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深度
 
标题导航
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生态海口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3月3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密美舍河“水清岸绿”渐变之谜——
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生态海口
美舍河长堤路生态修复段栈道、墙堤、绿化初具形态。
京环环卫公司工人每天在美舍河石塔村到凤翔桥四公里左右水域巡查,发现垃圾,立即清理。 本报记者 李传华 摄
工人为美舍河国兴大道生态修复段海芋浇水。
美舍河高铁沿线生态修复段种植草木,绿化河岸环境。
美国查尔斯河 (资料图)
德国内卡河 (资料图)
日本四万十川 (资料图)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亲水栈道、潜流人工湿地……几个月来,我市以“海绵城市”理念生态治水,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多元系统水环境提升战略,正让美舍河重焕生机,一条“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的生态景观廊道正迎面向我们走来。

    什么是“海绵城市”理念?它为什么有如此“魔力”能让美舍河变绿?这个理念能否在其他水体的治理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项目上再次实践呢?连日来,记者采访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和三亚生态修复支援干部邓新兵等专家,为大家一一解答。

    □本报记者 罗津

    A

    “海绵城市”理念适应时代需求

    治污、改善人居环境样样行

    “海绵城市”既是一种城市形态的生动描述,更是一种雨洪管理和生态治水的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是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用生态学的原理、用区域生态规划的方法以及景观设计学的途径和技术,实现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生态修复、生物保护、气候调节和人居环境改善等综合目标。

    中国迅猛城市化过程带来高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但开发建设破坏了自然的“海绵体”。“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水问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同时伴随着生物栖息地丧失、城市滨水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得不到开发等问题。”俞孔坚告诉记者,但遗憾的是,面对这些综合性的水问题和一个富有生命的水系统,很多城市往往热衷于通过目标单一、利益局部、只求短期效益的大型“灰色”工程措施来解决问题,结果就导致系统本身的恶化。

    水本是地球上一个连续的系统,是世界上最不应该被分离的元素,俞孔坚告诉记者:“如今,我国已将‘海绵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它是适应于中国复杂的地理气候特征提出来的,以中国悠久的水文化遗产为基础,并融合了当代国际先进的雨洪管理技术和生态城市思想而形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俞孔坚认为,“海绵”系统是包容而非孤立排斥,人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必然产物和天然的受惠者;“海绵”珍惜并尽可能留下雨水,保护湿地和水生态系统,维护人类与水的精神联系;就管理而言,“海绵城市”整合各个部门的工作,整合与协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形式与要求。

    同时,“海绵”的哲学是就地调节旱涝,而非转嫁异地。中国古代的生存智慧是将水作为财富,就地蓄留无论是来自屋顶的雨水、山坡的径流,因此有了农家天井中的蓄水缸和遍布中国大地上的陂塘系统。

    此外,“海绵”是顺势分散而非逆势集中。从生态价值观来看,大坝蓄水、跨流域调水、大江大河防洪大堤等与自然相对抗的集中式工程并不明智,也不可持续。“海绵”理念就是通过千万个细小的单元细胞构成一个完整的、强大的功能体,将外部力量分解吸纳,构筑能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生态海绵系统。

    而且,“海绵”理念是弹性适应而非刚性对抗。“海绵”的哲学是弹性,化对抗为和谐共生,与洪水为友而非为敌。“如果我们崇尚‘智者乐水’的哲学,那么治理水的最高智慧便是以柔克刚。”俞孔坚说。

    “海绵城市”理念治理美舍河

    B

    蜿蜒美丽“身姿”正展现

    如今,行走在美舍河两岸,不难发现这条曾被市民称之为“臭水沟”的河流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市还以“海绵城市”和“经营城市”理念开展生态修复,建成湿地公园,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民乐”,并把美舍河及周边原本“脏乱差”实现资源再造,让人民最大化受益。

    美舍河是我市最难治理的城市内河,几个月来,把这块硬骨头作为示范段来打造,立足将美舍河打造贯穿城区南北的重要水生态景观廊道。“这种系统的、全面的生态治水,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俞孔坚说,“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多元系统水环境提升战略,正是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生态治水的实践,值得推广。

    “这就要求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怎么治理,要把治理美舍河当成绣花一样。”邓新兵说:“美舍河治理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治理模式,已从海绵调蓄、控源截污、分级净化、科学运营、循环利用、人水共融等方面着手修复。”

    “如今,美舍河被打造成为‘水安全的河’、‘有生命的河’、‘有文化的河’、‘社会的河’、‘经济的河’。”俞孔坚告诉记者,所谓“水安全的河”,表示的是美舍河治理后能与洪水成为“朋友”,能最大限度地把水留住和把水安全排入海。还把美舍河变成一条有生命的河,提升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让美舍河变成一条河底有水草浮动、河中有鱼虾漂游、河岸绿树成荫,真正有生命力的河。

    不仅如此,海口还将美舍河分为五段,因地制宜分段治理。美舍河从入海口一直到国兴段的水体都有一定盐度,均具备种植红树的条件,已开始选定栽种红树;美舍河湿地公园凤翔段梯田湿地采取人工湿地水净化技术,让劣五类水经过潜流湿地变成三类水……

