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专家学者把脉海口城市更新 ①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03版
专家学者把脉海口城市更新 ①
 
标题导航
明智化的城镇规划:旧城改造 新城建设
呼应新时代 践行新理念 促进新发展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1月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智化的城镇规划:旧城改造 新城建设
□ 刘太格
万绿园生机勃勃景色旖旎。

    编者按

    当前,我市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把净化绿化彩化亮化美化“五化”先行的城市更新工作,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和抓手。2017年12月29日-30日,海口市城市更新论坛召开。来自国内外规划设计、建筑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海口城市发展“把脉问诊”,并就海口如何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积极建言献策。现刊发专家的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要做好城市更新,跟大环境的规划是分不开的,今天我就按照这个大目标讲一讲我们的经验。

    我以前是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的局长,所谓重建局就是规划局,我们也帮助做旧城改造。建屋发展局就相当于公共住宅局。我还在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做土地、规划、管理、设计、开发、反馈、研究等工作。市区重建局鼓励企业界、专业人士给我们规划方案和规划条规做出反馈,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同时重建局也帮政府确定了老建筑保护的大策略。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以我们这么非常没有历史和文化的城市来说,现在老建筑的保护量不算是少的。

    新加坡的蜕变

    我认为城市有三大特色最重要,一是自然、二是老建筑、三是城市密度,我没有谈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极致的。

    我当重建局局长的时候,对城市做了一个分析,请了十多位规划师,全部都是女性,我跟她们商量把新加坡所有50年以上的老建筑做一个全盘的调查,看看需要保留什么。50年,这是参考西方的范本,一个老建筑值得不值得保留,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在历史街区里我们保留大概7000+栋老房子,面积很大。我们的“历史建筑”保护分以下几类。一是重点历史建筑; 二是历史街区老建筑保护; 三是历史街区保护; 四是名人故居、历史事故遗址的保护。

    80、90年代,新加坡政府还是下不了决心保留老建筑,因为那时候政府和人民总觉得老建筑是过去殖民政府留下来的羞耻记忆。为了说服市领导,我们对老建筑的保护是用客观条件的分析决定的,而不是靠个人的感觉决定的,我们列出了几个方面的导则,由女规划师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全岛调研,按照不同方面的导则给历史建筑打分。在重点建筑方面,建筑工程设计艺术价值占31%,历史意义占27%,稀有性占18%,环境经济价值占15%,总分80以上即为合格,确定为重点建筑。结果他们就一口答应下来,因为我们的标准比较客观。在老街区方面,建筑价值占比25%。虽然历史建筑的遴选比较严格一点,历史街区稍微宽松一点,但是还是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导入。

    我们在宪法上所公布的保护政策非常严格,这些房子的业主如果让房子塌下来,政府有权让业主以三倍的市场价格补偿给政府。

    我们需要对整个城市有一个整体性新建筑的共存交代,旧城改造和大的环境改造是必须结合的。还有,为什么一般的城市老建筑被保留的很少,是因为那些历史街区在历史上都是人流车流很方便的地方,拆掉重建的商业利润非常大。当时我在重建局的时候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尽快使老城区周边、外部的交通相对于老街区内更加改善,这就解决了老建筑不得不被拆的问题。同时,老建筑内部的街道也要保护下来,老建筑的街道是不适合现在交通的需要的,如果没有这么处理,那么它们被拆迁的动机就会更强,这也是规划的策略之一。

    所以我今天强调保护老城区一定要与保护大环境相结合,单独保留建筑是有问题的。

    所以首先保护山水湿地、历史文化、城市记忆,再在保护区外建设新城市。历史建筑是过去的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是未来的历史建筑。现代建筑是现代的、地方的、民族的,提升民族尊严,以打造世界名城;而保护历史建筑是为了过去的记忆。我建议亚洲人应该用具有亚洲特色的风格来建现代的建筑,现代的建筑将会变成未来的历史建筑。所谓亚洲现代的建筑,首先是审美有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特色。我认为一个规划师最重要的认同是提升民族尊严,一方面保护老建筑,一方面保护环境,另一方面生态建筑也要做好才行。

    新加坡的规划

    关于优化大环境,我们有几个重要的措施,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谈谈政治大环境,城市体系。

    政府要设计完善的生活舞台,有了完善的生活舞台就能更好的跟环境融合。同时我们还需要技术型官员,技术型官员需要跟领导经常互动、沟通,形成新的政策,这是比较理想的政策环境。

    一般我们谈城市规划,有没有人想过什么叫城市规划,这是城市规划最大的问题。

    我对城市的定义,是零部件装置的系统,里面有片区、新镇、小区、组团,有中央商务区、片区中心、新镇中心、工业区、地铁线、绿化带。要定好城市结构,发展战略,要以公交为主,地铁线交叉的地方建设主要的商业中心,以这些为城市的发展基础。首先我们要把历史街区保护起来,把独一无二的山水保护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才是具体地块的划分,这是新加坡规划的重要理念。一个城市不是一体的,下面可以分成片区,每个片区有它的商业中心,片区下面有新镇,这底下还有小区,这对新加坡今天宜居环境有巨大的贡献,希望你们慎重考虑这样的因素。

