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关注2017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为城市添颜值 为人民添福祉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3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华区打造“双创”升级版
为城市添颜值 为人民添福祉

     □本报记者 陈小萍 特约记者 刘伟 通讯员 符玉婷/文 本报记者 黄一冰/图

    “海口市‘双创’工作考评区级年终奖第一名——龙华区!”3月3日下午,从海口市“双创”工作指挥部召开的第30次领导小组会上传来喜讯:龙华区以优异成绩连续第二年获得全市“双创”工作考评区级年终奖第一名。

    “双创”,唤醒了一座城;“双创”,蝶变了一座城。

    2016年以来,龙华区继续坚持以“双创”为总抓手和动力,保持高位推动、高效运转,全区上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着力补短板提品质,全力推进“双创”攻坚,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紧密围绕“加快打造滨江滨海花园城市、建设幸福美丽海口”的目标,保持标准不变、力度不减,实现全民共建共管共创共享。

    一年来,龙华区累计投资3.7亿元,着力提档升级城市功能,重点解决历史欠账和功能短板,全面完成了主城区12家农贸市场和195条小街小巷升级改造,硬化道路3.2万平方米,清理窨井2.2万座;建成全市首个“双创”广场,推出滨濂、滨海新村、居仁坊、玉沙社区等一批社区示范点;建成西门外、龙昆上等11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183个“三无小区”逐步实现“三有”管理;老稻美食街等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建成营业,丁村万人海鲜广场加快建设;启动农村四镇镇墟改造,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新坡镇仁里村成功入选住建部第一批“绿色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实现“环卫一体化”PPP全覆盖;推动“12345”热线提质增效,构建“督考合一”的监管体系,全年办理办件2.4万件,办结率100%。

    A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激发领导干部工作热情

    风雨交加的深夜,“一抹荧光橘”还在海运路上忙碌着,为了保障第二天一大早街面的干净整洁,龙华环卫工人罗杰珍坚持人工作业到晚上11点。途径此处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被这一幕深深感动,主动上前看望慰问49岁的龙华环卫工人罗杰珍。朴实的罗杰珍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海口市委书记,她淡淡地说道,这只是自己的份内工作。

    这是龙华区环卫标准作业程序中的一个缩影,折射出的不仅是机制改革后责任的落实、效率的提升,更体现出人与工作制度相融合的一种和谐。

    龙华区保持“双创”工作高位推动、高效运转,市挂点领导、挂点单位以及区领导、镇街主官明确责任,并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注重奖惩并重,带动和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一年来,龙华区继续大力巩固“六定”长效工作机制(定区域、定人员、定时间、定职责、定首问责任、定督查)和常态化巡查等制度,配套出台了系列工作细则和督查督办、奖惩制度等,通过制度激励人,不再做“无头苍蝇”、“无所事事”,让所有人不敢不为,努力作为,敢作敢为。

    累倒在夜间巡查双创工作岗位上的金宇街道干部李小卫,荣获2016年“中国好人”称号、带病坚守岗位的盐灶一社区干部盘丽芬等一批埋头苦干、认真履职的干部不断涌现,广为市民称赞。

    B

    创新优化方式方法 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率

     2016年5月8日,注册成为龙华“双创随手拍”首批监督员的市民孙大姐“上岗”第一天就马不停蹄手持火钳走上街头,参与龙华区爱国卫生义务劳动。

    龙华区积极优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借助信息科技平台,创新主题宣传活动,延伸执法模式,推进“双创”工作取得新成效。龙华区在全市首创“双创随手拍”系统,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扁平化和精细化,让市民参与到查纠城市管理漏洞,倒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构建起区、行业、镇街立体化监督网络。

    在采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上,龙华区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在海垦街道试点依托街道、社区综治监控平台,启动四个“视频监控免费停车位”,把免费停车位线纳入视频监控后台统一管理,使得车辆剐蹭、车辆被盗、乱收费等现象得以第一时间发现、处理,形成了专人值守,实时监控的工作格局。这是龙华区坚持“惠民、便民、利民”,以“资源整合”、“少花钱多办事”为主线,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创新举措。

