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副刊·博阅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这位,
真正女汉子
百字书评
中国生活记忆
无终仙境
寻找远方的面孔
《四爸巴金》
等新书问世
感受真话的力量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缅怀巴金
感受真话的力量

  

  当我们谈论巴金时,我们在想什么?

  11月25日是巴金110周年诞辰纪念日,如同鲁迅希望人们忘记他,巴金也想被人遗忘,他把骨灰撒入大海便是例证。然而,去世9年之后,巴金依然在被反复言说。    

  人们在巴金作品研讨会上,讨论他的文学成就,也从摄影展的一张张老照片里,品读这位头发花白的世纪老人爽朗而开心的笑容。在巴金的家乡四川,小学生用向日葵摆出“巴金”的字样,并立下“说真话,做好人”的誓言;而在巴金长期生活的上海,青年作家们朗诵着巴金的文章,纪念这位“五四之子”的文学成就。

  当然,巴金被谈论最多的,依然是他晚年执着地对“讲真话”的呼吁,这简单的三个字至今依然有着非常强的感召力。

  书名:《随想录》

  作者:巴金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书名:《巴金选集》

  作者:马金

  出版: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忏悔与反思,巴金履行了一位作家的使命

  “文革”后的巴金重新找回了自我,在《随想录》写作之初,他就坚决表示:不写遵命文学。

  1978年底,已经75岁高龄的巴金开始动笔。“发现中国社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所以他决定用《随想录》这个名字发一组文章,他看到社会上有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巴金研究会会长陈思和说。《随想录》的第一篇文章《谈〈望乡〉》写于1978年12月1日,半个月之后的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5月,巴金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法国,这是巴金时隔半个世纪后再次来到巴黎。巴金将法国大作家卢梭视为自己的老师,后者的《忏悔录》对他影响深远。

  回国后,巴金继续着《随想录》的写作,评论界也经常将他的文章与《忏悔录》相提并论。晚年巴金延续着从“法国老师”那里继承来的反思精神,一写八年,前后共计四十多万字,巴金的思考越来越深。他呼吁讲真话:“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地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事。”

  在《随想录》(巴金诞辰110周年纪念版)的品读会上,陈思和说,阅读《随想录》一定不能只看它纸面上的东西,一定要了解当年的情况。“巴老是一个跟所有作家都不一样的人。所有的老作家在‘文化大革命’统统被斗,被打倒,被抄家,被侮辱。‘文革’后这批作家恢复名誉了,平反了,又搬到自己家里去了,就知难而退了。这样的作家是占多数的,可以说当时唯独真正履行自己作家使命的就是巴金。”

  社会依然需要讲真话,《随想录》并不过时

  晚年的巴金受困于帕金森的折磨,写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有一次陈思和去看望巴金,巴金告诉他手不会动了,“我写东西,钢笔架到右手上,手放在纸上却动不了,急着要用左手去推右手。”    

  陈思和在多个场合推荐巴金用手“推出来”的《随想录》,后来他还在研究生课程上讲《随想录》文本细读,整整“读”了一年。他告诉学生,读《随想录》必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否则读不出味道。“你如果光从字面上看,他可能写得非常单纯。可是如果你了解里面有很多故事,你就会读出这本书是一部百科全书。”

  陈思和不赞成现在一提《随想录》就觉得是反思“文革”,控诉“文革”,“其实我觉得,这本书真正的意义是对上世纪80年代这样一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复杂的时代,他做的一个伟大的记录。”(吉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区镇新闻
   05版:民生·热线
   06版:都市·动态
   07版:国内新闻·综合
   08版:广告
   09版:尚游周刊
   10版:经济·热点
   11版:国际新闻·综合
   12版:体育新闻·热点
   13版:文娱新闻·综合
   14版:副刊·博阅
   15版:副刊·闲情
   16版:海南地产
这位,
真正女汉子
百字书评
中国生活记忆
无终仙境
寻找远方的面孔
《四爸巴金》
等新书问世
感受真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