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双创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

03版
双创新闻
 
标题导航
我市党政部门通力协作 全力创建“志愿之城”
琼山构建“大普法”格局
法治宣传进社区 居民学法促和谐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9月1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党政部门通力协作 全力创建“志愿之城”
▲▶志愿者清理垃圾,美化环境。

    近年来,我市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今年,我市被列为全国“志愿之城”试点城市,全市各党政部门、各志愿服务组织通力协作,全力创建“志愿之城”,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26万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的13%;各类注册志愿服务团队超过3203个,服务总时长超过713万小时,志愿者年平均服务时长超过25小时,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日前,湛江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考察组一行对海口市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考察时,也对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各项既有创意又见成效的志愿服务项目给予赞许。他们表示海口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虽然仅成立一年时间但成效明显。海口市委、市政府对志愿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志愿服务事业,且领导率先垂范,经常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亲切关怀志愿者,这些经验都值得他们学习借鉴。

    □本报记者 孙衍玲

    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引领作用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寄语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排头兵和主力军,团结带领广大志愿者以人民为中心,为打造“双创”升级版,建设“志愿之城”作出新的贡献,并经常带领市四套班子成员以普通志愿者身份参加文明交通劝导、“门前三包”宣讲、环境卫生清洁、文明生态等志愿服务活动。驻市省直机关、部队、武警和全市各区、各镇(街)、各村(居)和各职能部门的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实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海口市将志愿服务纳入“双创”督查评估范围,列入了2017年为民办实事事项,安排了专项经费,促进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广泛、常态开展。海口市也成为继上海市之后第二个将志愿服务列入了为民办实事事项的城市。

    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为有效指导创建“志愿之城”,海口市组建起创建“志愿之城”领导小组,由市文明委统筹,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市、区志联广泛发动志愿组织参与。各党政部门纷纷响应,分别组建起志愿服务队伍。同时,我市把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纳入“四个全面”大局,着力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与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发展。由市文明办指导,市志联在万绿园建设起全省第一家“志愿者之家”,成为志愿服务的信息枢纽站、项目孵化器。我市还在全市旅游景区、街道社区及公共文化场所建立“七有”志愿服务示范站点,其中,玉沙社区、博桂社区、万福新村社区还成为了全国先进典型。同时,志愿服务文化广场或文化街也在积极打造中。志愿专业服务队伍的组建,以及志愿者专业化培训也得到了有序的推进。市科工信局、市教育局、市文体局、市卫生局、市工商联、市科协等有关单位还在成立系统志愿服务总队的基础上,指导下属单位组建行业志愿服务队(支队),并由各志愿服务队牵头开展专项技能培训。为规范城市交通通行秩序,进一步营造社会文明交通良好风尚,由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老陶义工社、义家亲义工服务中心、阳光义工中心、帮邦服务社等多个社团组织950多名志愿者在早晚高峰期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政法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也建立起长效交通志愿者机制,形成制度化,每周组织学生青年志愿者在交通繁忙路段开展以“文明礼让出行,畅通美丽海口”为主题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劝导活动。从今年4月开始,由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发起、倡导和组织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普及知识、开展急救培训的“急救微课堂”,每周六上午准时开课。自从有了“急救微课堂”,每周六上午9时至12时,海口市万绿园的“急救安全屋”都十分热闹。

    志愿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海口不断探索志愿服务制度化模式,为志愿者的爱心护航。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海口先后出台《海口市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公益日的决定》、《海口市志愿服务培训规划(2017—2020)》、《海口市志愿者星级评定与激励回馈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其中,《海口市志愿者星级评定与激励回馈暂行办法》鼓励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性组织对本单位的志愿服务组织及个人定期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表现纳入学分评定和“美德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相关荣誉的评定标准体系;鼓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保险企业、爱心人士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基本保险;鼓励爱心企业向星级志愿者赠阅报纸、赠送公交优惠卡、体育场馆优惠使用卡、城市旅游年票、享受免费体检等。同时,我市还完善了《海口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海口市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这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出台,不仅确定了每年3月的第一个周日为全民公益日,也健全了志愿者星级认定、回馈奖励制度,设立“双创”专项奖励基金和志愿服务基金,从组织建设、人员管理、工作纪律、资源统筹、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规范要求,推动了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同时,我市创造性地提出并全面实施了志愿服务的“五个一”模式即:成立一个工作机构,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全民公益办公室,统筹协调创建志愿之城工作;出台一部重要法规,《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公益的决定》,并确定每年3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为“海口市全民公益日”,动员全市人民“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组织一个社团,由市文明办牵头协调,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在全省率先组建市级志愿服务联合会,负责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创建“公益海口”志愿服务网站,在全省率先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及时发布各种有关公益的新闻,传播正能量;打造“文明生态”“公益假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项目化。