    国贸一家快餐店门口有污水和垃圾,店内脏乱差且正找不齐但拒不整改,龙华“公安+城管”执法人员依法对这家违反“门前三包”规定的餐饮店进行处罚并开出了顶格罚单,店主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表示将立即整改,以后多加注意。

    龙华区在“公安+城管”基础上延伸执法领域,探索挖掘城市管理潜力,按照“1+1>2”的工作理念,采取“食药监+城管”、“环卫+城管”、“媒体+城管”等新举措,以城管执法为支点,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多部门联动翘动“双创”工作执法难题,问题解决效率得到质的提升,助推“双创”工作上新台阶。

    “现在开始点名,谭向冰、郑翠翠、张颖……”在解放路的金棕榈广场,中山街道女子城管中队正在开展柔性执法工作,不但让执法对象容易接受且取得了明显成效,也成为了城市管理一道靓丽风景线。

    城市管理技术创新和机制完善,激发了干部工作热情,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效率,这也是“双创”工作创新社会管理的初衷。

    C

     群众深入参与共建 持续巩固“双创”成果

     “这辆电动车没停好,快挪到划线停放区域内”、“厨师没有戴口罩进行食品加工,以后可不能再忘了。”这是中山街道西门外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工作”的一个片段。该志愿服务队72岁队长姚锦汉老人说:“‘双创’是大家的事,只有大家都参与了,才能干好,我们希望自己的家越来越好”。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双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激发市民参与管理、创建城市的热情,龙华多举措开展主题创建,吸引40万人次广大群众参与“双创”。

    一年来,龙华区积极开展“‘双创’在我家”系列活动,调动每个家庭细胞的文明创建;开展“美在居室、美在庭院”活动,创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开展邻里凡人善举评选活动,设立“凡人善举榜”,借助榜样力量倡导崇善向善;打造义务监督员队伍,构建市民义务监督体系。

    家园越来越美,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越来越高,促使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激情空前高涨,志愿服务精神在龙华灿烂盛开,涌现出“爱心绿豆汤志愿服务队”、“广场舞大妈志愿服务队”,免费为环卫工人和残疾人提供午餐的饭店老板黄恒胜等一批热心团体和热心人物。

    去年,龙华区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区级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志愿龙华”,吸纳广大志愿者加入“双创”工作队伍,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全年志愿者参与辖区志愿服务活动达7万人次,参与服务时长达16万小时,平均每天有近300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龙华区积极发挥乡贤在传承乡村文明,弘扬乡情义举作用,在全市率先成立乡贤协商会,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乡贤组织全覆盖,4名乡贤被评为海口市“新乡贤”。

    “双创”激活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居民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对“双创”的参与率和支持率持续提高,实现了一次范围空前、力度空前的社会总动员。

     D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民共享双创红利

     “二十多年没回来,这次回来看到了家乡的繁荣,家乡的变化让我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很多小巷似曾相识却又不敢认,真的变的太美了!”返乡台胞吴阿姨在美丽的居仁坊社区动情地说道。

    背街小巷虽小,承载着老海口几代人的记忆,背街小巷虽窄,却关乎着市民生活出行的民生路。面对问题和困难,龙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双创”大力改善民生。

    龙华区以注重规划设计先行、注重社会广泛参与、注重工程质量监管、注重凸显人文特色、注重后续长效管理的五个注重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8亿元,完成了主城区195条小街小巷升级改造,改造面积42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园林绿化,修整景观树木,美化城市面貌,打造了三个三角梅主题社区、五个三角梅街边休憩地;投入资金1540万元升级改造国贸标准化、海垦、西庙、头铺等12家农贸市场,构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

