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城市更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聚焦2018年海口火山荔枝月活动
 
标题导航
美丽新夜市 香飘满椰城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新夜市 香飘满椰城
海大南门夜市对标台湾夜市,打造海口旅游新名片
诸多夜市美食摊位,供市民游客尽情选购品尝。
保洁人员及时打扫卫生,保持夜市良好环境。
市民游客畅享美食。
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干净整洁。

    五月的海口,日暖风轻,草绿花红。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节能路灯照耀下,海甸三西路高大笔直的椰子树更加醒目。婆娑的椰影下,海大南门夜市灯光璀璨,人头攒动。

    美丽新夜市,香飘满椰城。在城市更新中,海口坚持“五化”先行,瞄准夜市痛点,推动夜市全方位升级改造,让老夜市焕发新活力,成为叫得响的城市品牌,打造全域旅游接地气的旅游新名片,让市民游客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 曹马志/文

    本报记者 黄一冰 

    实习生 李天平/图

    美丽夜市 升级改造焕发新颜

    从分散杂乱到整洁靓丽,海大南门夜市在升级改造后旧貌换新颜,成为更加美观舒适的休闲夜市。

    5月13日晚,在明亮路灯照耀下,海大南门夜市的一排排餐车前挂着的红灯笼格外醒目,随处可见前来品尝美食的人们,不少餐车前排起了长队。“好吃的小吃都在,还是熟悉的味道,夜市却比以前漂亮多了。”正在购买手抓饼的市民许安开心地说。

    “我们这个夜市是综合性的,不仅仅有美食摊位,还设置了百货和水果区域,原先各个区域比较分散、凌乱。”海大南门夜市管理方负责人林志涛介绍,小吃摊位原先都是晚上利用人行道限时划定的,受到空间限制,摊位只能摆放小桌椅,顾客坐着吃饭很不方便。

    市民许安还记得,原先夜市所在的海甸三西路因年久失修,道路多处坑洼,排水不畅,每到下雨天容易出现积水。此外,紧邻的机动车道在夜市经营时仍在使用,交通配套不完善,晚上车辆停放空间严重不足,影响夜市的美观度。

    “小餐车,大烦恼。”在夜市卖紫菜包饭的摊主郑环2010年就在夜市经营了,她说,作为最重要的经营工具,餐车照明以前用的都是自带的蓄电池或者小电瓶,用电不稳定,不同摊位的亮度不一;餐车的上下水也不方便,有的是从家里带水用,有的用的是简易水管接的水;餐车内部空间较为简易,食材的存放、清洗以及烹饪食物分区不明显,东西多了甚至不够用等。

    林志涛认为,海大南门夜市一直是海口知名的品牌夜市,人气一直很旺,却因为建设管理滞后存在不少短板,如公共厕所和垃圾房等配套不足;夜市的景观设计较简单,形象较单调。为此,该夜市从2017年4月开始歇业进行升级改造,2018年1月31日开始试营业,改造后的新夜市焕然一新。

    “夜市改造和海甸三西路修复改造同步进行,设计施工相互协调,整体提升夜市景观。”负责海大南门夜市改造项目的美兰区副区长程守学介绍,为提升夜市经营管理档次,海大南门夜市采取一体化统一管理的模式。各餐车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运营服务,包括统一经营时间、统一供水供电及排污、统一配置规范化垃圾桶、统一铺设防油污地毯、统一配置消防灭火器。

    绿色夜市 瞄准短板环保先行

    昔日脏乱差,今朝换新颜。为了更好地借鉴台湾夜市的先进经验,海大南门夜市改造邀请了来自台湾的资深建筑设计师许正章。

    “‘环保先行’是台湾夜市一直坚持的管理理念。”许正章告诉记者,摊商乱扔垃圾会被吊销执照或处以高额罚款,有些夜市安装了用于控制油污的“油脂截留器”,以保持夜市干净整洁。台北宁夏夜市规定摊商全面使用环保餐具,设置分类式垃圾桶,并实施夜市禁烟,吸引了更多的当地民众及各地观光客。