    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兴起

    近年来,志愿服务在海口市蓬勃发展,志愿者的身影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让椰城充满了温暖和感动。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邻里守望,社会关爱”、“脱贫攻坚”、“我们的传统节日”、“党员进社区,认领微心愿”、“文明交通劝导”、“绿水青山,志愿同行”、“关爱自然,保护湿地”、“志愿家庭”试点工作等有声势、可持续、见成效、便民利民的学雷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软实力。我市还把党员志愿服务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我市党政部门的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扶危济困、关爱慰问、文明劝导等主题,带头参与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各志愿服务队也以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为重点,组织策划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等系列志愿主题活动和开设“四点半课堂”等有特色、有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了面向孤寡老人的“田螺计划”项目,坚持每周一次,让孤寡老人有人照顾,一日三餐有保障。借助《直播12345》栏目,推出了“志愿服务进社区大型公益活动”,每个月走进不同的社区街道,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我市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补充,推出了“青春助力·精准脱贫”志愿服务项目,通过“输血”“造血”“活血”三合一的精准扶贫模式,助力帮扶对象尽快脱贫致富。部分单位还组织党(团)员志愿者深入扶贫联系点,围绕贫困户就业创业、科技支持、助老助残等内容开展志愿服务,建设扶贫“堡垒”。海口市组织党员持续深入开展“你的心愿·我的志愿”“党员进社区,认领微心愿”活动,各区、各镇街,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实际,积极参加辖区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志愿服务在海口蔚然成风。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2478名党员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活动总共募集到资金2756984元,为困难群众实现了近万个微心愿。在“我们的节日”期间,还开展了为基层群众送戏曲、送书画、送对联、开展广场舞培育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利民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在节日期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公共文明引导”等“公益假期”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志愿精神。特别是 2017年春节期间的“一杯热姜茶 温暖回家路”活动,得到了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网等中央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市民旅客的一致好评。另外,我市还深入推进“文明生态”“文明旅游”“文明阅读”志愿服务活动。不仅结合全域旅游,大力推动“旅游+志愿服务”,为景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文明旅游指引等工作,而且策划了“青山绿水 共卫美舍河”等主题志愿服务项目,组织10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踊跃参与美舍河治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义务参加美舍河环境卫生清洁以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以实际行动让海口早日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

    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从去年开始,海口在所有旅游景区、街道社区、交通枢纽及公共文化场所,共计建立近210个有固定场所设备、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有稳定志愿者队伍、有常态化服务活动、有规范管理制度、有必要经费保障、有活动服务记录的“七有”志愿服务示范站点,以点带面扩大志愿服务影响。海口各志愿服务队也进驻各社区志愿服务站,定期组织义工、志愿者开展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助老助残、城市文明、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使更多的居民得到实惠。目前,全部站点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秀英区海口港社区成立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不仅积极培育志愿服务领袖和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公共服务项目,还组织起社区腰鼓队、夕阳红文艺队、古筝队、二胡队等20多个协会,经常在重大节日为居民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志愿活动,有力维护社区的文明、安全、稳定;龙华区大同街道义龙东社区建立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则与各界爱心志愿服务队合作,开展了便民咨询、医疗急救、交通安全宣传、志愿者报名注册、电力知识宣传等类型多样的志愿服务,为市民和游客排忧解难、提供便利;琼山区博桂社区的志愿服务站开展的志愿服务是“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精彩”、“天天有活动”。来自美容院、妇幼保健院、学校、银行等单位的志愿者时常在博桂社区集中开展便民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理发、义诊、健康咨询、修理家电、金融咨询、环境清洁等服务。且该站点的“爱心超市”在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方面做了较好的示范,服务时长达到一定标准的志愿者可在博桂社区“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物品;美兰区海甸街道新安社区打造集社工服务站、志愿服务站、慈善超市三位一体的“三社联动”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工作机制。其中,新安社区志愿服务站打造的“四点半课堂”,由志愿者把禁毒知识讲座、航模知识普及等富有特色的讲座活动带入这个孩子们放学后的“第二课堂”,以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活动充实了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在该站点里还有个日间照料中心,这里的志愿者会为社区的老人们提供聊天、读报、健身等贴心的陪伴和照料服务,让社区老年人有了“新家”,站点的真心付出也赢得社区老年人的一致点赞;海口日报“暖心小站”实现了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两大类功能,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点赞。一个个品牌也因此形成,如:关爱志愿服务品牌“关爱社区儿童”,便民利民志愿品牌“志愿集市”,“双创”志愿品牌“绿色管家”红袖章巡查队,心理疏导和帮扶品牌“妈妈训教团”,博桂志愿服务文化街区“爱心墙”……

    借力媒体推广志愿服务文化

    近年来,我市始终将媒体宣传作为志愿服务文化推广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弘扬志愿服务文化,努力营造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社会氛围。海口广播电视台开辟“志愿之城”“海口温度”“凡人善举”等专栏,设置与志愿服务相关的话题,积极报道志愿服务活动;海口日报开设专版、专栏对海口志愿服务做了全面报道;海广网通过客户端嗨皮V直播对公益服务项目全程网络直播。为海口的志愿服务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海口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受到中央媒体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纷纷点赞海口志愿服务。

    现如今,在各种机制的保障下,海口志愿服务已经形成常态。无论是在社区,或是在车站码头、景点景区,海口的市民都能感受到贴心、周全的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同、赞扬志愿者、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市民踊跃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自发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治理贡献力量;营造了“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友爱的氛围,志愿服务在全市蔚然成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双创新闻
   04版:双创新闻
   05版:双创新闻
   06版:“双创”两周年 海口新蝶变
   07版:要 闻
   08版:要 闻
   09版:国内新闻
   10版:国 际
   11版:尚游周刊
   12版:经 济
   13版:社 会
   14版:体 育
   15版:教 育
   16版:教育周刊
我市党政部门通力协作 全力创建“志愿之城”
琼山构建“大普法”格局
法治宣传进社区 居民学法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