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明年县级医院破除“以药补医”
高职学校补录
今可网上补报
海口“刚峰”“海青天”
研究生考试
25日起报名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4年9月2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刚峰”“海青天”

  ■ 晓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中这一千古名句,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房。

  400多年前, 在海瑞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有如此的忧思,我们已无从知晓。但是,在那个浑浊的时代, “荷戟独彷徨”的他,肯定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海瑞为官清廉,力图激浊扬清,在官场中却难觅知音。然而,他的名字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在历史的舞台上成了清官的化身。

  后人称海瑞为“海青天”,足见其影响可比肩宋代的包拯。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楷模。包拯传递的更多是一个断案如神的传奇判官,而海瑞则是屡平冤假错案的清官形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包青天”被神化了,关于他的众多小说、戏曲等经过文学再创作,戏说成分居多。与之相比,在戏曲、小说、影视剧中,“海青天”的形象更贴近史实,也更真实可信。

  戏里戏外,清官形象家喻户晓

  A

  一个从偏远海岛走出的举人,义无反顾地走向了跌宕起伏的官场人生,走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

  海瑞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中多有较详细的记载。今天来看,后人修的《明史》《明实录》等正史,对海瑞的清官形象基本持正面的评价。现当代史学家述及海瑞的著作也不在少数,如黃仁宇的《万历十五》专辟一章写海瑞,虽认为海瑞是“古怪的模范官僚”,但对他的清廉仍是肯定的。

  海瑞的故事在民间更是流传广泛,经过加工创作,成为了许多小说、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其中,最著名的有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以他的生平轶事为题材的戏剧,人们一般称为“海瑞戏”。这类戏剧着力塑造一代清官的形象,在舞台上久演不衰。剧目主要有《大红袍》《小红袍》《五彩舆》《海瑞上疏》《海瑞背纤》《海瑞罢官》等。由于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一出新编京剧《海瑞罢官》遭大批判,继而拉开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海瑞的名字更因此全国轰动。

  古代海南名人中,海瑞学历不高、官位也不是最高,但声名远播,毫无疑问也就成了琼剧舞台常演常新的形象。琼剧再现海瑞这一角色,最早可上溯到清末民初时期,上世纪50年代尤其活跃。近年来,新编历史琼剧《海瑞》被打造为一出廉政戏,在如今的反腐领域,海瑞可谓“不减当年勇”。

  海瑞的形象还搬上了电视屏幕。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成了主角且占了较大篇幅,这部电视剧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直官形象。剧中,嘉靖皇帝曾这样评价海瑞“乃大明之神剑,唯德者堪能用之”。

  有关海瑞题材的连环画更是丰富多彩,《海瑞》《海青天》《红袍海瑞传》等版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品,影响了几代人。另外,《海瑞官场笔记》等虚构类小说近年来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争相“戏说”这位直臣。

  在戏曲舞台上、小说、影视剧中,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在民间传说、小说、戏曲等众多作品中,海瑞代表着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和为民伸冤的理想,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

  B

  自号“刚峰”,竟敢上书“骂”皇帝

  海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与丘濬一起被称为“海南双壁”的海瑞,1515年(也有一说1514年)出生于海口府城镇。他自号“刚峰”,也的确名如其人。他在世时的所作所为,可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

  他72岁的人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考中举人。他最初出任的是福建南平教谕,也就是县的儒学教授。就在这样低的职位时他按规定接待上司,不跪拜逢迎,从而一举成名。后来,他升任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因为政清廉,敢于蔑视权贵,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嘉靖在位时,严嵩把持朝政,整个朝廷逢迎谄媚成风。于是,时任户部主事(户部低级官员)的海瑞买好棺材,诀别妻子,决定冒死上书皇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海瑞上了震惊朝野的《治安疏》,尖锐批评嘉靖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他直言,嘉靖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举凡官吏贪污、役重税多、宫廷的无限浪费和各地的盗匪滋生,皇帝本人都应该直接负责。他甚至说“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就是说天下的官员和老百姓,早就认为你是不正确的了。嘉靖震怒情状可想而知。海瑞因此获罪收监,险被处死。1567年,隆庆皇帝登基,海瑞被释出狱。不长的时期内,他的官职升到了正四品,已相当于如今正厅级别以上的干部了。

  海瑞几起几落,1585年, 72岁的他还被起复为南京吏部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为方便老百姓前来诉冤,海瑞大开中门,南京百姓每天络绎来访,人们有时仅仅为看他一眼。

  万历十五年(1587年),时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门最高长官)的海瑞病逝于南京官邸。听到海瑞去世的消息,人们悲痛万分,灵柩从水路运回他的故乡时,江边站满了送行的人群。《明史》记载:“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海瑞死后,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谥忠介。万历皇帝派人建造海瑞墓,并手书“粤东正气”,以表示对海瑞的褒扬。

  C

  不玩“潜规则”,

  成了清官的代名词

  大明王朝的官场腐败却是不争的事实,海瑞立志整顿,坚决打击官场“潜规则”,但由于海瑞个性耿直,清廉得近乎偏执,不懂得变通,为徐阶、张居正等谋臣所不喜。

  历史上,海瑞与徐阶、张居正等满腹经纶的首辅们多有交集,他们对海瑞的行事作风既有褒亦有贬,这一些内容多成为著述留世。张居正虽然觉得海瑞清廉,但认为他轻率躁进,甚至在海瑞遭参劾时也拒绝伸援手,使海瑞赋闲家居达15年之久。身为首辅的张居正懂得妥协,善于运筹帷幄,而海瑞只有执法严明,有时近乎无情。这也是后世的著述者诟病海瑞的地方。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也评价海瑞: “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现当代的一些研究者或断章取义或从另类角度解读海瑞,开始对海瑞的行事风格有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为百姓请命、为百姓伸张正义而留下美名的清官不在少数,却只有海瑞、包拯等少数人被当作刚正严明、正义无私的化身而传诵千古。原因在于,他们身上始终怀揣理想及信念,至死不渝。

  我们看到,不管受到了多么大排挤、多少人陷害,海瑞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因此深受人们的爱戴。他在南京任职时,老百姓甚至拿他的画像当门神。他已经成为了清官的代名词,他的光辉如今依然耀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民 生·热线
   05版:秀英卷之群众路线
   06版:秀英卷之深化改革
   07版:秀英卷之灾后重建
   08版:秀英卷之美丽乡村
   09版:尚游周刊
   10版:经 济·动态
   11版:都 市·动态
   12版:国内新闻·综合
   13版:国际新闻·综合
   14版:体育新闻·热点
   15版:文娱新闻·综合
   16版:海南地产
明年县级医院破除“以药补医”
高职学校补录
今可网上补报
海口“刚峰”“海青天”
研究生考试
25日起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