    然后,我们把快速路、地铁线划出来。同时,为了把环境做好,我们提出了城市器官的概念,这些对市民生活和环境影响很大,包括商业中心系统、工业区、机场、海港等等。这些城市器官的选址很关键,但这些选址不是我们规划设计的,而是通过政策引导、通过内部的多次激烈讨论确定的,我们的每个决策都要通过思考辩论辩证的方式来决定。在这个基础上,用地的使用,类别、大小、比例,土地性质要正确。

    城市规划理论

    一是城市族群,做一个城市规划就像一个家族有不同的成员。如果一个城市有200多万人,就相当于25岁左右的人可以成家立业,这就所谓城市族群的定义。现代城市有一个问题,它除了家庭、除了父母之外,中间没有青少年,我建议青少年这个层级也要有片区。

    新加坡为什么比较宜居?如果说没有把城市功能片区细分的话,城市里所有的功能就会都集中在港口。我们必须把城市分成片区,把人流车流分散,形成城市中心区。我们是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一方面在轨道站点把配套做出来,一方面把所有的商业中心用轨道交通串联起来,整个城市就会相对的互利互通。

    所以一个城市,是一个个小系统形成综合的大系统,城市不是小方案的拼凑。做一个比喻,五十个火鸡长不成一只大鹏鸟。

    二是规划文化。我们经常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城市,并且最终把文字和数据变成空间布局。有些人说,我要做一个远期的大环境的规划,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社会在不断改变。我们规划师主要的任务,是要抓住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千年不变的,关键问题是抓准到底哪些人有哪些基本生活需要,然后把得到的结论变成图纸。有些人认为如果这个城市有问题,我们就利用高科技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好的设计,科技也起不了作用,这是结构性的。先有设计才会有科技来充实它,所以设计是最重要的,要设计的好,就要了解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什么。

    那么如果说这个问题解决了,前面城市族群解决了,丰富也做到了,那么我们怎样把城市建设出来呢?

    这就是第三,规划功夫。很多人问我怎样才能把城市做好,我们需要人文学者的心,科学家的脑、艺术家的眼。一个城市规划要有三件东西,心脑眼,一个人很难做到心脑眼都非常好,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新加坡做好了城市规划,再按照城市规划的指标来做片区,片区做好再按照片区的指标行动,做完以后再做小区的规划,小区做完了再做组团。

    关键在哪里?就是价值观可以提升城市生活的宜居性。一个城市不只是看外在美,更要看内在美,心灵美,这样市民会感觉到有乡愁,创造健康的环境,美丽的地方,所以这是我们规划师必须注意的事。

    经验共享

    有些人说新加坡是一个小地方,你们的经验是否能解决大国的问题呢?持续规划不是国家的问题是城市的问题,如果坚持合理规划道路,无论大小我们都能够做。

    举例来说,规划+建筑设计,我们是把珠海华发新城当做小区来做的,布局是按照小区的布局来做的。最近在桂林做的规划,桂林水印长廊。潍坊文化中心,使用了风筝的题材。西安咸阳,采用星座城市,按照城市族群的理论分成三个片区,再进一步细分为11个片区,11个片区底下分成68个新镇。有什么样的布局才能知道具体到地级县怎么做,有了这个为基础,规划才能由大做到小,由远确定近。其实我们做规划最需要知道的是,每个地块跟这个城市的关系是什么。后来我们在咸阳做了一个中央商务区规划,说明我们城市规划每块土地的身份交代清楚,城市功能就能做的好,生活就能宜居。最近我们在福建龙岩也做了一个方案,土地面积19.05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63万,规划人口387万,按照城市族群的定义,在主城区把定位找清楚,里面的配套设施就按照城市的不同定位进行改进优化。

    其实海口也可以这样做,其他地方也有一些乡镇可以考虑按照这样的方法。我是觉得新加坡城市规划,可以在不同的城市进行实施。

    刘太格 MORROW 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创办董事长、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士,美国耶鲁大学硕士,新南威尔士大学荣誉博士。曾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总建筑师、局长,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局长、总规划师,是新加坡城市规划和公共住宅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完成多项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筑设计。长期致力于新加坡规划理念与方法的教育传播工作,被聘为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曾荣获多项重要大奖,如1976年新加坡政府授予的公共行政金牌、1985年授予的优越服务奖章,1993年第2届亚细安成就奖,2001年新加坡建筑师协会金牌奖、法国巴黎城市奖;2015年,荣获新加坡总统颁发的特殊功绩勋章、新加坡设计金禧奖及新加坡规划师学会的卓越终身成就奖。在中国大陆、台湾、中东、俄罗斯等地为50多个城市编制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提供发展战略;先后受聘为北京市、山东省等地三十多座主要城市的规划顾问;2002年,应邀担任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主席。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兼任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经济与区域规划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开发银行专家组成员。主要规划项目有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规划、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科研项目有我国大城市连绵区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规划工作框架、城市设计实施制度框架、21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及对策与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南海城乡一体化规划》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石中华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03版:专家学者把脉海口城市更新 ①
   04版:回眸2017特别报道·海绵之城
   05版:社 会
   06版:经 济
   07版:理 论
   08版:国 内
   09版:国 内
   10版:国 际
   11版:教 育
   12版:教育周刊
明智化的城镇规划:旧城改造 新城建设
呼应新时代 践行新理念 促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