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要闻·关注2015年高考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关注2015年高考
 
标题导航
高考第二天有人缺考有人违规
品读《朱子家训》
—— 海口学习型社会建设 之三十
A
B
征稿启事
大美海口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5年6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读《朱子家训》

    ■ 李珂

    《朱子(柏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作者朱用纯(公元1627-1698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在中国众多传统家训中,《朱子家训》独特而富有魅力。

    《朱子家训》不作浮文,惟念实效。与有些家训篇幅过长或典故太多不易读懂不同,《朱子家训》全篇只五百余字,语言朴素直白,言简意赅,许多语句循循善诱又通俗易懂,可以让家庭成员获得明确的训导,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未雨绸缪”、“临渴掘井”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很容易被广大读书人和民众共同接受和身体力行。

    《朱子家训》没有高谈性命,内容却丰富深刻。家训全篇从治家的角度谈了饮食起居、美德养成、待人接物、人生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详细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之道,核心就是教导家族成员在齐家中修身,在修身的基础上齐家,让每个家庭成员发扬传统伦理的美德,成为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儒家文化的一贯追求。

    《朱子家训》自明末清初问世以后,曾使“江淮以南皆悬之壁”,被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经过数百年的积淀,今天读来,《朱子家训》中所包含的有利于时代进步的价值追求,所蕴含的需要传承的文化基因,对于树立良好家风、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滋养作用。

    《朱子家训》中讲仁爱、贵和谐、秉中庸,提倡谦和圆通的处世态度。作者提倡对贩夫走卒和穷苦亲邻要“毋占便宜”,“须加温恤”,“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对兄弟叔侄,要互相帮助、“分多润寡”;在嫁女与择婿时,强调要发扬仁爱之德,实现上下皆亲的和谐状态;即便对牲畜家禽也要怀仁爱之心,勿因贪口腹之享“而恣杀牲禽”。儒家追求和为贵,有了矛盾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因此处理家务时,息讼、不争、与人和睦相处便是作者寻求家庭和谐的方法。当然,这种和谐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家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要言辞庄重,家人相处时要不失礼节,不能乖骨肉、重资财、薄父母。更指出如果行事刻薄、违背伦常,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一家人只有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家道才能正当适宜,家人才不会有过失,才能避免祸乱和危险。儒家传统文化秉持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而恰如其分。《朱子家训》中许多规范是合宜、合理、普遍适用的原则,如“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等,都是在告诫家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知足,不能过分索取,过分与不足,都是违背自然的错误行为。孔子要求君子当讷于言、慎于言、察颜色而言,《朱子家训》也劝谕家人“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提倡在与人交往中,要有恭敬自谦的美德,因为“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总之,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更有利于家族的繁衍与发展。

    《朱子家训》中尚勤俭、戒贪奢,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家训在生活方式上要求家人节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诫家人“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这一连串的“勿”,警示家人要远离奢侈和挥霍的生活。时下,当我们的物质财富日益充裕的时候,懒惰奢靡、互相攀比、追求高消费的风气很有市场,也总有人利欲熏心,追求物质生活的奢华,家训中所提倡的勤劳节俭、防奢防贪等美德仍需要发扬光大。《朱子家训》提倡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开篇就是从洒扫应对的日常行为规范讲起,告诫家人黎明就要起床,到了黄昏便要休息。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包括讲卫生、重安全。家训中强调生活环境要内外整洁,饮食器具要质朴而干净。在物质并不匮乏的今天,当山吃海塞大行其道的时候,更需要每个人以正道求饮食,形成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并从中感受充实和幸福的人生。

    《朱子家训》中提倡进德修能、与人为善,引导家庭成员塑造君子人格。君子是儒家文化推崇和追求的理想人格的至高境界。家训中提出了“读书志在圣贤”,即读书要以圣贤为榜样和最高目标,文末的“为人若此,庶乎近焉”,就是要达到接近君子圣贤的最佳境界。如何实现君子人格?家训提出要立德、积善、自省,还要求大同存小异,保持自身中正守节的美德,最终就可以成圣成贤,有利于国泰民安了。

    当然,《朱子家训》产生于农业宗法社会的土壤中,作为历史的产物,自身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缺陷。如“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等消极无为、远离仕途的态度都异于儒家的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追求,这既囿于家训的题材所限,也和作者本人的经历有直接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朱子家训》多停留在齐家修身的层面阐发,而没有在治国安邦方面有更多追求和更高的境界。对此,我们在品读家训中不能过于苛责,应在古为今用的同时,加以明辨。

    (作者:海口市委党校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关注2015年高考
   04版:要闻·关注2015年高考
   05版:海南新闻
   06版:海南解放65周年纪念特刊
   07版:民生·服务
   08版:都市
   09版:尚游周刊
   10版:经济·综合
   11版:国内新闻·综合
   12版:国际新闻·综合
   13版:副刊·文化
   14版:体育新闻·综合
   15版:文娱新闻·综合
   16版:海南地产
高考第二天有人缺考有人违规
品读《朱子家训》
—— 海口学习型社会建设 之三十
A
B
征稿启事
大美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