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海口“严实细”织牢安全网
节后我省人才市场 供求两旺
美兰走访慰问 烈属林树兰
海口重点查处污水排放
留得绿水在 城市会呼吸
海航“送爱回家” 800人获赠机票
城管积极拆违 环卫清洁水面
现代汽车捐10万 保护红树林
协会撤销,彻底清理乱收费项目
炼出“火眼金睛” 还有超常耐力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2月1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得绿水在 城市会呼吸

    (上接第一版)在我国,大量污染来自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解决,人为净化水质的成本高昂,加上人类思维单一,导致解决不了综合问题。他提到,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螺旋上升的结果,是发展到一个高度的体现。

    俞孔坚指出,“治水”要系统解决问题,不能分割开来,过去三十年,水和土分离,和生物分离,和城市分离。“美国最近研究表明,只要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设置20到30米的绿色缓冲带,就可以截流50%到80%的氮,所以我们的农田水利工程修河道,实际破坏了水系统。”他提出,海绵城市及生态修复需要建立国土海绵系统,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旱涝调节、水质净化、生物保育、农业生产等问题,应该要整合成一个系统来综合解决。此外,区域也要建立区域的海绵系统,海南可以利用绿色基础设施,让水自我过滤、自我净化。

    “治水”:需要海绵、消能、防洪等技术手段

    节目介绍了生态治水的关键技术:一是源头渗蓄,即绿色海绵蓄技术。即用10%的城市用地,来消纳城市雨涝,实现城市对水的弹性管理,并形成地下水补充、湿地恢复与保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二是过程慢流,即消能减速技术;三是末端弹性适应,即与洪水为友的生态防洪技术。

    过去二十年,俞孔坚和他的团队通过建立一系列可复制的海绵技术,在国内200个城市进行推广,实测结果表明,效果非常理想。俞孔坚以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鱼塘技术为例介绍,农民通过填和挖,把滩涂变成可居住、可生产的地方。“通过填和挖,就形成了海绵体,水在自蓄过程中得到净化,雨水层层过滤,渗到地表之下,补充了地下水,海绵系统其实就是蓄水及过滤系统。”

    过去建设水利工程是想让水赶紧排掉,俞孔坚认为这是错误的认识,海绵城市就是要把水留下,海绵的概念是一个个小的、有机的细胞构成。原来三亚和海口都有坑塘,但好多都填掉了,其实坑塘本身就可以把水留下。

    在谈到应对水污染问题时,俞孔坚认为,过去都习惯性地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解决水污染问题,这是错误观念。污水处理厂应该做小型的,要小而多,污水处理厂不一定在下游建,也可以在上游建。此外,要通过自然系统解决污水问题,尤其是面源污染的水,利用岸边的湿地把劣五类水净化成三类水,要通过科学设计来强化自然湿地的净化功能。

    上海做了“梯田系统”,层层叠落,层层过滤,既是污水净化的过程,又是生产的过程。俞孔坚建议,海口的美舍河完全可以采用这套“梯田系统”,成本低,效果也好。相比之下,海南还有生长着大量可以吸收氮磷等有害物质的植物的巨大优势。

    俞孔坚说,很多地方“治水”首先是挖污泥,其实是不对的,治污要分三步,第一步是雨污分流,第二步重金属浓度超标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第三步是大量的雨水通过地表系统进坑塘、进屋顶等,所以治污、治洪和河道都没有关系,旧的观念要改变。

    “治水”:需要打破边界

    俞孔坚以三亚的“双修”经验为例,他说,三亚“治水”首先是整合了各个部门的资源,其次是三亚市挑了几个关键点,也就是找准“穴位”来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比如三亚的东岸湿地,当时该拆的都拆了,打破了原来的观念,让水进来,进入坑塘系统,让马路、屋顶、小区的水进入河道,进入海绵体,并利用南方的榕树吸收有害的物质,当时建了很多岛,就形成一整套的景观系统。”全国“‘双修’现场会”在三亚召开时,东岸湿地是参观示范点。

    除了东岸湿地,三亚选择的第二个穴位是红树林湿地。三亚红树林湿地原来的水是相对静止的。“除了恢复水的流动,还进行了山体修复,用三个月的时间把硬化的地方都恢复成红树林,这就是生态修复过程,让水进来,城市会呼吸了,水变干净了。”俞孔坚说道。“要把所有的河湖水系、林田水网、公园道路等综合起来,建立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用生态的理念来改变、改进、美化,系统地治理系统,解决水的污染问题、雨涝的问题、市民日常休闲的出行问题,以及生物的保护问题。

    他认为,生态治水好比“大脚革命”,就是通过建立水生态基础设施,建立国土海绵系统,走向水生态文明。“生态治水”融合了美学、生态学、工程学、管理学的理念,要打破边界,系统、综合地解决问题。“要解放思想,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要让江河休养生息,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是中国梦的体现,美丽中国的体现,需要每个人参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双创新闻
   05版:社 会
   06版:经 济
   07版:国 内
   08版:国 际
   09版:国 际
   10版:副 刊
   11版:体 育
   12版:地产周刊
海口“严实细”织牢安全网
节后我省人才市场 供求两旺
美兰走访慰问 烈属林树兰
海口重点查处污水排放
留得绿水在 城市会呼吸
海航“送爱回家” 800人获赠机票
城管积极拆违 环卫清洁水面
现代汽车捐10万 保护红树林
协会撤销,彻底清理乱收费项目
炼出“火眼金睛” 还有超常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