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理 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近日,由海口市社科联牵头,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深化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7·26”重要讲话精神展开深入学习和理论研讨。本报今天刊登社科界部分专家的学习成果,充分发挥理论引导作用,助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入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奋力开创建设美好新海口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元素

    □ 李仁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主要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当代的最新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社会主义探索结合中国这片土壤而形成的创新性成果。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元素最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创和发展起来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继续推进。古今中外无数的案例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执政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切实把党建设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只是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中国不再是世界第一强国,鸦片战争把中国带入了空前绝后的民族危难,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无数的割地赔款,使中华民族陷入噩梦之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过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进入新世纪中国真正开启了强国之路。“中国梦”是小康梦,“中国梦”是强国梦。2000年以来,中国由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一跃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不论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世界的目光;不论是神舟系列飞船的一次次成功上天,还是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顺利下海、北斗系统升空、量子技术突破,这一系列事实都在说明中国更加自信了,中国因底气而更加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强大。同时,中国人民富了,十多年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这些都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历史突破,并在改革开放中与世界取得共赢,现在,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中国伙伴、中国责任响彻世界,这个印象直观又客观。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加强大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这就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强大的中国元素留给世界的印象。

    (作者系海南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教授)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李珂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这一新论断,回应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也包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成就的肯定、经验的总结、未来的谋划等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使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5年来,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工作正在步入法治化轨道。5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一系列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密集推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5年来,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深入推进,开创了强军兴军的新局面,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5年来,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坚定维护,我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切实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营造了国家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5年来,我们党以作风建设为主线,一手抓反“四风”,一手抓反腐败,实现了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昭示社会主义仍然充满着生机活力,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用7个“坚定不移”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些实践,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突显了道路优势。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整合资源和组织动员方面也突显了制度优势。这些有益的道路探索和制度构建,既显示出社会主义中国的生机活力,也说明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开拓创新、谋划未来,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强大的自我更新机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唯变所适”、“与时偕行”等思想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些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依然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被列在首位,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创新精神的继承,也喻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活力之源。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全面把握发展新要求、人民新期盼,科学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大政方针,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下,追求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指导,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系海口市委党校教授)

    成就来之不易 启示弥足珍贵

    □ 董光海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是在党的“十九大”前夕的一次思想总动员,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的新的历史要求。讲话全面总结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成就,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时代坐标,深刻洞悉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重大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标定了我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是即将召开的“十九大”的基本遵循,为“十九大”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为全党、全社会做好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党的十八大的五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坚定不移贯彻科学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破题、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清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这些成就的取得,极大的振奋了党心军心和民心,同时也给我们以深刻地启示。

    启示之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让中国人民在世界民族之林从此站了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全面”,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以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实践优势,彰显了大国的责任担当,实现了中华民族由富向强的历史性飞越。

    启示之二:社会主义必将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中国临近“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关键当口,继续引领历经沧桑的东方大国走向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新思路寻找新出路、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如今,中国制造已走向中国创造、中国标准,量子通信、高速铁路等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2013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脱贫5546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3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我们克服自身经济下行的压力,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超所有发达国家之和;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设立为引领,带动更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搭上“全球化”的“快车”。一项项的数字和事例都表明,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启示之三:发展的中国必将拓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时,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发展,敞开大门,拥抱世界。从北京APEC会议到杭州G20峰会,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金砖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会议,一次次的大国外交活动彰显了中国气派和中国智慧。为人类社会贡献出推动全球治理的创新理念,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推动文明多样性,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亚投行的建立,从合作共赢到包容互鉴,中国描绘了一条坚持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超越了国强必霸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近年来,中国智慧、中国倡议取得的优异成绩,为其他国家探索和坚持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自信,不断拓展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社会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海口市社科联党组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嘱托 与海南人的责任担当

    □ 詹长智

    海南即将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庆典。三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海南,也只是中国的偏远一隅。然而,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却经常为世界所瞩目,更牵动着国家领导人的心。海南人不是仅仅感受到这一份来自四面八方的厚爱,更要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责任担当和历史担当!

