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双创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椰城百姓尽享“精神食粮”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6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基层,文化之树枝繁叶茂
椰城百姓尽享“精神食粮”
海秀街道组织的文艺晚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张俊其 摄)
老人们在社区文化活动室内下棋其乐融融。
居民们在万福社区文化活动室内跳舞。
文化下乡活动让居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街道、社区图书室图书种类齐全方便居民借阅。
街道、社区经常组织居民参加文体活动。

    初上的华灯点亮渐浓的夜色,唱腔婉转清新的琼剧在美兰区东湖里社区戏台上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数百居民陶醉在传统文化的悦耳韵律中。今年以来,近百场现代琼剧走进乡村、社区,给椰城百姓带去愉悦的精神享受。

    目前,海口正通过完善平台建设、精选文艺作品、优化文化队伍、健全制度保障等,不忘惠民为民初心,着力提供优质的文化供给,精准对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谱写全域旅游时代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篇章。

    □本报记者 陈丽园 曹马志

    A

    完善平台 社区新家园

    8月25日下午,阳光明媚,清风拂面。走进龙华区义龙西社区图书室,这里整洁敞亮,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上万册各类图书,经济、文化、儿童、哲学等方面一应俱全。这是省图书馆和社区共建的“家门口的微型图书馆”。

    “这就是全社区的精神家园。”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国强说,根据居民的需求,图书室的书籍还会定期针对性更新,由专人负责管理。图书室去年投入使用以来,老人、小孩、成年人都喜欢来这里看书,周末人最多。下午放学,附近市十一小学的学生常常来图书室阅读课外书。

    在义龙西社区,体育活动点上,常会举办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社区居民玩得不亦乐乎;社区工作站里,传统文化、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等讲座现场,常常挤满认真听讲的居民。

    然而活动场地依旧是陈国强一直记挂的“痛点”。虽然图书室、体育活动点等地能够满足社区居民阅读、锻炼等需求,但空间确实有限,为老年人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已成为社区居民的迫切需求。“走家入户时,许多老人路上碰到我,就反映社区没有地方活动,比如练书法。”陈国强说。

    在陈国强看来,足够的场地,才是基层文化常态活动的依托。为此,义龙西社区正在社区低层、便民的场地,力图通过完善平台,让社区组织活动有长期的载体,使居民享受更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一年来,为探索日常的文化生活空间,海口加快基层文化生活平台建设。截至8月下旬,建成区2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中15个已完成建设,剩余6个正加紧推进中。

    据市文体部门介绍,近年来,群众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我市有市群众艺术馆1座、市图书馆1座,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113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4个,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建有4个区级中心、249个文化信息资源点。

    B

    精品下乡 村民乐开怀

    走进美兰区演丰镇瑶城村,村民热情文明,村庄建设规划布局规范、巷道整洁,全村有配套到位和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中心、老人照料中心、儿童日照中心、文化室、超市及室外活动场所等设施,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里的“双创”大舞台,已经有数不胜数的演出活动在这个舞台上举办过,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给瑶城村带来浓郁的文化氛围。

    “这是我看过的演出中最精彩的一场。”演丰镇瑶城村的村民陈得民说的这一场演出是由省文体厅主办,海口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美兰区演丰镇委、镇政府协办的“2015年海南省免费开放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活动,去年11月9日在演丰镇瑶城村文化广场激情上演。那天晚上,文化广场热闹非凡,老老少少的村民们早早就从家里赶过来抢个好位置等待演出开始。

    精彩的文艺晚会在海口市精英艺术团表演的开场舞蹈《花开的季节》中拉开序幕,苗族、维族、蒙族少数民族舞蹈及现代舞、拉丁舞等舞蹈让台下市民群众看得津津有味,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各种优雅姿势令人啧啧称美,相声《老爸茶》让大家捧腹大笑,整场演出赢得村民热烈的掌声。“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演出,我最喜欢看的是琼剧。”瑶城村李大爷乐呵呵地说。

    “类似的文化活动每年在瑶城村举办很多。”演丰镇宣传委员李慧兰说,送文艺晚会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更好地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村民在享受文化生活的同时,他们也开始走上“双创”大舞台,自己自编自导。村民王女士是广场舞舞蹈队的一员,在3月4日,作为瑶城村广场舞舞蹈队的一员参加2016美兰区庆三·八健身舞大赛。“有了场地,有了设施,我们能学,也能编。”王女士说。

    演丰镇开展的公仔戏、琼剧表演、排球比赛、综艺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全村老少参与其中,整个村落喜气洋洋。在这个大舞台上,演丰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表演了舞蹈《喜娃闹春》,瑶城艺丰幼儿园教师舞蹈队表演了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演丰居委会舞蹈队表演了舞蹈《采槟榔》等精彩节目。一场晚会活动,不仅让村民们演、看、乐,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

    “家乡一天天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城里的文体活动我们在村门口也可以参加了,真的很开心。” 瑶城村村民王先生说。

    C

    活动常新 居民唱主角

    问起社区举办过哪些文体活动,滨海新村社区的居民都能说上几个他们参加过的活动:去年10月20日,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滨海新村社区举行了以“九九重阳节,百善孝为先”为主题的社区活动;今年2月18日,举办了“欢乐猜灯谜,社工与您闹元宵”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在母亲节举办的“我的妈妈是女神”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融洽了社区的和谐氛围。

    “我们特别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并针对社区人群开展了系列文体活动。”刘阳是海口市友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位社工,社区的活动她都参与策划。“以前参加的居民可少了,现在不一样了,每次的活动居民都积极参与,人数越来越多。”6月29日“‘双创’在我家”为主题的文艺联欢晚会圆满结束,居民积极参与晚会让她开心了好一阵子。

