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城市更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聚焦2018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绿色景观沁心脾 红色文化代代传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3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景观沁心脾 红色文化代代传
——潭丰洋之红色圣地

    ①市民游客在仁台村革命纪念馆瞻仰先烈。

    ②仁台村革命纪念馆。

    ③瞭望台原用于抗日战争时期仁台根据地的情势观测,如今成为仁台村风景观光点。

    ④仁台村内瞭望台下的恩德池。

    ⑤仁台村红色主题公园整洁干净。

    ⑥曲径通幽的仁台村古村路。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潭丰洋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在古代曾是仁政乡治和五里三进士的故乡;在战争年代,潭丰洋是羊山地区最早的革命发源地之一,其中新坡镇仁里村委会的仁台村还是琼西革命根据地之一,为海南人民的解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坐落在仁台村的红色革命主题公园里的农会革命历史纪念馆修缮一新,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榕树盘踞在仁台村口,焕然一新的广场和围墙像是浴火重生般耀眼,沿着火山石路径可抵达仁台红色革命主题公园……日前,记者来到羊山地区这个神圣的革命圣地,体验仁台精神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锤炼熔铸。

    “革命火种生生不息,红军传统代代相传”,正如公园标语显示的那样,如今几十年过去,红军精神仍然在潭丰洋地区熠熠生辉。

    □本报记者龙易强 实习生王盛隆

    1

    仁台农会 燎起革命之火

    “这是我们羊山地区第一个农会组织,也是全省比较早的农会组织之一。”仁台村村长麦典波告诉记者,仁台农会又名冯公坊农会,是一所受国内外革命形势影响下成立的农民协会,其旧址因遭破坏后于2013年修复。

    1926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派杨善集返琼指导党建工作。在海口竹林村邱宅召开了中共琼崖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从此海南人民的斗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新的道路。这时,全琼山县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农村先后成立了党团支部、党小组。

    1926年7月间,受琼山县委指示,在陈安国(国共合作时期,时任国民党县委执行委员)的协助下,陈安仁、胡伯虎(当时在冯公坊任教)、黄魂等人,利用冯公坊每年正月十四、十五的热闹庙会,通过演戏等方式宣传革命主张,发动仁台地区农民参加革命,得到了冯公坊群众的空前响应和大力支持。

    当时冯公坊地方的养豪村、美位村、君美村、坡咏园村、仁里村、斌腾村、保亭村、卜公园村等13个自然村联合,建立起了仁台农会,并建立起党支部,仁台农会办得有声有色。在上级的领导下,陈安仁等人在仁台建起了农会室,在农会室里办起夜校,教村民识字,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主张,组织进步青年阅读革命书刊,组织骨干学习政治和农运工作,提高骨干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培养一支能战斗的农运骨干队伍。为了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和乡村治安,仁台农会还成立了一支武装自卫队,革命星星之火从潭丰洋地区燎起。

    2

    红军会集 建立革命根据地

    “红军基地仁台山,崇峻峭壁绕山川;红旗照耀十三区,红军震惊白匪胆,琼共领导农运动,分田斗霸灭民团,轰轰春雷平地起,燎原烈火烧叛顽。”现在仁台村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能哼出这首歌谣。这首歌谣描绘的就是工农红军会集仁台,建立革命根据地,形成“小惠州城”规模的情景。

    震惊全岛的 “四·二二”事变后,琼崖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摧残,革命进入低潮,革命活动也由城市转入农村。1927年6月,琼崖第一县委——中共琼山县委在大致坡合群乡蛟乐坑村正式成立,冯白驹任书记。自此,全县先后建立起9个区委,其中十三区区委管辖新坡,石桥、二遵一带北区,区委会设在仁台村,农村党支部在全县范围里相继成立。新坡地区成立了冯公坊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的建立,为革命武装开展斗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1928年春,琼山县委在冯白驹的领导下,发动农民组建革命武装,开展对敌斗争。吴江滋和胡伯虎等人到仁台村同陈绍尧在仁里庙,召开了仁台、养豪、美位、坡咏园等一带村庄的民众大会,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武装。在仁台地区成立琼山十三区苏维埃政权,陈绍尧任该区苏维埃主席,同时组建琼山西区妇女解放协会。琼山农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大大地打压了敌人的反动气焰,土地革命运动搞得热火朝天。

    此时,西路工农红军在冯平率领下也开进仁台驻扎,十三区赤卫队、仁台村赤卫队和接受改编的土匪组编成立一个大队,归属西路红军指挥。不久,中路红军第二营也驻扎到仁台地区。除红军部队外,还有十三区委、区苏维埃的人员也集结在仁台村。仁台地区成了比较可靠的革命根据地,成为革命斗争坚强的后盾。

    麦典波告诉记者,听以前的老人讲,当时仁台村在开明的政策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成为附近区域农产品买卖的交易地。村里不仅设有商店、文具、肉类、蔬菜等20多个摆摊买卖点,还设立了学习文化的夜校,组建起琼剧团,成立枪支修理和制造子弹的机械厂,修建起一间农会办公的房子,在农会办公地点的前面开辟一个广场,作为召开群众大会、演戏等活动的场所。驻扎在这里的红军战士、机关人员还利用一些空闲时间同群众一起劳动,革命气氛十分活跃。当时的仁台被红军誉为琼崖的“小惠州城”。

