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海口·精准扶贫进行时
 
标题导航
关于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发挥媒体在“一带一路” 战略中的先锋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口大有可为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4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龙翔春 陈礼

    “海澄文”一体化经济圈的建设,参与的三方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发展、大开放、大合作、大生态”理念,形成共商、共识、共建、共享的创新机制,在共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一张蓝图干到底”,让三市县人民共享一体化综合经济圈的丰盛成果。

    海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的琼北综合经济圈,建设海南经济增长引领区。2016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又将“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正式写入报告,海口市十三次党代表进而提出把海澄文综合经济圈打造成全省最强劲增长极的目标,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板块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海澄文”一体化的现状、问题、意义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一些可以借鉴和探索的思路。

    一、“海澄文”一体化的现状和问题

    “海澄文”一体化指的是海口市、澄迈县和文昌市三个市县一体化协同发展,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布局、生态环境保护、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行政协调运行等内容。我们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澄文”经济圈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尽管海口市的经济总量在全省一直独占鳌头,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58亿元,约占全省GDP(4044亿元)的31%,但是,与其他省会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海口的总体经济实力还非常低,比如2016年广州市GDP近2万亿元,杭州市GDP是1.1万亿。因此,海口核心城市能力不强,对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马力不够强大,对周边的辐射拉动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2016年“海澄文”三市县GDP总量达1703亿元,超过海南GDP总量的42%,但整体实力还不够强。这与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到2020年三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50%以上、旅游收入占全省25%以上”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说,“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发展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二)“海澄文”经济圈的内部发展不平衡。“海澄文”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二元结构比较突出,主要是:一方面,海口和澄迈、文昌三市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各市县的城乡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方面是各乡镇之间靠海边(我们所说的浪花经济)的乡镇与没有靠海边的乡镇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如文昌的月亮湾、澄迈的老城、红树林富力湾等开发速度快,让远离海边的乡镇望尘莫及。海口是海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口比较密集,交通、商业贸易、物流、人才、教育、医疗等优势比较大,澄迈和文昌相对比较弱一些。这种经济社会发展二元化结构会直接影响区域中落后的地区没有能力引进、吸收、消化核心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各种配套产业,而核心发达地区的产业聚集、规模和高层次的产业因为得不到坚实的腹地支撑而出现产业链中断,不利于区域内合理经济梯度的形成。

    (三)“海澄文”协同合作不够。由于传统的行政区划体系形成了各个市县“各自为政”思维惯性,“海澄文”三市县缺乏区域经济圈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认同感不强,本位主义依然比较突出,政府的行政壁垒尚未突破,市场发育不成熟,开放程度也不够高,三市县在发展上有些脱节,相互的空间联系不够紧密,产业的承接能力不强,产业链互补性不足等。现行的行政区划和财政分灶吃饭以及财政包干的政策会造成地方的利益分割,制约了各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行政壁垒和市场藩篱同时制约着“海澄文”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二、“海澄文”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海澄文”位于海南岛的北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立志建设成为全国最好的城市之一,文昌市有卫星发射基地,澄迈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省市县中第三大投资体。因此,“海澄文”一体化发展,对推动我省省会经济圈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打破定势,协同发展。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以地缘为空间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和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李克强总理指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同意海南省就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海南省政府提出,“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优化全省城镇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海澄文”就是打破过去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协调融合发展,是全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先行范例。

    (二)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根据自然资源禀赋论,每个区域的地理空间、位置、资源等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我们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优势叠加,缺口互补。“海澄文”应以海口为中心,坚持澄迈、文昌与海口错位经营、配套服务的思路,实现海口和澄迈、文昌的产业和公共事业等差异化互动发展。如文昌的航天城建设优势非常独特和突出,提高了文昌、海南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海口可与文昌对接,构筑航天产业链条,而文昌可以在产业方面跟海口和澄迈谋求差异化发展和错位发展;海口也可以将部分养老、医疗等社会事业部分延伸到澄迈建设,减少海口的压力,促进产业的发展。通过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构建引领全省建设发展的琼北经济增长极。

    (三)齐心协力,互利共赢。“海澄文”一体化其实是国家战略在海南省的体现,是全省“多规合一”的先行一步,要从国家、全省的战略高度看待“海澄文”一体化。“海澄文”三个市县要共同绘出发展蓝图,牢固树立“大发展、大开放、大合作、大生态”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充分发挥海口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省会经济圈,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向前走,达到1+2>3的效果,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给“海澄文”三地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三、海澄文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国务院通过了海南全省多规合一的改革试点,“多规合一”就是把“全省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的理念,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把“海南岛”变成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以“多规合一”为引领,统筹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协调发展,一体化的核心是资源共享,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是统一规划。顶层设计,统一规划一张蓝图,对“海澄文”三市县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科学统筹规划。统筹土地空间的使用,做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统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到公路网络等的互联互通;统筹产业的规划和发展,避免区域内同质化产业过度竞争;统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守护好生态的绿水青山;统筹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做到“同城共享”。

