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创卫实录·全域蝶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海口·精准扶贫进行时
 
标题导航
民本理念融入城市革新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本理念融入城市革新
打造滨江滨海花园城市
▼海口开启“创卫”模式以来,颜值不断得到刷新。

    ① 五公祠经过改造更显底蕴。

    ② 海口老街改造后焕然一新。

    ③ 处处张贴“创卫”宣传标语。

    ④ 改造后的秀华路美观大方。

    ⑤ 农贸市场升级后买菜舒心。

    ⑥ 社区休闲设施全、环境美。

    ⑦ 改造后的流芳路赏心悦目。

    ⑧ 秀新路上电动车整齐有序。

    核心提示

    “在社区住了几十年,真没想到变化这么大。”看着家门口原本脏乱的小巷改造后变身花园式社区,83岁的市民黄昌荣开心地竖起大拇指。随着总量为2434条的背街小巷和多条主干道改造提升接近尾声,今年元旦,人们走在大街小巷,一边品味欢度节日的乐趣,一边欣赏椰城的新容美景。

    背街小巷的蜕变仅仅是海口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造椰城升级版的缩影。海口开展“创卫”一年多来,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以有志必成自励,效愚公移山之举,坚持将民本理念融入到城市改造提升的每一个细节中,共创共建共享,久久为功实现全域全面蝶变,打造文明宜居的滨江滨海花园城市。

    □本报记者 杨杰/文 张俊其/图

    内涵之变 留住海口城市基因

    城市革新,驱动内涵式发展。海口“创卫”一年多,着力在扮靓街巷的同时,注重继续加大保护老城区,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留住海口城市“基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1月6日上午,微风轻拂,天还不热,家住忠介路的符小玲到旁边培龙市场后街散步,宽敞整洁的地面上,电动车停放有序,沿街店铺看不到出店经营,占道的摊贩也不见了踪影。“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见这条街这么干净过。”年过60的符小玲说。培龙市场后街的蜕变始于去年8月,街道社区打出升级改造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特色美食街等“组合拳”,美化环境,规范秩序,提升品位,烹制民生新美味,让市民游客在古色古香的美景中畅享特色美食。

    百年古街巷如何在“创卫”中获得新生?府城街道社区制定了针对培龙市场后街系列的环境整治计划。宣传劝导先行,前三个月,每天组织干部上门入户,通过漫画、公开信、宣传栏、宣传车等多形式开展“双创”工作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各店主、摊主的知晓率,同时,分别在8个社区的35个居民小区进行“双创”“快闪”宣传活动,总共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3004份,签订率达100%。此外,保持打违控违高压态势,拆除包括培龙市场后街违建铁皮棚等违法建筑数百宗。

    经过因地制宜建设,千年古城墙下的美食街已经显露真容,培龙市场后街入口处立着红色的高大门楼,公共通道铺上了青石砖,两侧的多层建筑立面一派琼北古建筑风格,成为集休闲娱乐、餐饮美食、购物消费为一体的古城文化特色美食街。包括忠介路、培龙市场后街、宗伯里一横街等一批古街巷的集中整治和“修旧如旧”地改造,历史悠久的府城历史文化街区重新焕发了活力,而海口另一张历史文化名片——骑楼老街同样在久久为功的“创卫”过程中实现了蝶变,成为海口文化地标。

    环境之变 刷新背街小巷颜值

    城市革新,环境先行。面对基础设施、环卫保洁等存在历史欠账较多的现状,海口“创卫”始终将改造优化街巷,提升保洁作业水平作为改善市容环境的重要抓手,刷新城市生态颜值,营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在海口,多条背街小巷原先破损的墙面全部美化,路边的绿化带疏密有致,车辆停放标线规范有序,天空杂乱的电缆线挥别“蜘蛛网”,节能路灯照亮出行路,健身休闲场地更是点亮宜居生活。1月6日下午,改造后的园内里社区,平坦整洁的石砖路上,基本看不到丢弃的垃圾,居民们平时的生活垃圾都放入了路边绿色的垃圾桶里。电动车整齐在路边,居民在自家门口或喝着下午茶或三五邻里聊着家常。“现在社区真是太漂亮了,一步一景,许多市民游客都慕名而来。” 居民林晋福开心地告诉记者。