    盐灶路路灯拆除、路面破损影响附近群众出行,龙华区主动作为,按照“双创”模式立即整改,在7天内就全路段恢复照明、修复路面。“效率很高。”盐灶路罗牛山小区一位大爷说。据悉,针对路灯故障、路面破损等民生问题,龙华区要求在接报后30分钟内现场处置,一般故障12小时内修复,保证亮灯率、设施修缮完工率达到100%。

     E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打造全市“双创”标杆

     朝阳初上,中山街道西门外社区已然热闹起来,吃早餐、喝老爸茶、修鞋、理发……在这条长不到300米但容纳了4000多“原住民”的老街上,小超市、裁缝铺、杂货点、餐饮店、美发店等一应俱全,市民穿行在融合了琼崖历史人文气息和现代轻快活力的街巷中,享受着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带来的极大便利。

    西门外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龙华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一座标杆。龙昆上村、滨海新村军嫂一条街、金盘夜市……一个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纷纷涌现,一个个幸福生活圈正在铸成。

    龙华区以契合民意、弥补民需为纲,将创建工作要求与人文风情紧密结合,在全市率先打造了一批富有龙华特色的“双创”示范点,同时坚持“以点带面”,将示范点打造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统领城中村改造、农贸市场升级、背街小巷整治、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病媒生物防制等“双创”重点难点工作,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把创建工作纵深推向深入。

    作为老海口文化符号的居仁坊、园内里等老社区,是龙华区重点连片打造的老城区。大刀阔斧升级改造下,老街巷铺设了青石砖路面,装饰了古铜色门灯,随处点缀的鲜花和绿植衬托着传统文化宣传画,更显明媚。台风“电母”侵袭期间,居仁坊再也没有“逢雨必淹”,雨季保持干净平坦无积水,为辖区居民送上了一份名为“双创”的满意答卷,被誉为会“喝水”、会“呼吸”的社区。

    全市首个“双创”广场、中山街道连片创建示范社区、滨濂社区(城中村)示范点、金贸文华菜市场、老稻美食大街……曾经管理问题突出、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的点位,在历经倾力打造、精心雕琢,逐步蝶变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双创”示范标杆,吸引了省内外40多个各级参观考察团到访。

    接下来,龙华区将继续发力严格按照标准,在居仁坊、滨涯新村、南沙社区等打造三个病媒生物防制示范社区。

     F

    着力实施城市更新 打造“双创”升级版

    荣誉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对龙华区“双创”工作的肯定,也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今年是“双创”决胜之年,龙华区将按照“标准不变、力度不减”的要求,对标发力、强力攻坚,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更新行动,扎实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大力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打造“双创”升级版,确保拿下两块“金字招牌”。

    据悉,今年龙华区将强化城市规划设计,围绕全市“一江两‘岸’、东西双港驱动、南北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准确定位,全盘谋划,抓住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发展机遇,坚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盘棋。按照管理城市、经营城市的理念,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向空中延伸,打造城市天际线,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效果。全面启动《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三年计划,大力推进美舍河等12条水体治理修复工作,还景于民、还利于民。做好羊山湿地、火山风貌文章,呈现出具有龙华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

    同时,龙华区将着力提升城乡文化内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完善城乡服务功能,优化交通路网,加快滨涯路网二期、友谊路中段等道路建设,建设213条340.1公里农村公路。健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农贸市场和环卫设施,继续推进背街小巷提质升级改造,建成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实施滨海新村文化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国贸大院爱心广场、夜市街区示范点。不断完善日常保洁、市政设施巡查和绿化管养等“双创”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巩固提升“双创”成果。

    此外,加强志愿服务,建立区级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制度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深化文明村镇、单位、家庭、校园创建,深入开展家庭美德宣传、健康教育、无烟单位创建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关注2017全国两会
   04版:关注2017全国两会
   05版:国际
   06版:专题
   07版:健康专刊
   08版:体育/文娱
为城市添颜值 为人民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