    (二)打破壁垒,创新机制。由于长期以来,市县行政区域的划分,各市县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硬板化的管理模式,这些传统的固化的思维严重制约了“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的发展。因此,必须打破现有传统行政区划藩篱,建立新的利益分享机制,加强市县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产业在该区域内的合理转移,要同心协作,形成共商、共识、共建、共享的新机制,促进“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如可以探索和建立“决委会、管委会、咨委会”三位一体的行政运行体制,决策委员会负责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具体操作和执行事项,咨询委员会则由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组成,为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三)多网一体,基础先行。基础设施一体化包括综合交通,区域水网、电网、气网、光网、环卫设施、综合管网等多个方面的一体化。要促进经济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一步,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海澄文”三地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应从顶层设计入手,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编制详细的《“海澄文”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由省政府牵头,协商三方共同建立规划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平台,强化规划实施和管控,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顺利实施。同时,可以创新建设模式,成立跨市县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公司,按比例共同出资,对“海澄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投融资和统筹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三方利益协调,提高建设效率,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澄文”一体化建设,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先试,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互联互通交通路网,进一步协同推进区域的水网、电网、气网、光网等多网一体化的建设,推动形成整体区域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紧密、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四)产业分工,优势互补。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的政策叠加效应带动下,以全省“多规合一”为统领,“海澄文”产业布局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坚持产业协同,互利共赢的发展思路,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主导,政府协调引导产业分工格局,下大力度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海澄文”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使经济圈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畅通无阻,建立产业互助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促进新型产业的聚集和发展,逐步形成以产业协作、经贸发展、金融投资为主题的优势互补的“海澄文”经济的一体化合作体系。可以探索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利用海口高新区的政策和聚集优势,在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建设“海口飞地产业园”,让部分不适应在海口省会城市发展的产业转移到澄迈县,澄迈也可以按照“飞地政策”积极给予承接,形成互补型产业梯度。还可以依托“海澄文”一体化,统筹整合海口江东组团、海口综合保税区、美兰空港保税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以及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文昌木兰湾新区(包括三沙市战略腹地)等琼北核心区域和板块资源,积极筹备和启动海口国家级新区的建设。

    (五)协商合作,生态优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生态建设和保护上要积极探索生态保护整体化思路,建立生态保护协作机制,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生态示范区。首先要结合我省“多规合一”生态红线的划定,各负其责,严格把控按规划使用土地,保护生态红线不能乱开发;其次,建立生态保护协作机制,完善防护林建设、生态化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如建立水污染、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布局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探索协同治理流域污染,强化各类污染源的治理与监管,建立跨界河流水质监测制度和区域流域水环境管理协商及水污染事故响应联动机制。第三,建立“海澄文”三市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补偿、水环境补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快建立海口、澄迈、文昌三市县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共同保护区域内的生态资源,守住青山绿水,实现绿色崛起,持续保持全国一流的生态水平。

    (六)社会协同,服务共享。公共服务一体化主要是卫生医疗、教育、文体、社保、就业与社会保障、交通等方面的一体化。“海澄文”要积极推动三市县从松散式区域合作向紧密型一体化融合的同城化发展,注重区域内公共服务建设的有效衔接,开展就业、养老保险、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医疗等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协同管理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领域服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和资源要素整合,形成同城化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努力让区域内百姓更好地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如利用海口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三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和完善教育合作机制,推进三市县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对口帮扶等;促进三市县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简化患者就医环节,改进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劳务协作会商机制等。

    总之,“海澄文”一体化经济圈的建设,参与的三方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发展、大开放、大合作、大生态”理念,形成共商、共识、共建、共享的创新机制,在共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共同绘制出“一张蓝图”,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化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为产业优势,探索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部分改革举措和政策率先在“海澄文”推行,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的发展,让三市县人民共享一体化综合经济圈的丰盛成果。

    (龙翔春系海口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礼系中共海口市委党校副教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海口·精准扶贫进行时
   04版:视觉
   05版:双创新闻
   06版:理论
   07版:社会
   08版:经济
   09版:国内
   10版:国际
   12版:体育
关于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发挥媒体在“一带一路” 战略中的先锋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口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