    针对曾经的脏乱差,园内里社区进行了全方位地改造,短短3个月,社区就顺利完成了改造34条小巷,拆除违法建筑350平方米,清淤长度1350米,铺设青石地砖面积3736平方米,立面美化改造10920平方米,安装水箅362个、LED节能型路灯63盏和社会治安监控视频系统,补绿植绿千余株,规范店招,新建牌坊和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添置了健身器材和一批分类垃圾箱等,切实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园内里社区的蜕变并不是特例。2015年8月启动的背街小巷改造,总量为2434条,迄今已完工超2000条,精心疏通了城市“毛细血管”。小街巷牵动大民生,升级改造激活了城市交通,提升了生活愉悦度和幸福感;改造工程升级完善了城市功能,修复了城市生态,为打造椰城升级版铺上坚实的基石。

    作风之变 高位推进一线办公

    城市革新,好作风就是生产力。海口“创卫”一年多来,一线工作法渐成常态,广大干部苦干实干用“辛苦指数”换取企业“满意指数”、群众“幸福指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数”。

    领导带头激发干部热情。一年多来,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以志愿者身份,多次和市区机关干部及驻军部队官兵、志愿者一起手执铁铲、锄头、扫把,耐心细致地清理卫生死角,整理杂草杂物,清运堆放垃圾等。“创卫”,海口史无前例的“四组长制”就此出炉: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同时担任“双创”领导小组组长。四组长带头深入一线:他们走过市场夜市、背街小巷、街道居委会,明访、暗访、突访,听民意、访实情、解难题。其他市领导同样披挂上阵,市领导全部实行挂点和单位包点制度。

    为纵深推进“创卫”工作,全市2万多名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每天下班后或双休日都到街巷夜市开展巡查、清扫保洁、为民解难。许多机关部门和干部自我加压,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争当“两学一做”标兵,涌现出了“既然我的生命只有半年,就让我的生命在工作中熊熊燃烧”的市排水管道养护所秀英养护队队长陈清琪、“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公安工作的一线带头人,从警25年来,我不忘初心,始终坚守警察梦想”的市公安局滨海派出所所长宋小怡,以及龙华区玉沙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玉花、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海口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欧阳资、琼山区滨江街道博桂社区党支部书记吴乾信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功能之变 优化城市公共服务

    城市革新,优化服务功能。海口“创卫”一年多来,瞄准市民生活痛点,着力补齐城市公共设施短板,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构建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打造的“风情小镇”,实现了区域功能的提档升级。对临街建筑立面、户外设施及屋顶设置改造,还涵盖街道园林绿化景观、柏油路面、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路灯改造等工程。在提升风情小镇“面子”的同时,还对“里子”项目多条道路的地下管网进行全面贯通及修复。

    农贸市场改造检验着城市精细管理的“内功”水平。海口在升级改造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随着全市城乡39家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完毕,市民纷纷点赞买菜就像逛超市一样。以白龙农贸市场为例,改造好的市场地面干净清爽,摊位有序,里面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功能分区清晰,市场设置了水产、熟食、鲜肉、蔬菜、禽肉等560个摊位。

    “我在这里卖菜十几年了,真没想到市场会变得像现在这么干净,不仅让顾客逛得舒心,我们卖菜的看着也开心。”摊主林月芳如是说。目前,包括白龙农贸市场在内的39家农贸市场已改造完成,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新增面积约3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增10家农贸市场的面积,增加辐射人口35万。

    发展之变 聚焦改革释放红利

    城市革新,发展就是硬道理。海口“创卫”顺应人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全市历史上范围空前、力度空前的社会总动员,带动了海口从市容市貌到干部作风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良好氛围,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实现“创卫”工作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海口全面开启“创卫”模式后,城市环境日益优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通过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大项目招商、点对点招商,华信、中远海运、万达、绿地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布局海口,而阿里巴巴、乐视体育同样先后落户椰城。

    以去年12月开业的海南省首座万达广场——海口万达广场为例,广场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15万平方米,引进万达影城、万达宝贝王、大玩家、盛盛百佳汇、苏宁易购、优衣库、拉夏贝尔等7大主力店,品牌涵盖服装、餐饮、娱乐、体验、休闲等各个业态。值得一提的是,已进驻的212个品牌中,34个品牌首进海南,186个品牌首进秀英,将为海口市民带来一个全新的生活中心、消费中心、体验中心。