    水岸同治,是邓新兵的生态修复理念,他说:“现在,海口正在美舍河河道两岸修建亲水栈道,并在两岸进行植物规划,利用变化多样的水生植物构建层次丰富的滨岸植被体系和人工湿地,发挥生态栖息地和景观河道水源净化功能。”

    现在,美舍河生态修复已进入尾声,但这一切似乎远没有结束。“接下来,要充分利用美舍河优美的绿化带、湿地公园等资源,打造以休闲产业为主的滨河新业态。”邓新兵告诉记者,这样才能有效利用美舍河的资源,让保护和发展得以良性循环,生态和经济“双丰收”。据了解,美舍河国兴大道段未来将打造成酒吧一条街。

    同样,俞孔坚也认为美舍河治理好了,有利于城市更新发展,他说:“生态修复能让美舍河沿岸很多棚户区进行改造,并打造成住宅、商业小区等,让土地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海绵城市”理念治城市内河

    C

    持续彰显生态优势

    “美舍河治理,是‘海绵城市’理念和‘经营城市’理念的完美结合。未来,要继续推动海口其他水体的治理,可以借鉴美舍河的经验。”俞孔坚说。邓新兵也表示:“美舍河的生态修复经验,是三亚‘双修’经验的升级版,这是一种可推广、可模仿的经验,相信海口的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在这些经验的带动下,会走得更快、更美。”

    其实,为了优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我市正以美舍河成功治理经验加速推进31个水体治理。接下来,将通过截污纳管、建分散式污水处理厂、严管重罚污染源的方式加快推进水体治理。此外,“十三五”期间,将逐步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

    通过引用社会资本,采用新模式,将纳入综合整治范围的31个水体,分为6个标段,通过优选专业治水公司按照“一河(湖)一策”原则对水体进行全面治理,并长效运营15年。

    为控源截污,我市加紧工程治理和执法。不只如此,市环保、水务、市政等部门联合行动严管严查排污企业。

    下一步,海口将加快截污进度。通过租用可移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截污纳管的方式,加快剩余346个污水排放口的截污进度,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进入水体;另外还将严管重罚污染源,同时加大对侵占河道和城市乱排、特别是反复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不只是水体的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集中建设可以成就,它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

    对于整个城市的建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内涝促进水体治理都有积极的贡献,因此要重点统筹推进。

    要建“海绵城市”,城市规划的编制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的总体规划目标,并编制相关的专项规划,王家卓说:“海口‘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要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和水环境污染问题。”他建议,老城区要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海口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聊到海口“海绵城市”建设之路的未来,俞孔坚如是说:“海口只要因地制宜,学习经验,就能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让海口生态优势持续彰显。”

    他山之石

    ■美国:

    查尔斯河流域有20多个公园和自然区,曾经一度成为洪泛频繁和污水横流的河流。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来恢复查尔斯河流域的自然状态,达到控制洪水泛滥和改善河流水质的目的。

    首先,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首先对查尔斯河流进行改造,恢复蛇形、弯曲的河流自然形态,这样就减少了波浪对河流的冲击;其次,恢复河流滩地和湿地的蓄水功能对沿河纯污水排放口进行检查井改造;构建沿河公园体系通过景观规划的手段建成了沿查尔斯河流域,贯穿波士顿全城的带状公园体系,让河流滩地、湿地蓄水功能恢复。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查尔斯河及其湿地环境显著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旅游,在维持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保持了自然界的稳定发育。

    ■德国:

    20世纪50年代,德国就正式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

    20世纪80年代开始“近自然河流治理”工程,河流治理中普遍采用近自然河流工法:如除去河道硬化层,允许水流自然侵蚀;保持优美的流态:采用鱼类能上溯的落差工程;设置鱼虾产卵场:甚至还专门为老人和儿童修改河滩,以保证他们能安全地接近水体。

    采用“近自然河流治理”工程至今虽然只有20多年,但成效突出,与传统工程方法比较,其显著特点是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有了明显增长,生物生产力提高,生物种群的品种、密度都成倍增加。治理后另一个特点是河流自净能力明显提高,水质得到大幅度改善。

    ■日本:

    8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认识到“生态体系保护、恢复和创造”,以及“环境净化”的重要性,特别在水环境领域,对于河流整治引进了一些新的理念,即“考虑河流固有的适宜生物生育的良好的环境,同时,要保护和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社会上对于河流的“重新自然化”的关心日益强烈。

    在日本建设省河川局关于“推进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法规中规定:尊重自然所具有的多样性;保障和创造出满足自然条件的良好水循环;水和绿形成网络,避免生态体系的互相孤立存在。

    这些规定不单纯考虑自然的保护,而且是“积极地推进旨在不断恢复自然的水边环境建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深度
   04版:双创新闻
   05版:要闻
   06版:要闻
   07版:经济
   08版:国内
   09版:国际
   10版:社会
   11版:家居周刊
   12版:体育/文娱
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生态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