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美舍河故事·系列报道④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03版
海口环卫
 
标题导航
印象迈瀛——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象迈瀛——
古老传说随美舍河流淌七百年
▲道博龙湖一带曾经是官员度假好去处。
▲位于凤翔湿地公园中的保平安木棉树。
▲疑似为纪念李珊而刻石雕人像。
现今的洗马桥为钢筋水泥结构。

    “迈宇千家兴大业,瀛洲万户展鸿图。”这是刻在海口市迈瀛村大门上的一副对联。现在的迈瀛村坐落在海口市凤翔路美舍河边上,旧村则位于现今凤翔社区办公楼附近。据史料记载,迈瀛村是来琼始祖李侃的孙子李暄创建的,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迈瀛村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伴随着静谧的美舍河,这些传说世代流传至今,并且幸运地有迹可循。

    瀛洲,仙山名。《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道:“齐人徐市具书言海中有三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迈瀛”是指登瀛,即迈进瀛洲,登上瀛洲的意思。迈瀛村是明清时期琼北的风景胜地,素有“琼北小瀛洲”之称。本报“美舍河故事”第二期内容中,讲述了迈瀛村仙人峒的故事,然而,迈瀛村的神秘却不止在于仙人峒。本期“美舍河故事”,将带领读者走进迈瀛村,探访迈瀛村中那些神秘的印记,揭秘迈瀛村古老的传说和故事。

    □本报记者 梁冰 文/图

    1

    道博龙湖

    走在海口美舍河湿地公园,沿着人行栈道往梯田的方向走,可见一处湖泊,偶有白鹭掠过湖面,惊起一阵涟漪。这是迈瀛村村民口中的道博龙湖。在海南文史专家李列山的带领下,记者走近了这座平静的湖泊。

    李列山介绍,“道博龙湖”的“道”在海南话中,是指田、地的意思,“博”是指“博大”、“巨大”的意思。关于道博龙湖的传说,在迈瀛村中是这么流传的:仙人峒上有两条龙的龙头。其中一条龙头向东蜿蜒延伸至现在的海南省老干部疗养院附近为止,大约有七华里;另一条龙向西蜿蜒延伸,经过石塔村北边到大样村附近,也约有七华里。两条龙为一公一母,公龙和母龙玩耍、交配,打滚成了“道博龙湖”。

    一位村民指向道博龙湖的北边靠近桥头溪的一个小岛,他介绍,那里就是《琼山县志》上记载的“莲花墩”。“迈瀛村村民把‘莲花墩’称为‘包子岛’、‘公章岛’,湖面像一张巨大的白纸,小岛像一个公章盖在白纸上面,所以我们也叫‘公章岛’。”迈瀛村村民介绍。海口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科长蓝春宝介绍,明代万历年间广东琼崖副总兵邓钟把海南岛称为“奇甸”,称“莲花墩”为“奇甸中一奇甸”。

    道博龙湖有100多亩。自古以来,湖四周水浅的地方就插秧,间或种一些水生蔬菜,水较深的地方就种莲藕。“道博龙湖是我小学时候上学必经的地方,那时候一放学就来挖藕、抓虾,回家让我母亲做给我吃。”李列山回忆儿时与道博龙湖的记忆,开心不已。

    关于道博龙湖的另一个历史印记,是一块石碑。清朝时,迈瀛村附近村子的村民来到道博龙湖边采石,迈瀛村村民出来阻拦,最后酿成两村民打群架。迈瀛村村民告到官府,官府认为道博龙湖一带是琼北名胜,是官员春游度假的好去处,因此支持迈瀛村村民,禁止在道博龙湖边开采石头。迈瀛村村民把禁令刻成“奉县示禁博龙塘碑”,镶在村子的约亭墙上。现在,尽管约亭早已不复存在,但石碑还保存至今。

    2

    保平安树

    在凤翔湿地公园内,两棵紧挨着的木棉树尤为引人注目。枝繁叶茂的木棉树下,有祭祀供奉用的石神桌和石香炉,烧到一半的香火显示不久前刚刚有人到此祭拜。李列山告诉记者,两棵木棉树是迈瀛村的“保平安树”,为村民们所供奉。

    “别的村都是祭拜神公祖和婆祖,我们村却是拜木棉树。”木棉树位于迈瀛村旧村边上,正好在当时的迈瀛村西边大石门和附近的石塔村古石塔的连线上。相传,在迈瀛村还没有建起西边的大石门前,古石塔的塔顶有一条棱角正对着迈瀛村,迈瀛村村民认为这对本村不吉利。为了消除石塔棱角带来的“不良影响”,迈瀛村便建起了大石门,还种上了木棉树保平安。

    每年农历六月,村民们抬着公庙里的公祖,带糯米饭去拜祭,并请道公为每位缴平安款的村民画一张平安符,在祭桌前念平安咒。平安咒念完后,就把缴款人的名字逐一念出来,祈求保佑这些人平平安安。拜祭完后,就把糯米饭和平安符发到各户村民中。村民收到平安符后就贴在大门上,以此保平安。祭拜木棉树的传统沿袭至今,现在,每年的农历五六月,村民们都会带着供品来到树下进行祭拜,祈求平安。“我印象中,木棉树最大的时候,两三个成人都抱不过来。”李列山回忆道。