    早在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邀请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谈办好经济特区问题时就明确指出:“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对应邀来访的南斯拉夫客人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邓小平同志殷切的话语言犹在耳,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为海南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之后视察了海南。他语重心长地说,从中央决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始,我们就决心把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海南的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奋起直追,使海南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我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习近平总书记说,海南实施好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努力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是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要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的生态环境不吝赞美之辞。1979年他曾陪同父亲(习仲勋同志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来过海南。今昔对比,习近平说,“看到琼州大地发生的新变化,甚感欣慰。”他说,在海南可以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何其幸福”!他引用了苏东坡的这三句诗来赞美海南的美景和良好生态环境:“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13亿中国人需要有环境优美、适宜度假的地方,海南的同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视察海南时的谆谆嘱托,既为海南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激发起海南人一份厚重的责任担当。海南如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一道有政治含量和技术含量的课题,我们需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交出一份厚重的答卷!

    海南人的责任担当,要体现在改革创新的紧迫性上。要主动作为,大胆作为,彻底克服“等、靠、要”的懒汉思想。要有机遇意识,危机意识。要勤于思,敏于行。要认真研究,用好中央已经赋予的特区使命,国际旅游岛优惠政策。要善于吸引全球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发挥好优美环境的优势,把海南建设成为类似深圳经济特区和法国南部海岸的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研发高地。

    海南人的责任担当,要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收益,是最不负责任的做法。一方面要保护好现在的绿水青山,同时还要努力修复生态,改善环境。要让海南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绝不能靠吃祖宗饭,更不能靠吃子孙饭,过当下的小日子。

    海南人的责任担当,要体现在南海维权的全局意识上。万里海疆风平浪静,历来是国运昌隆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非常关心海洋权益的保护。他强调,加快三沙市建设,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必须承担好的重大担当。他希望海南搞好三沙市的政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民生工作,履行好中央赋予的南海维权、维稳、保护、开发的重要使命。

    海南人的责任担当,还要体现在对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持续性上。海南不仅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也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地理单元。无论是建筑、器具等物质文化,还是语言、习俗等非物质文化,海南人坚守了多少代保留下来的文化基因无疑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值得珍惜,值得重视,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毁灭和消失。细心地呵护,持续地坚守,是每一代海南人的责任,我们更不能逃避!

    中共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进一步动员全省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征程中,勤劳朴实智慧的海南人民一定可以扛起应有的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

    (作者系海口市社科联主席、海南大学教授)

    “7·26”重要讲话: 为十九大“奏响序曲”

    □ 黄白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指向鲜明、观点清晰,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可以说,这是一次为“十九大”把握方向、确定基调的“热身”,既为“十九大”进行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更为“十九大”制定党和国家未来行动纲领提供了坚实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对形势的判断,往往决定着思路的走向。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就是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意味着改革开放将依然是中共未来的行动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依然是明确的,旗帜不变,道路不变,宗旨不变。对此,已不存在任何猜疑。

    未来的路怎么走?习近平总书记空前突出地强调“理论创新”,“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那么,如何拓展新视野,如何作出新概括,无疑将成为最值得期待的看点,可以预计,“十九大”必然会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事关长远的重大理论创新命题。

    如何看待中国已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一语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用“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来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今后前进的道路依然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从建党的那一天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而这一思想,在近百年的实践发展中得到不断调整、完善和创新,并且用举世瞩目的辉煌政绩来证明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不断推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种与时俱进的党性品格,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生命力、创造力的奥秘。在“7·26”重要讲话中,我们听到了对“唯物辩证法”的再次强调,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再次阐析,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再次重申和肯定。无疑,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是未来理论创新的根本出发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地回答了时代和实践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实践已证明这些思想理论是完全切合中国实际的。在“十九大”,党的建设必将依托这些思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思想认识和理论总结上,进行一次新的阐述和论定。

    当今世界,“竞争”仍然是各国追求发展的关键词。争经济,争文化,争军事,但核心还是制度之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但必须看到,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各领域,目前我们这一制度体系还尚未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提出推动制度成熟、定型的时间表,即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然而,从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看,这一时间表有可能提前,也许在“十九大”就会出现一个初步成熟与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将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起点,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架构,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为支撑。显然,“十九大”将为中国和世界贡献一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学习“7·26”重要讲话,聆听“十九大”序曲,让我们一起期待。

    (作者系海口市社科联专家委员会委员、资深媒体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双创新闻
   05版:专 题
   06版:双创新闻
   07版:要 闻
   08版:国 内
   09版:国内新闻
   10版:国 际
   11版:理 论
   12版:社 会
   13版:经 济
   14版:体 育
   15版:汽车周刊
   16版:广 告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