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今日热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海南有电100年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有电100年

  100年前的1914年,海甸河边的一座小岛上,亮起一盏微弱的灯光,划破亿万年沉寂的黑夜。如今站在海口跨越海甸河的世纪大桥上,夜幕中放眼望去,万家灯火,流光溢彩,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以1914年海南有电为起点,至2014年,海南电力走过100年历程。电力的发展见证了琼岛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变化。

  回眸海南电力百年历史,对于海南人民而言,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忆,更给人以责任和希望。

  □本报记者 光明 通讯员 王浚哲

  ▲从1985年4月至1989年9月,三亚列车电站共发电4100万千瓦时。这对当时的海南电力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资料照)

  ▲一座座变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横贯东西,飞架南北,海南电网主网架日臻坚强,配网遍布城乡。 (资料照)

  A

  华侨海口创办首家电力企业

  从美国纽约,1879年10月,爱迪生在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亮起全世界第一盏电灯;到中国上海,1882年7月,大马路(现南京东路)亮起中国第一盏电灯;再到海南海口,1914年8月,清末举人林居升、华侨姚如轩、陈正记三人合股聚资兴办海南第一家电力企业———海口华商有限公司,点亮海岛第一盏电灯。世界,中国,海口,电像一把火种,播撒五湖四海。

  海口华商有限公司(1923年改名为海口市启明电灯有限公司,又称琼郡启明电灯公司),起初仅安装有一台英国制造的20匹马力的柴油机,由于装机能力有限,仅可向海口市中山路、得胜沙路供电。

  海南电网有关专家将海南电力工业史,大致分为新中国建立前的时期(1914-1950年);解放后电力工业的兴起与恢复期(1950-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期(1977-1987年);建省后的发展期(1988-2003年);加入南网后的快速发展期(2004年至今),共六个时期。

  1939年2月至1945年8月,海南沦陷,被日本侵占。期间,日军为了掠夺资源,大肆奴役海南人民在海口、三亚、石碌、八所和广坝等地建立柴油机发电厂。1942年,在昌化江中上游修建东方广坝水电站,装机容量4500千瓦,该电站成为海南第一座水力发电站。

  1943年11月,日军在海南岛西部建起全长约为80公里的东方水电站———抱板———石碌和八所的66千伏输电线路,开始形成海南第一个小型电网。至1949年底,海南岛内总发电装机容量仅1.38万千瓦,年供电量25.6万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为0.24千瓦时。

  这是自1914年有电后,经过36年艰难曲折发展留下的窘况。那时,在琼岛人的眼里,电等同于柴油机发电,电网就是仅有的一段低压线路,长距离、高等级的大电网,遥不可及。

  B

  海口电厂最早发电机组“万国牌”

  1950年5月1日,海南全岛解放。解放初期,海南百废待兴,电力工业亟待发展。

  伴随着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海南电力开始有所起色。1958年以前,海南仅有小部分低压电网。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海南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输变电工程。

  1953年,海口在文明东路开始修建海口电厂,装机容量1741千瓦。1959年10月,海南第一座燃煤电厂潭口电厂动工兴建,1962年2月正式投产,给海口海府地区供电。

  至1986年12月,海南岛连接成统一电网,基本形成110千伏主网架。1988年底,全省建有110千伏变电站13座,110千伏线路19条,全长899.98公里,电网覆盖19个县市。

  1995年离休的林绍梧是海南电网历史见证人之一。他1931年生于文昌市,13岁即成为泰国曼谷抗日义勇队队员,1949年回国。1954年11月以来任海口电厂(现电力设备厂)、潭口电厂(现电力线路器材厂)书记、厂长,海南电力工业公司副经理等职。

  林绍梧介绍,早期的海口电厂,设备极其简陋,生产环境落后,只拥有几部日本人留下来的柴油发动机,发电量也只能勉强供应海口、琼山地区。担任海口电厂书记后没多久,他便开始着手筹建海南第一台汽轮发电机组,并于1958年投产发电。用他的话来说,这一台汽轮发电机组是“万国牌”的,也就是使用各个国家的零件,自己拼凑起来的发电机组,虽然容量达到1000瓦,基本解决了海口地区的用电供应,但是煤质差、污染重等问题在初期一直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在海口电厂的“万国牌”汽轮发电机组成功投产发电之际,他又被调任海南潭口电厂筹建处主任,后来还担任了潭口电厂支部书记兼厂长。

  “在潭口电厂的时候,那个艰苦啊,粮食非常紧张,我都发动职工种植甘蔗来换吃的用的。”林绍梧谈到潭口电厂筹备初期的情形时说,“找吃的成为工厂运转的头等大事”。1962年潭口电厂成功投产送电以后,和海口电厂初步形成了海府地区的供电系统。

  C

  “列车电站”曾是缺电时期“及时雨”

  在一张老照片上,有一节没有火车头的列车车厢,车厢顶上“冒”出一根烟囱。这张老照片记录的就是当时的三亚列车电站。

  所谓列车电站,就是将发电设备装在列车上的移动式发电站。由于发电机组建在车上,既不用架高压线,又不用盖厂房,既能迅速调动,又能迅速发电,是救灾、应急的机动电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电力部下属列车电业局曾经有多达80个列车电站。改革开放之初,这些列车电站全部下放到地方,到现在为止,基本不存在了。

  今年77岁的黄森宗,曾在海南省电力公司集体企业管理处等岗位工作。老人用洪亮的声音向记者讲述当年海南电力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海南电力严重不足,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当时的海南行政区决定上马列车电站项目。中央向海南免费拨了6列列车电站,时任自治州水电局电力科科长的黄森宗,被委任负责自治州的列电项目。

  1984年2月,黄森宗到码头,接回了两台捷克造共5000千瓦的35号和45号汽轮发电机组。1985年4月10日,列电正式投产并入三亚地区电网发电。1988年整个海南出现大干旱,水电奇缺,列车站两台机组同时发电运行,曾为三亚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9年9月,随着水电发展迅速,加上火电发电成本增大,列车电站退出电网备用至1990年底,1991年初退出备用停置,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从1985年4月至1989年9月,三亚列车电站共发电4100万千瓦时。黄森宗说,这对当时的海南电力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D

  联网工程让“百年孤网”成历史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10万人才过海峡,一度备受全国关注。海南西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迅速增加,对电力需求迫切,电力供应异常紧张。又逢1988年天气干旱,水电少发,供电非常紧张,出现了街边商店自备的柴油发电机“突突”叫,烛光摇曳千家万户的窘况。

  当时的海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把加快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海南建设高潮的重中之重,并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建设电厂。

  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两年后的2004年,海南电网正式加入中国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发展迎来新机遇。

  2009年6月30日,海南迎来中国电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超高压、长距离、较大容量跨海联网工程———500千伏海南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海南电网彻底告别“百年孤独”。从此,南方电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张网”。

  2012年3月,东方龙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标志海南电网实现220千伏主网架从“单环网”到“双环网”加“小目”字型的又一历史性跨越。

  2014年6月,海南西南部电厂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拉开建设序幕,电厂投产发电后,将为保障海南电力供应和优化电源结构奠定坚实基础。

  历史是时代的见证,也是记忆的生命。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一代代电力人把青春留在了创业和奋斗的路上,他们的故事让我们难以忘怀。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要闻
   05版:广告
   06版:民生
   07版:都市
   08版:国际新闻
   09版:今日热读
   10版:经济
   11版:国际新闻
   12版:国内新闻
   13版:体育新闻
   14版:副刊
   15版:文娱新闻
   16版:家居饰界
海南有电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