    稍感遗憾的是,关于迈瀛村村民何时开始拜祭保平安木棉树,迄今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建石塔后才开始的。1985年,石塔被拆除,现在,迈瀛村的大石门也早已不复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的木棉树枯死,掉落在地上的树籽又长出新的木棉树,供人们祭拜。现今长在凤翔湿地公园中的两棵木棉树,就是经过新老换代而长成的。除了供人们祭拜外,每年的木棉花开季节,鲜红的木棉花也格外吸引游人,景致美不胜收。

    3

    进士李珊

    说到迈瀛村,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李珊。李珊,字号古愚,明朝进士,1428年出生于迈瀛村,过琼始祖李侃的第八代孙,李立的长子。由李列山、李少荣、李泓妮、李选德、张王明等人组成的迈瀛村调查小组经过调查整理而得的资料显示,李珊1453年考中乡举,1471年明宪宗皇帝赐一品官服,1472年偕同陈俊出使安南,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个出国大使。此后还任南京福建道监察御史、广西提刑按察史司签事等职。

    调查小组成员介绍,李珊年迈离职后,回到家乡迈瀛村,并建起了“绣隐庄”,在当时,地方官员、贤达、文人墨客,无不到此拜访,在此放酒高歌,谈古论今,吟诗作赋,千载传为佳话。1496年,李珊为重修澄迈城坦、重修海口观音堂、重修东岳庙仰止祠等作记,以此严教众子和地方贤达。

    李珊博学多才,著有《古愚集》,但后来被火焚烧,流传至今的仅有诗两首。其中的一首《绣隐庄》写道:“茅檐烟坎数家村,且乐天年付子孙。卧看白云生远岫,任教芳草入闲口。清阴石上寒浸枕,流水台前月满樽。忽喜故人书信到,高风谓我有淮伦”。

    在李列山的带领下,记者在约亭旧址附近发现了一处石雕人头像,石像上的人物五官清晰,头上还戴有乌纱帽,李列山推测,这应该就是后人为纪念李珊所刻,但是因为没有查到相关史料记载,这一说法迄今也无法佐证。

    “李珊和他的妻子就葬在现在的海南省国兴中学西边约300米的地方。”李列山介绍,李珊墓前有碑坊,雕刻人像石柱、石羊、石马等。因为李珊过世后,他的儿子又搬回现在的甲子一带,近几十年没有人来祭拜。迈瀛村民发现李珊墓时,碑坊已被拆除,大多数石刻已丢失。获皇帝赐号的李珊母亲也葬在今薛村白水塘的西南边。调查小组建议,把李珊及其母亲的墓列为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4

    未嫁女 石碑群

    现在的海口市迈瀛路148号,距榜铭小区门口很近的地方,是迈瀛村“未嫁女石碑群”遗址。有关“未嫁女石碑群”的传说和故事,迄今仍有所流传。

    调查小组成员介绍,未嫁女主要有不愿出嫁和嫁不出去的两种情况。不愿出嫁又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不生男子,女儿为照顾父母,不愿出嫁;二是被包办婚姻的女子因不能如愿嫁给心爱的人,从而立志不嫁人;三是男女双方订婚后,男方发生变故(如病残等),女方不愿嫁过去,成为未嫁女。嫁不出去则主要因为女方条件太差,或者自身有其他缺陷,导致嫁不出去。

    “未嫁女在旧社会的地位非常低,往往被人看不起,逢年过节,不能和已婚的人一起坐谈聊天。”李列山介绍,迈瀛村东边不远处有一株大榕树,逢年过节,未嫁女就自发来到这棵大榕树下闲聊。有的未嫁女为了表示自己不愿出嫁的决心,就在大榕树下立一块没有文字有自己专属记号的石碑。久而久之,随着村中未嫁女的增多,大榕树下的石碑也越来越多,就形成“未嫁女石碑群”。

    关于“未嫁女石碑群”,还流传有这样的传说:未嫁女聊天的声音被大榕树自然“录”下来,每当出现和“录音”时的相同气候条件时,这些聊天的声音就自然播放出来。因此,有时村民路过“未嫁女石碑群”时,看不见人,却能听见人聊天的声音。因此,有些村民认为有“鬼”,不敢独自走过。后来,“未嫁女石碑群”被拆除,大榕树枯死,这些“录音”也就随之消失了,人们再也听不到未嫁女聊天的内容了。

    5

    走马桥

    “很久以前,迈瀛村苍屹湖一带可以说是琼北名胜,每到闲暇时就会有官员们在这里骑马射箭、吟诗作赋。村中有一座桥是官员们骑马的必经之路,村中的老人就把这座桥称之为’走马桥’。时过境迁,当年的官员已经魂归故里,关于‘走马桥’的传说也已经鲜有人知,现在大家都称之为‘洗马桥’。”沿着洗马桥路,记者来到了位于凤翔路之北、培龙市场之南、美舍河中游的一座钢筋水泥桥上,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洗马桥。