    与此同时,海口万达广场创造了近300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每年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将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管理之变 创新思路破解顽疾

    城市革新,作风之变牵动管理之变。海口“创卫”一年多来,一线工作法渐成常态,城管队伍下沉社区提升执法效率,设立专项巡回法庭护航城市管理,文明柔性执法彰显城市管理人文关怀,“执法+媒体”彰显社会共治合力,这些创新思路探索的真招实招,推动城市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为消除整治工作盲点,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海口力推城管队员下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推行属地网格化管理,理顺工作关系,落实工作责任,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城管下沉到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定人、定片、定岗、定责,辖区城市管理最大的变化是执法更快、准、稳、严。通过联合社区各种力量与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制止各类违法行为于萌芽状态,有效降低执法难度,提高执法效能。

    在城市管理中,面对拆违控违、取缔占道经营等“硬骨头”时,由于城管部门没有强制执行权,造成大量的行政处罚案件执行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城管部门的执法权威和执法效能。为此,海口探索“城管+法院”模式,成立专项巡回法庭,为规范依法行政执法,提高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提供强力的司法保障。同时,海口探索“执法+媒体”机制,形成社会共治局面。在城市管理中,执法往往是“点对点”:执法人员进行查处,当事人接受处罚,不少当事人对处罚并不很在意,处罚效果也仅在小范围内,不会对社会大众形成“以案说法”的震慑效应。建立“执法+媒体”联合机制后,执法效果就逐渐从“点对点”变成“点对面”了,通过发挥大众媒体“传声筒”“扩音器”的作用,在积极引导舆论下,以公开曝光为支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全域之变 民本椰城幸福读本

    城市革新,全域美景。海口“创卫”一年多来,牢记惠民为民利民初心,将民本理念贯穿到城市改造提升的全过程,绘制了幸福海口的民生新读本。

    走出家门不到15分钟,就可以吃上早餐,找得到平价理发店,日用小百货应有尽有……2016年以来,海口39个便民生活圈陆续投用,家门口“一站式”解决日常琐事的便民场景渐成市民生活常态。从小在西门外社区长大的蒋明对今年启用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里配备齐全的超市、裁缝铺、小百货、餐饮店、美发店等如数家珍,“现在走出家门口,在社区里吃啥买啥都可以搞定。”

    海口按照“业态缺啥补啥,问需问计于民”的思路,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统一规范店铺招牌,把美食、购物、理发、配锁、修自行车、修鞋、手机贴膜、缝纫等生活服务类行业集中起来,在路口制作便民服务站点分布示意图,对信誉度高、服务质量好、整改达标的店铺实行资格认定,张贴认定标识。同时,积极吸纳流动摊贩和低收入困难群众,让其入店经营。龙华区龙昆上村“15分钟便民生活圈”铺面不大,但种类很多,且为突出公益性专门设置一些免费铺面。龙昆上村经济社主任黄礼坤说,这样不仅有利于集聚多样业态,还能帮扶困难群众,真正实现惠民利民。

    特色美食街建设同样在“烹制”民生新美味。2016年以来,海口加快特色餐饮街区建设步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突出特色。目前,金牛北路老稻美食大街、滨海大道欢乐海岸夜宵广场、文明东路潮立方美食街、新埠岛海鲜大世界已经开业,培龙后街特色美食街等已投用。随着椰城“美食之都”版图的有序扩容,特色美食街牵手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完善的便民业态更好地服务市民游客;村企良性合作,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增收;突出古城文化特色;用好海南原生态食材,地道海鲜应有尽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7年,海口将继续以咬定青山的韧劲和一天也不耽误的实干精神,久久为功,攻坚克难,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向着决胜“双创”、决胜“十三五”、实现小康梦的目标奋力前进。

        细数举措

    惠民整治

    整治交通秩序

    整治农贸市场

    治理占道经营

    清理小区卫生

    整治夜市排档

    治理违法建筑

    规范“门前三包”

    防制病媒生物

    完善功能

    改造环卫设施

    改造农贸市场

    治理城市水体

    绿化园林景观

    改造市政设施

    改造小街小巷

    改造交通设施

    改造环保设施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海口·精准扶贫进行时
   04版:创卫实录·全域蝶变
   05版:
   06版:双创新闻
   07版:社会
   08版:经济
   09版:国内
   10版:国内
   11版:国际
   12版:广告
民本理念融入城市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