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今日热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万众一心 重建家园

03版
万众一心 重建家园
 
标题导航
防洪楼:风雨之中的“救命楼”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4年7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洪楼:风雨之中的“救命楼”
北港岛上田村防洪楼。
2010年,蛟龙村被淹,防洪楼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料图)
北港岛后溪村防洪楼。

  7月18日下午,超强台风“威马逊”中心从海口市演丰镇北港岛上一路“踩”过,紧接着,房屋倒塌、海水倒灌。从对岸文昌铺前镇望去,北港岛全岛被大海吞没,海面上只见破损的屋顶和几座3层楼房。那一晚,北港岛无水无电一片漆黑,对岸的人们都以为岛上一定死伤惨重。

  “位于我们后溪村、上田村的两座防洪楼,成了百姓的‘救命楼’。”北港村委会主任陈奕虎在记者回访时说,在就近转移家里有2层以上楼房的群众后,位在低洼处或家里房屋不是2层楼房的300名村民,被紧急转移到这两座防洪楼中。风雨过后,他们全部安然无恙,整个岛上的村民在台风中也无一人死亡。

  这,只是海口“防洪楼”建设的一个缩影。2005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时任海口市市长)要求,在南渡江沿岸、水库泄洪区、低洼区和内涝区兴建一批防洪楼,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个可以躲风避洪的场所。海口市三防办主任陈辉介绍,目前海口已建成86栋防洪楼,建筑面积57542平方米,可安全转移46000多人。

  作为人民群众风雨中的“诺亚方舟”,海口市还将分期分批加大建设力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增加功能配套设施,提高防洪楼多功能使用价值。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光明 实习生 杨苑 文/图

  不沉小岛:

  风雨中的两艘“诺亚方舟”

  北港岛,位于海南东北部铺前湾东寨港出海口处,是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北港村所在地。

  400多年前的琼北大地震后,演丰地区72个村庄陷落大海。道头、后溪、上田3个村庄所在的北港岛虽然幸存下来,但他们却与陆地永远割裂,成为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孤岛。

  7月18日下午,超强台风“威马逊”中心从北港岛上一路“踩”过,狂风大作、海水倒灌。回忆那天的景象,住在北港岛码头边的道头村村民陈泽川还心有余悸。

  “风太大了,门前的几棵大树一下子就倒伏下来,接着就是滔天大浪,一下子就冲上防护堤。”陈泽川说,他前几年新盖了1座3层楼,家人都转移到2楼以上去了。下午1点多,台风掀起了近3米高的大浪,一下子就把他家的木质大门给冲倒了。

  “这么厚的大门是我托人从外地买来的,非常结实,没想到在这场台风中这么不堪一击。”他说,大门一下子就倒了,大水迅速漫过他的肩膀,他赶忙冲到二楼。

  7月26日,记者回访北港岛时,陈泽川在收拾家中被水淹没的东西。一楼的冰箱忘了搬上二楼,这次报废了。冲上来的海水留在床头墙上的印迹很深,足有一米多高,怎么擦都擦不掉。

  那一晚,北港岛无水无电一片漆黑,对岸的一家铺前糟粕醋小店店主陈林说:“我们想岛上一定死伤惨重。想打电话给对岸的亲友,但电话根本不通。”

  “一夜没睡,因为有5个家人在岛上。”陈林说,“我们急得都哭了几次。”他当时并没有想起,其实岛上不仅有就近转移村民的楼房,还有两座防洪楼,它们成了村民风雨中的“诺亚方舟”。

  当天台风前,一支由镇村干部、党员自发组成的应急救援队,舍身忘死转移群众,善良的村民也在舍小家救大家。

  演丰镇镇长熊延胜是应急救援队的发起人,7月17日中午,在台风来临的前一天,他带着6名镇干部上了北港岛。第一件事就是组织镇村干部、党员、村民共40人成立应急救援队。镇人大主席翁裕和是应急救援队的一员,当他在北港岛忙碌的时候,家中87岁的母亲和哥嫂都没办法顾得上。

  7月18日下午1点半,北港岛西北海面潮水上涨迅猛。“快,马上组织第二次转移。”熊延胜赶紧下令。应急救援队奔向一个个留守的村民家。有楼房的,上楼,能就近安置的,就近安置。家中不是楼房或处在低洼地的,全部转移到防洪楼。

  “当天下午2点的时候,水深已经到腰了,上田村的82岁阿婆黄玉花还被困在房子里。”北港村委会主任陈奕虎说,老人的家人住在府城,当天就她一个人在家。老人家中放置了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就是不想走,

