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彼得·汉德克终于来了
“戴”出健康
暖心暖人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3年11月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彼得·汉德克终于来了
(资料图片)

  彼得·汉德克是谁?对中国读者而言,这位奥地利小说家、先锋剧作家可谓“熟悉的陌生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孟京辉、王羽中等热衷于实验戏剧的中国戏剧导演就开始疯狂追随他。他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早已是影史经典,他根据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更别说驰骋文坛半个世纪,那些令他拿奖拿到手软的小说了。   

  然而,大陆的出版界还从未正式译介过这位重量级作家。今年,世纪文景开始陆续推出彼得·汉德克八卷本作品集,继1月推出前两卷《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和《骂观众》后,第三、四卷《左撇子女人》和《无欲的悲歌》已于8月面世,而第五卷长篇小说《重现》也将于明年1月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是彼得·汉德克以文字的形式,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

  24岁出版第一部小说《大黄蜂》,同年发表令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空前轰动。

  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

  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他导演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骂是一种交谈方式”南斯拉夫情结

  “汉德克是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04年,当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得知自己获诺奖的消息时如是说。    

  纵横文坛半个世纪以来,汉德克早已大奖压身,如霍普特曼文学奖、席勒奖、毕希纳文学奖、托马斯·曼奖,以及2009年的弗兰茨·卡夫卡奖。虽在欧美成名已久,大陆的出版界却还从未正式译介过这位作家。    

  对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汉德克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一部分读者最早通过绿原先生翻译的《颠倒的世界》认识他,而更多读者则通过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电影《柏林苍穹下》知道他。《柏林苍穹下》曾让文德斯获得198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后来,汉德克又为文德斯改编了《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这部作品1月已出版简体中文版。而汉德克根据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最佳影片提名,已于8月在上海书展推出。

  “骂是一种交谈方式”

  1966年的欧洲文坛,作家们还习惯穿着得体的西装,戴着文绉绉的宽边眼镜,23岁的青年汉德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披头士”,他登上舞台,对一贯严肃端庄、具备高雅欣赏品位的观众说:“你们会挨骂,因为骂也是一种与你们交谈的方式!”    

  这一年,汉德克上演了一出《骂观众》。这是一部神奇的戏。或者说,它根本就不是个戏。汉德克管它叫“说话剧”,你也可以管它叫反戏剧。几个演员喋喋不休地对着观众白活来白活去,把传统戏剧、传统舞台骂了一遍之后,就开始骂观众、攻击观众、威胁观众。传统戏剧在汉德克的笔下变得支离破碎、分崩离析。这对于带着期待走进剧场的观众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震撼。    

  这出戏将汉德克推上风口浪尖,也令他声名大噪。《骂观众》在欧美多个国家陆续上演,被称为自荒诞派作品《等待戈多》以来最重要的一部里程碑作品。

  南斯拉夫情结

  很少有作家能像汉德克那样拥有深沉的南斯拉夫情结,尽管他是一位使用德语写作的奥地利人。当西方主流媒体对南斯拉夫战争众口一词时,汉德克挺身而出,支持饱受谴责的塞族,这使得他已经到手的海涅奖被撤销,但汉德克不曾改变自己,仍然持续批判西方社会的战争观。

  早在幼年时,汉德克便从母亲那里听说两位在战争中身亡的舅舅的故事,他们在希特勒入侵斯洛文尼亚时是游击队员,后被强行送往苏联战场,为希特勒送了命。大舅曾在南斯拉夫的马里博尔(现为斯洛文尼亚的城市)学习农学。这两位素未谋面的舅舅是汉德克心头萦绕不去的影子,在他最重要的自传性作品《重现》中,汉德克化身为“弟弟”,前往南斯拉夫寻找他那同样学习农学的哥哥。    

  据出版社介绍,《重现》目前已翻译完成,正在紧张审校,将于明年1月与国内读者见面。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

  “汉德克绝不是一个简单地固守德语文坛的作家,而是一个能够在世界文坛站得高远的人物,是一个可以跟君特·格拉斯并驾齐驱的文学大师。”此次八卷本文集的编选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韩瑞祥指出,尽管汉德克的戏剧影响更大,但他首先是个小说家,其次才是戏剧家。“汉德克产生最大影响的一部当属他的自传性小说《无欲的悲歌》。”

  《无欲的悲歌》是汉德克在母亲去世之后写的,简体中文版已于8月推出。在汉德克27岁时,母亲自杀身亡。44岁时,养父布鲁诺·汉德克去世。

  “当孩子还是孩子时,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幻想小溪是河流,泥坑是大海。当孩子还是孩子时,不知自己是孩子……”这首出现在电影《柏林苍穹下》开场的诗,便出自汉德克的手笔。的确,人们很难把这个在舞台上大骂观众的疯子,和在纸上轻声细语的诗人联系起来。     (刘悠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时评
   05版:民生
   06版:都市
   07版:国内
   08版:副刊
   09版:尚游周刊
   10版:尚游周刊
   11版:经济
   12版:国际新闻
   13版:体育新闻
   14版:文娱新闻
   15版:地产
   16版:地产
彼得·汉德克终于来了
“戴”出健康
暖心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