    尽管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高档的灯光音响,却因为由社区居民自导自演而有了特别的意义。晚会由滨海新村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以及滨海小学学生自导自演,有舞蹈、小品、琼剧等共14个节目。小品《公园一角》讲述一对恋人在公园内发生了口角,男子赌气之下随手将垃圾丢弃。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苦口婆心劝导,加上女友在旁劝说,最终男子被说服,将垃圾拾起……扮演劝导的老人亦是此部作品的创作者陈明清。“曾想过用什么艺术形式传递‘双创’知识,最后决定用小品,因为这种方式更加接地气,让人印象深刻。”今年77岁的陈明清曾是一名数学教师,退休后积极投入志愿者队伍中,自海口开展“双创”工作以来,他创作了多部以“双创”为主题的小品,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我现在除了到社区学手指操以外,还要来社区排练舞蹈。”居民蔡阿姨说自从社区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以来,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滨海新村社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老年人人口多,老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是在滨海新村居委会旁边的棋牌室打牌,休闲方式较单一,缺乏必要的运动休闲方式。为此,海口市友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设计了适合长者的手指操,现在,手指操效果良好,居民响应大。“通过手指操,鼓励老人多运动多锻炼,增进社区的凝聚力。”“社区会定期为居民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滨海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刘蓉说,社区氛围越来越好,也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文体活动中来,往后还会根据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活动,培养提高大家的兴趣爱好,力争让整个社区的文体活动再上一个台阶。

    D

    品牌先行 让老百姓叫好

    在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海口渐渐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深受老百姓喜欢。一年一度的万春会,台上歌声飞扬、舞姿摇曳,台下掌声不断、喝彩连连,早已成为全城百姓和来琼游客共贺新春的品牌节目。

    “打造重大文化品牌,提升海口文化品位。”市文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采取“政府牵头、社会共办、群众参与,大家受益”的做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品牌文艺活动,如万春会、冼夫人文化节、元宵换花节、海口仲夏文艺季、中国海口南方国际合唱周、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电影节暨海口金岛音乐节、海口国际青年实验艺术节、海南文化产业博览会暨海峡两岸(海南)文化艺术博览会、海口精品文艺系列演出等。

    以深受市民喜爱的琼剧为例。2016年1-5月份,海口分别在6个街道、1个镇举办琼剧《梦圆“双创”》巡演活动30场,各区自行组织开展《古城春晓》17场、《梦圆“双创”》6场、《好村官——洪庆芝》8场,共开展琼剧巡演活动61场。

    同时,大众文化品牌活动不断崛起,满足市民多样文化需求。如欢乐海口、舞动椰城社区舞蹈大赛(已举办了六届)、海口市蒲公英少儿音乐舞蹈美术比赛(已举办了十四届)、海口市琼剧(业余)演唱比赛(已举办了六届)、海口市老、中、青歌手演唱比赛、“欢乐海口,扬歌有约”歌曲大奖赛,海南八音比赛、周末群艺舞台、“多彩童年六月狂嗨节”系列活动、“十一”七天乐系列活动、省外特邀精品剧目展演以及海口市社区文艺辅导员(舞蹈类)培训班等等。

    四个区逐渐探索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如龙华区的万民同乐大游园、文化春风遍龙华惠民演出;美兰区的“迎新春”、“文化惠民”、 “喜迎端午”;琼山区的“欢乐府城镇街文艺演出”、“三角公园”市民文艺汇演。

    市文体部门表示,全年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琼剧下乡、电影下乡等等,这些活动成为我市群众精神食粮,深受群众喜欢。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共开展群众系列活动达1000场次,观众参与人数达到20万之多。

    E

    扎根百姓 “种”下文化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我市历年的重点文化惠民项目,深受村民的喜爱。”市文体局有关负责人说,2016年计划放映公益电影3004场,确保实现全市248个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目标,前两个季度完成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2008场次,观影人数达45万余人次。

    专业又通俗的培训,种下文艺的“种子”。今年以来,海口市群众艺术馆面向广大市民免费开办公益性艺术培训班,培训内容广泛,涉及摄影、国画、声乐、书法、素描、交谊舞等各个艺术门类。据统计,18个公益免费培训班共吸引学员11729人次。

    市文体部门组织召开2016年海口市精品文艺演出评审会,经专家评审研究讨论,同意通过了11场高品质的精品文艺演出剧目列入海口市上半年精品文艺演出计划,并在人大会堂上演了歌舞剧、戏曲和儿童剧共计5场。其中“同饮一江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会议上的欢迎演出赢得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赞扬。上半年共举办演出42场,其中精品演出14场,公益演出28场。

    为促进农村文化发展,我市建成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的免费开放,方便广大市民休闲阅读、查阅信息、开展文化演出和体育活动,在活跃乡镇农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每年四个区23个乡镇开展的各类培训和活动共计460场次,服务人数达到92000人次。

    目前,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均有一名文化专干(即文化站长),1-2名基层文化协管员。内设图书5000册、10台电脑、电视机、投影仪、摄影机(各一台)、部分乐器、学习桌椅等。我市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4个区级中心,249个行政村建立了249个文化信息资源点,内设电视机、PC服务器、PC机、投影机、音箱及远程管理软件。

    不忘初心,送文化渐渐走向了“种”文化,群众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裕。有了不走的文化工作者队伍,有了不拆的文化活动场所,丰富的文化生活、科学的生产方式、文明的生活观念,就这样留在街头巷尾,留在农家院落。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双创新闻
   05版:双创新闻
   06版:要 闻
   07版:经 济
   08版:社 会
   09版:国内新闻
   10版:国 内
   11版:国 际
   12版:国 际
   13版:副 刊·骑楼
   14版:体 育
   15版:家居周刊
   16版:广 告
椰城百姓尽享“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