  怎么办?这个时候,陈奕虎说,应急救援队员和几位村民一起,直接把老人拉出屋,背她去位于上田村的防洪楼。

  在那里,黄玉花和其他100多位村民一起,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回家。当老人看到村里的积水还那么深,直打冷颤。她说,要是不进防洪楼,天知道会怎么样。

  86栋防洪楼:

  一份无人死亡的“生命答卷”

  北港村上田、后溪两座防洪楼,只是这次台风中海口防洪楼建设的一个缩影。分散在海口南渡江沿岸、水库泄洪区、低洼区和内涝区的86座防洪楼,交出了1份无人死亡的“生命答卷”。

  “这次台风中,我们五一村没有一位村民死亡,防洪楼起的作用太大了。”龙华区龙泉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世荷说,平时这些防洪楼是村民纳凉的地方,老人休闲娱乐喜欢来这里,关键时刻,这里成了“救命楼”。

  五一村委会永沃村村口,三层高的防洪楼十分显眼。永沃村防洪楼建筑面积603平方米,最多可安全转移483人。永沃村这次转移的群众有上百人,85岁的李阿婆告诉记者,人比以前转移得少了,那是因为很多村民家里有二层楼房。但也有人家里没有楼房,这座防洪楼帮了他们这些人的大忙。

  西江村委会书记李海发也告诉记者,该村有2个自然村,分别为太儒村和西江村,各有一座防洪楼,这次台风中也转移了几十个村民。村民李绩英的妻子80多岁了,动员时不想去,后来他和村里其他村民直接把她背到防洪楼二楼,当天傍晚看着村里的大水,老人流着泪对他说太感谢了。

  美仁坡村书记吴挺秀介绍,这次台风中蛟龙村的防洪楼转移了很多群众,村民都安然无恙。

  龙华区新坡镇农丰村书记林尤东也介绍,台风中这里是重灾区,村干部组织群众转移了50多位村民到下屯村和涵乐村防洪楼里。大家都说,台风造成了村里很大损失,但没有人员死亡,这让大家都感到很欣慰。

  台风当中,当转移到86座防洪楼中的群众,听着窗外鬼哭狼嚎的风声,看着倒伏的树林,还有大水淹没的部分村庄,他们的心底有一份安全感,而这就来自这些防洪楼。

  “我活了91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风,谢谢你们,不然我这把老骨头就撂在这里了。”北港村村民赵成南激动地说。

  10年前的决定:

  一位决策者的“民生情怀”

  海口市防洪楼的重要设计者之一、高级工程师李晓莉介绍,在此之前,还没发现哪个省市有专门建防洪楼。很多地方发生灾害时,都是将学校作为防洪楼。而海口市的防洪楼主要功能就是防洪、避险,在这个基础上,再丰富其他功能。

  陈辉介绍,海口防洪楼建设,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

  (下转10A版)

  ■记者手记

  完善防洪楼布局

  增加功能

  在海口乡镇,受灾群众在转移方式上主要有转移到防洪楼、学校教学楼、高地板房和投靠亲朋好友,在这么多转移方式上,防洪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离村民居住点近,尤其是对五保户、孤寡老人转移更加安全、快捷。二是安置人员集中,救助、转移方便。三是防洪楼是政府重点建设的避难场所,也是洪灾时群众最满意最想去的避灾地方。

  先生存,后发展。海口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各种影响民生问题的配套设施,使得居民安居乐业,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防洪减灾工作尤为重要,防洪楼建设是防灾救灾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口市防洪减灾手段之一。

  受到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极端天气时常出现。水火无情,自然灾害不等人,海口是一个极易遭受台风、南渡江洪水、风暴潮、强降雨影响的城市,建设防洪楼更是刻不容缓。作为人民群众的“救命楼”,海口还应继续再建一批。在防洪楼建设选点方面,可遵循先急后缓原则,在防洪楼申请方面严格把关、层层筛选,确保最需要防洪楼的乡村优先建设。各村(居)委会要认真做好防洪楼管理,避免出现人为破坏,影响防洪楼救灾使用。

  此外,还要优化防洪楼的配套设施设计。目前防洪楼的设计主要针对群众避洪使用,但有些平时作为村委会办公室、学校教室、村委会图书馆等。在未来建设防洪楼同时,应更多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综合利用,适当增加功能配套设施,提高防洪楼多功能的使用价值。

  □光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万众一心 重建家园
   03版:万众一心 重建家园
   04版:万众一心 重建家园
   05版:要闻
   06版:都市
   07版:国内新闻
   08版:国际新闻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
   11版:汽车周刊
   12版:汽车周刊
   13版:汽车周刊
   14版:汽车周刊
   15版:汽车周刊
   16版:体育新闻
防洪楼:风雨之中的“救命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