    “‘走马桥’原来是一个三拱石桥,石桥是明朝建的,府城地区的方言中‘走马’‘洗马’读音相近,有些人不了解传说故事‘走马桥’的来历,所以也叫‘洗马桥’。”一位居住在洗马桥路上的居民介绍道。

    关于“走马桥”名字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当时一名官员的马走失了,就叫老百姓帮他找马,走马就是马匹走失的意思;二是当时修桥的原因是为了方便官员走马观景。传说丘濬小时候,有一年刮大台风,吹倒道台的马棚,马棚离石桥不远,惊慌的马从这个桥走散,道台要府城的百姓寻回走失的马。当时丘濬找到道台对他讲孔子的故事,并说:大风把百姓的房屋都刮倒了,你不但不管,还要百姓为你寻马,我要上书给皇帝告你。道台怕被罢官,故不敢再叫百姓为他寻马。因此,这个小石桥就叫“走马桥”。

    李列山介绍,原来的“洗马桥”已经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被毁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桥是建省后建的。“因为当时美舍河比较弯曲,从这里拐弯向南流去,所以从这里建一个桥过来,基本的东西方向,按照现在交通意识来讲,应该建在这里是最好的。”

    在李列山记忆中,美舍河是孩子们游玩的天堂、是年轻人交友的乐园、是老年人散步休闲的好去处,迈瀛村人世世代代都离不开美舍河的滋养。李列山认为,“走马桥”比“洗马桥”更有历史文化含义,他建议把现在的“洗马桥”恢复为“走马桥”,“洗马路”也改为“走马路”。

    6

    绣隐庄 会心亭

    绣隐庄是明期迈瀛村进士李珊年迈返乡后所建,在他仅存至今的两首诗作品中,描写绣隐庄的作品《绣隐庄》便是其一。据迈瀛村旧族谱和《琼山县志》记载,绣隐庄后来被火焚烧,李珊所著的《古愚集》诗文也同时被毁。关于绣隐庄具体的位置,族谱上没有记载,迄今仍无从查考。“但从《绣隐庄》中的诗句分析,绣隐庄应该就建在迈瀛村旧村的会心亭周边不远的地方。”

    有关会心亭的史料记载,则相对丰富一些。迈瀛村自古以来就建有会心亭,《琼山县志》对此有所记载。在凤翔社区办公楼西边约三四十米的地方,李列山说,这里就是会心亭的旧址。李列山口中的会心亭旧址上,现有瓦房数幢,有几户人家居住于此。

    李列山对会心亭还有一些印象。“彩色琉璃窗户,非常漂亮!”他介绍,会心亭坐北朝南,只有三面墙,没有门,亭内北墙正中心位置上刻写“会心亭”三字。李列山蹲下来,借助石头在地上描绘他印象中的会心亭:约有60平方米大小,四条柱子,东西墙分别镶有一块“奉县示禁博龙塘碑”和一块村规民约碑。遗憾的是,采访当天,原本一直存放着的“奉县示禁博龙塘碑”却不见踪影,李列山猜测是有关人员将其转移至别处进行保管了。

    历史上的会心亭还是迈瀛村村民议事的地方。村中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村中最有威望的人,就召集村里人讨论解决。例如清朝末期,村民被外村人欺负,村中父老在会心亭开会讨论,决定出钱请武术师来本村教青壮年练武功。村民回忆,上世纪40年代,村中盗窃猖獗,村民在会心亭开会,决定用木料搭建临时小村门,并组织青壮年夜间轮流值班巡逻,保障村民安全。李列山还介绍道,日军侵琼时,有一小队日本兵来到村中,把来不及逃走的妇女抓到会心亭里轮流强奸,因此,会心亭也是日本人暴行的见证。

    (李列山、李少荣、李泓妮、李选德、张王明等人对此文亦有贡献)

    ■小链接

    李列山关于迈瀛村诗作三首

       迈瀛村

    迈进瀛洲古老村

    新楼挤立映霄云

    庵堂亭阁悲消失

    石室仙踪喜保存

    万代暄公遗业绩

    千秋进士荡诗魂

    众人和谐又勤奋

    巧干耕读进富门

       咏李珊

    迈瀛进士独李珊

    敢斗庸官稳如山

    除恶肃贪贤达乐

    压邪扶正民众欢

    桂闽任职整军政

    皇帝赐服赴越南

    报效国家严教子

    功绩卓著万年传

       走马桥

    走马桥边谁见马

    新楼挤立众人家

    当今盼望官车过

    常去农田看稻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03版:海口环卫
   04版:丝路海口 都市田洋
   05版:美舍河故事·系列报道④
   06版:要闻
   07版:聚焦2017年海南冬交会
   08版:双创新闻
   09版:国内新闻
   10版:国内
   11版:国际
   12版:社会
   13版:经济
   14版:副刊
   15版:体育/文娱
   16版:地产周刊
印象迈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