列报道,本期报道马白山率兵作战传奇。

  昨天,在海口老船长休憩驿站,海南省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马必前向记者深情讲述了他父亲马白山将军的戎马一生。

  作为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亲身经历者,琼崖纵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坚持琼崖革命斗争获取最后胜利的第一位将军,马白山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斗生涯中,浴血天涯立下不朽功勋。

  对于长子马必前,他对父亲和父辈的世纪,既陌生又熟悉。而他最难忘的,还是众多战友对父亲玩笑式的亲切称呼“西线王”,以及父亲在不同革命时期亲身指挥参战的几次异常艰险而又成功创下典范的战斗。

  

  1938年12月5日,云龙镇改编,琼崖红军游击队变成琼崖抗日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马白山任队副。第二年2月10日,日寇攻占海南,当天独立队命令黄大猷中队到南渡江畔的潭口阻击日军,打响了海南抗日第一枪。

  拔掉日军第一个城镇据点,则是这年11月,由马白山亲自组织指挥的围攻那大之战。

  当时的那大,为西线重镇,更是进出五指山地区的重要关口。拔掉这个“钉子”,是掀起琼西抗日斗争新局面的关键。

  如何开局,走好这第一步棋?经过深入调查和深思后,马白山决定扬长避短打一场人民战争。经过一番发动,各种抗日力量积极加入,仅民兵和群众就有3000多人。

  11月初,任围攻那大总指挥的马白山发出了战斗命令。

  按照作战计划与周密部署,各路人马分头行动,破坏公路、封锁通道,清查奸细,并在那大周围吹号、鸣枪、呐喊。多次佯攻性袭击,迫使敌人处在极度紧张状态,并陷入供给断绝、疲惫不堪境地。

  11月中旬一天下半夜,当再次发动大规模佯攻时,惊恐万分的日军吓得丢下据点,夺路而逃。而在向新州逃窜的途中,又遭抗日游击队和群众及友军伏击,被打得溃不成军。

  这漂亮的一仗震动全琼,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日,也震惊了日军,被认为是入琼以来最大耻辱,此前日军从未撤过盘踞重镇的据点。

  当时东南亚的报纸等媒体竞相报道,军事理论家认为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战术成功案例,称作“麻雀战”典范之一。

  马必前说,通过这一奇战,看到父亲的求真务实。这句话,其实也概括了父亲一生的军事生涯,展现了他求变中的政治和军事谋略,以及令人惊异的韧性和决心。

  1942年,马白山在澄迈创立第四支队,并出任支队长兼政委,而他也被众多战友亲切称为“西线王”。这支由马白山带领的队伍如利剑出鞘,驰骋于广阔的琼崖西区大地,很快就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一支铁军。

  1945年9月16日,日军在广州签署投降书。6年艰苦抗日,20多万琼崖抗日军民战死沙场,马白山也曾在敦灵战斗中身负重伤。

  可就在日军无条件投降时,躲在山区的国民党琼崖守军却接到密令,出山抢夺胜利果实。12月22日,儋县军民正在热热闹闹欢度抗日胜利后的第一个冬至节时,国民党派兵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杨园惨案”。琼崖内战全面爆发,琼崖特委领导全岛军民开展自卫反击战。

  1947年,时任国民党琼崖保安司令的蔡劲军,向我军根据地发起疯狂进攻。12月9日,时任琼西地委书记的马白山,率第四支队两个中队,在南丰至牙义公路的新溪田路段巧布伏击阵地,全歼敌保二总队加强营。

  至此,由于屡遭我军运动战和伏击战迎头痛击,蔡劲军的“清剿计划”彻底告败。

  蔡劲军曾依仗熟悉海南地形,拥兵1.5万的势力,吹嘘6个月内消灭琼崖纵队,不料在一年多后,因“剿匪不力”被撤职,只身滚出琼崖。

  马必前说,父亲打完这仗,琼崖纵队电报中央军委,周恩来亲自为中央军委拟电祝贺。

  琼崖纵队在接连溃敌中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而有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白(沙)、保(亭)、乐(东)根据地这一稳固可靠的后方,促成了从1948年秋起,我琼崖纵队对敌连续开展秋、春、夏季的三大军事攻势,取得了辉煌战果,也为迎接大军渡海作战,里应外合,解放海南准备了条件。

  1950年春,马白山奉命协助解放海南战役作战部队渡海作战。

  3月26日晚7时30分,加强团3000余人乘81艘战船,浩浩荡荡向西南方向乘风破浪前进。在午夜和下半夜,先后遭遇无风、浓雾和“东流水”,而此时已有侦查敌机飞越船队上空,情况危急。马白山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果断地向刘振华提出,避开在白天与敌舰打海战的不利,就近打开缺口,强行登陆。

  上岸部队穿林越岭向五指山中心根据地挺进。在躲过敌人重重封锁后,此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粮食。马白山带队抄近路赶时间,教大家识别和采摘野菜,抓蛇打山猪,以“味香无盐”的野餐充饥渡过难关,最终与琼崖纵队主力会师。

  “这次渡海之战,父亲和前线总指挥刘振华建立了深厚友谊!”马必前说,2007年3月父亲诞辰100周年时,刘振华将军亲笔题写“永远怀念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马白山同志”。

  解放前,一支枪,伴随马白山辗转琼岛战斗;解放后,一支金星牌钢笔,助他潜心撰写革命回忆录。

  1951年,马白山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成后由刘伯承元帅颁发结业证书。此后,马白山始终保留的特别奖品,就是当时中国名牌的一支金星牌钢笔。

  马必前清楚地记得,在那不足10平方米的寝室兼“书房”里,那厚厚的手稿《浴血天涯》,以及资料书籍占去了小屋一半的空间。

  “屋里湿度大、热度高,闷得慌!”马必前说,父亲有时不得不放下他那只笔套闪光的钢笔,抓起扇子扇一扇。累了,便在跟随他几十年的行军床上躺一躺。

  如今,马必前家里,留有父亲马白山的老照片、徽章、勋章等,而他常常凝视的却是父亲始终不离手的那支钢笔。

  马白山(1907-1992),海南澄迈马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入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学习。1932年任中共昌感县委委员。1938年任由琼崖红军改编的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副。1949年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海南新闻/时评
   05版:都市新闻
   06版:市民之声
   07版:国内新闻·综合
   08版:国际新闻·聚焦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新闻·综合
   11版:国际新闻·综合
   12版:Z专版
   13版:副刊·城事
   14版:体育新闻
   15版:家居饰界
   16版:文娱新闻·综合
13A
副刊·城事
“这一奇战,
看到父亲的求真务实”
琼崖革命后代讲述
(系列1)
人物简介
“我的父辈”
“麻雀战”摧日据点
伏击战击垮围剿
渡海战先锋登陆
金星笔
书写传奇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