    3

    仁台人民 经受革命洗礼

    “仁台村在长达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中,经历了两次革命高潮和低潮的洗礼,依然艰苦奋斗,坚持革命不畏缩。” 麦典波告诉记者,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说过,之前仁台村有700多人,解放后加上返村人口,总共才60多人。农会纪念馆大门口的《仁台村革命英烈名录》上,密密麻麻镌刻着革命烈士的名字,时至今日,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1928年,广东国民党当局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进行“围剿”,县委书记冯白驹领导军民开展反围剿,县委机关、红军部队以及红军第二营陆续转移到西部十三区仁台根据地。由蔡廷锴领导的28团开始向仁台村大举进攻。由于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县委决定把县委机构和红军势力撤出仁台,回到南渡江东岸,敌军跟踪追击,在旧州与敌人激战,然后开往树德头集结,分三路撤退。其中第三路军队在撤退过程中伤亡过半,胡伯虎和麦文兴等指挥员光荣牺牲。

    仁台失守后,地方反动政客、土豪劣绅大量屠杀、搜捕仁台革命者和革命群众。被摧残的仁台村顷刻间成为火海,全村上下血流成河。1930年5月琼崖红军部分进入羊山地区,恢复了羊山革命根据地。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仁台人民也踊跃加入到抗日救国队伍中,老红军麦芬章参加抗日救国,妻子和儿子被日军杀害。在抗日时期,曾任四县文秘的麦文尧参加抗日游击队直到解放。麦清章参加抗日游击队,后被日军杀害。

    在仁台革命纪念馆墙壁上,记者看到相关记录显示:亭村上之战:打死日军一个班,缴获机枪和驳壳枪各1支,步枪9支。姜亭墓之战:打死日军军官1名,日本士兵十几名,缴械武器弹药一批。石桥之战:此次大败日军……仁台根据地组织红军和邻近村民长期战斗,抗日革命频掀高潮,为海南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

    教育基地 弘扬红色文化

    “为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先烈的优良品德,我们向上级请示,把仁台农会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华区新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12年10月开始修复仁台革命纪念馆,于2013年竣工。目前,这里已成为本地重要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人数在不断升高。

    据了解,仁台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了仁台革命纪念馆外,还有党群活动中心,宣誓台和历史走廊、烽火瞭望台等,还将会还原当年的“根据地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等遗址。

    “这个纪念馆很有意义,通过参观可以了解过去的历史,才能懂得现在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参观仁台革命纪念馆的周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老党员,经常会带朋友过来参观。

    “纪念馆建好后,每年都会有很多市民游客过来参观,特别是附近的中小学生参观后,都觉得这种直观的教育给他们的震撼非常大。”麦典波告诉记者。

    “弘扬革命先烈精神”“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照顾孤寡老人”……一块刻有《仁台村村规民约》的石碑屹立在仁台红色革命主题公园广场。麦典波介绍,近年来仁台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传承文化基因,彰显人文魅力,同时充分发挥民间传承力量,利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遵守公序良俗。现在的仁台村村道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绿色景观沁人心脾,红色足迹鼓舞人心。不少村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仁台村

    仁台村,坐落于琼北羊山地区,村中现有麦、李、吴、苏四个姓氏,现有人口五百多人,有96户人家,是海南省著名红色革命村庄。

    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中,中共琼山县委、区委、乡府经常驻扎在仁台革命根据地。曾经或长期驻扎仁台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领导人有:杨善集、王文明、冯平、冯白驹、吴克之、黄魂、胡伯虎、吴江滋等。村中革命烈士及仁人志士:陈绍尧、陈安国、麦文尧、麦文兴等。

    石桥市(墟)遗址

    在潭丰洋地区,潭成肚与沃宋沟交界处有一处五孔石桥,桥下清流潺潺,四周鸟语花香,虽然已经杂草丛生,桥也早已废弃不用,但宽阔的桥面以及黑色火山石巧夺天工的设计,仍然让路人感受到昔日的繁华。

    据史料记载,这座古老石桥已经有300多年历史。1722年,清朝康熙年间,在该地始建石桥市(墟),位于石桥西北边开设街道两条,呈丁字形,临街铺面两旁约60间,瓦木结构。常住人口约200-300人。主要经营农、副、渔产品,小型手工业产品贸易等。石桥市(墟)是连接东山、新坡、遵谭、定安的主要官道。隔日集市一次,贸易十分繁华,在当地闻名遐迩。

    民国期间,民国政府设立一个大本营在该处。1943年,日军在该处设置炮楼,由于经常遭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打击,日军羞耻成怒,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血洗石桥市(墟),一夜之间这个繁华集市中心从此消失,唯留独桥在人间。

    瞭望台

    瞭望台位于仁台古村口,原用于抗日战争时期仁台根据地的情势观测,如今是仁台村的风景观光点。台前是经过修整的古道,连接附近的任南村、仁台村、任新村。远处的谷底就是旧时石桥乡的所在地。当年日军盘踞石桥乡,时常通过古道进村扫荡,所以这个制高点就是最好的监视岗。站在瞭望台,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地势平坦,碰上天高气爽,还可以看到远处的旧州岭、文笔峰两山,南丽湖、南渡江两水。

    本报记者 龙易强 整理

    (本版资料部分来源于海南史志网——地方党史。)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聚焦2018全国两会
   04版:聚焦2018全国两会
   05版:聚焦2018全国两会
   06版:聚焦2018全国两会
   07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08版:现代农业
   09版:城市更新
   10版:社 会
   11版:经 济
   12版:国 内
   13版:国 际
   14版:家居周刊
   15版:家 居
   16版:体育/文娱
绿色景观沁心脾 红色文化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