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国内

03版
国际
 
标题导航
更精明 更精致 更精细
浓浓笔尖描绘心中梦想 大红春联寄托家国情怀
昨日全国旅游 接待0.73亿人次
铁路初三发送 旅客902万人次
劝酒放任醉驾者需担责
退而不休 奉献余热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2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浓浓笔尖描绘心中梦想 大红春联寄托家国情怀

    “十九大春风化雨,双百年华夏腾云”。

    今年“反向春运”来京过年的53岁的宋欣,给儿子家门贴上了大红春联。她说,新时代生活有了新希望,山东老家农村的土地承包再延后三十年,给她吃了一个“定心丸”。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东岳庙第十七届北京民俗文化节上,书法家为我妈写的这副春联表达了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愿望。”北京朝阳区吉祥里社区王馨说。

    过年了,老百姓的楼房、公寓,甚至是上百年的老房子,都要贴上妙语连珠、颇堪玩味的春联。

    通过春联,人们可以直观地“描绘”自己心中的梦想和对生活的向往,如家庭安乐、风调雨顺、生意兴隆、人际和睦、小儿无疾、诸事吉顺、出行平安等,统统可以写进春联。将它张贴于门口,给百姓带来安慰、鼓励与希冀。

    春节免费送春联是北京民俗博物馆坚持了二十年的传统,书法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书写吉祥,把浓浓的年味儿和新春的祝福送到京城百姓手中。一些老北京人骑着老式三轮车来博物馆取春联,老北京风俗在书法家们的笔尖流淌出来。

    “书法名家手写的春联,不仅有文化价值,还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尽管现在印制的春联可以满足群众贴对子的基本需要,但手写春联是汉字传承的重要一环,文化人有将手写春联发扬光大的使命和责任。”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曹彦生说。

    一副副对联、一张张斗方、一声声感谢与拜年,传递着对新春的美好祝福。在京郊的平谷,每天都有40名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进行书法展示,把写好的“福”字、对联,赠送给游客。

    “小时候过节,贴春联也是特别有仪式感的事。过去许多人没文化不会写春联,得请人来写;在四合院里,一人动笔,全院受益,小孩儿负责把春联贴在院儿门口。”作家刘一达回忆说,在那个物质不富足的年代,美满还是奢望。改革开放以来,春联里开始出现企盼社会革新意味的词语,譬如迎四化、展宏图、鼓干劲、齐努力。到2000年以后,部分人下海经商。渐渐地,“财源滚滚”“勤劳致富”等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词句越来越多地写进春联,贴到门上。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的内容也越来越个性化了,人们创作春联时会体现出不同家庭对来年的祈盼与心愿。对如今的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吃喝穿戴,而是对亲朋平安、顺心、团圆的祈盼。

    浓浓的年味儿和春联传统文化也受到外国人的关注和喜爱。“着迷汉字文化,在春节期间找中国年味儿,亲自参与学写‘福’字和春联,外国人的热情比我们还高。”曹彦生说。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今年春节,家住东城72岁的老北京于莲芝终于盼来了在美国生活的孙子回家过年。她指着门上的春联说:“这字儿是我写的,书法是前年在老年大学学的。”

    “贴春联、年夜饭,团团圆圆过新年,这是中国人的传统。”10多岁就移居澳大利亚32岁的琼(音译)说,今年是第一次带着孩子和外国老公返京过年,不能让遥远的距离隔断血脉亲情,要让孩子和爱人回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寻找文化根基。

    “手写春联是中华儿女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守望、需要传承,更需要提醒。用春联书写中国人对振兴中华、追逐梦想的共同心声,是家国情怀的培育和升华。”曹彦生说。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国内
   03版:国际
   04版:体育/文娱
更精明 更精致 更精细
浓浓笔尖描绘心中梦想 大红春联寄托家国情怀
昨日全国旅游 接待0.73亿人次
铁路初三发送 旅客902万人次
劝酒放任醉驾者需担责
退而不休 奉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