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7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5日报名
乡村少年宫春风化雨润蓓蕾
龙华区教育局开展 “万师进万家”活动
华师海南附中举办 小升初数学竞赛
满含热泪挽救“问题”海龟
老师不在的时候
华南实验学校举办 文艺晚会助力“双创”
“目”浴阳光 预防近视
本周邀您一起学“自然拼读法”
第三波!本报夏令营就是这么“热”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6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少年宫春风化雨润蓓蕾
美兰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本报记者 任锦雯

    近年来,美兰区教育系统积极把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不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和贴近实际需求的有效机制,开展一系列活动,并有机地渗透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作为省、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示范基地,灵山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是我市搭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平台的一个成功缩影。在美兰区,我们可以感受到农村孩子的五彩梦想、感受到我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铿锵脚步。

    率先迈出乡村少年宫第一步

    八音是海南传统乡土器乐,因采用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由于受流行音乐的冲击而面临绝响。灵山镇是八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要让古老的八音代代相传,就有必要让乡土艺术走进校园。灵山镇中心小学将八音纳入“一校一品”建设,少年宫特地开设了八音小组,邀请老艺人给学生传授吹拉弹奏的乐器技艺。经过两年的学习,学校八音队取得了丰硕的学习成果,参与了多场大型晚会的演出表演。

    走进灵山镇中心小学,美丽整洁的环境、布局合理的校园、浓郁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少年宫特色活动让人印象深刻。校园里,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振越的鼓点、稚嫩的童声合唱、活力十足的圈圈操……孩子们一个个激情高涨、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欢的项目。

    灵山镇中心小学在海口率先迈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第一步,于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占地8亩,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现有20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58名辅导老师,其中“五老”辅导员10名,海南师范大学志愿者20名。学校通过活动引领、细节渗透等多种形式,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搭建了崭新的平台,点燃了农村孩子的艺术梦想!

    引领辐射覆盖更多乡村学校

    2017年,美兰区始终坚持“公益性、普及性、基础性、广泛性”的原则,依托学校现有资源,贯彻“一校两用、一室多用、一场多用”的指导思想,努力将乡村少年宫建设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文化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和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的场所。

    每所乡村学校少年宫都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少年宫安全管理制度》《少年宫聘请教师制度》《少年宫器材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乡村少年宫建设规范有序开展。各乡村学校少年宫结合本地特色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活动项目,区局定期对各乡村学校少年宫进行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年底评优和拨付经费的重要依据。

    美兰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坚持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地民俗和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利用周六、周日和周二或周四下午第三节开设手工制作、书法、航模科技、计算机、足球、篮球、声乐、舞蹈、合唱、海南八音等读书、体育、音乐培训项目,全面开展各类素质教育活动100多场次,5000多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全方位促进乡村青少年素质发展。

    目前,该区5所乡村少年宫共有各类辅导员教师282人,其中,专职教师175人,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到不同的活动项目担任辅导员。此外,区教育局从各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中选拔有特长的教师25人担任兼职教师,还聘请当地“五老”人员、高校大学生、民间艺人、道德模范等82人担任志愿辅导员,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辅导员队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双创新闻
   05版:双创新闻
   06版:社会
   07版:经济
   08版:国内
   09版:国内
   10版:国际
   11版:尚游周刊
   12版:教育周刊
2017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5日报名
乡村少年宫春风化雨润蓓蕾
龙华区教育局开展 “万师进万家”活动
华师海南附中举办 小升初数学竞赛
满含热泪挽救“问题”海龟
老师不在的时候
华南实验学校举办 文艺晚会助力“双创”
“目”浴阳光 预防近视
本周邀您一起学“自然拼读法”
第三波!本报夏令营就是这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