    在设计前期实地走访中,许正章发现,海大南门夜市小吃摊位的餐车油烟排放并不规范,容易对环境产生影响。坚持环保先行,全面改造油烟和排污系统,打造环境友好型夜市,营造绿色就餐环境,成为他设计的重点工作。

    “油烟净化处理设施一个都不能少,所有的污水必须要接入市政排污管道。”程守学介绍,该夜市改造时瞄准环保短板,着力解决旧夜市没有上下水排污难的问题,通过改造管道,将夜市上下水及供电设施规整统一,解决排污问题。同时在每个餐车设置抽油烟机,减少油烟造成的空气污染。

    13日晚,记者在夜市看到,每个小吃摊位,除了有一个制作售卖食品的餐车外,后面配备一个小型后勤保障车,里面有储备食材的小冰箱、清洗池等。“这是改造新增的设备,一方面为了摊主更好地经营,另一方面也为了让消费者吃上更放心的食品。”林志涛说,夜市改造时还专门为摊主配备了固定的设备箱,让他们可以安全便捷地用上稳定的交流电。

    “改造后新夜市所有的小吃摊位都设置在海甸三西路路面南侧。”林志涛介绍,道路改造时充分考虑了夜市排污需求,重点改造了排水、排污系统,将原先使用多年的雨污合流管道彻底分开,其中在道路南侧专门设置了大口径的污水排水管道,这样,每天夜市经营时产生的污水可以全部被收集处理。

    夜市环境要友好,更要吃得放心。“改造夜市,我们始终紧绷食品安全弦。”林志涛表示,餐车按要求全部配备冷藏冰箱及防蚊蝇纱窗等病媒生物防制设施,加强食品保鲜及防止食物污染。政府加强食安的监管及指导,要求全部从业者具有健康证,在餐车显著位置标出摊主姓名、经营内容及监督电话,确保责任到人。

    惠民夜市 坚持民本解决就业

    “限地设摊,限时收摊。”许正章介绍,《台北市摊贩管理自治条例》对设摊区域和营业时间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在观光地区、重要街道或市场周围200米内不得设摊,违者将予取缔。比如士林夜市所在的士林区,故宫博物馆周围就严禁设摊,中山北路、中正路等重要街道也不能设摊。《条例》对摊贩营业时间也有很具体的规定,在士林市场内随处可见对摊贩的营业时间规定,其中B1美食区周一至周四的开放时间是15:00-次日1:00,周五至周日11:30-次日2:00。营业时间可根据游客情况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进行微调,但到了凌晨2点,所有摊贩都必须停止营业。

    许正章表示,正是合理借鉴台湾夜市管理经验,改造后的海大南门夜市采取封路运营的模式,形成夜市步行街。对海甸三西路部分路段(西起碧海大道,东至海甸三西路与海富路交汇处)进行交通管制,1月31日起试营业的管制时间为每天17:00—00:30,即快车道封路,中型以下车辆改行非机动车道。为了配合新夜市的运营,确保交通顺畅,将公交车海大南门站向东迁移,公交车在该时间段变更公交路线改行海富路绕海甸二西路运行。

    “通过试营业,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我们将夜市出摊的时间进行了调整优化。”夜市所在的人民街道办副主任林光介绍,考虑到海甸三西路有个幼儿园,17:30—18:00是家长接送孩子的高峰期,为此,夜市出摊为了孩子们延迟一个小时,从每天的17:00调整到18:00,交通管制时间相应延后。

    “海大南门夜市,当初设置就是为了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的便民疏导点,所以我们在升级改造时始终坚持民本理念,将惠民利民理念融入到建设管理细节中。”林光说。

    林光介绍,夜市经营业态保持多样性的特征,容纳全国各地夜市的小吃品种,夜市的设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餐车外观广告由海南大学近百个学生操刀设计,由学生直接对接摊车业主,一车一理念,一车一设计,大众参与热情极高。

    据统计,新夜市扩建改造后将容纳222个摊位,提供近600个就业岗位,不仅为市民就餐和出行带来便利,同时也为本地低收入群体提供广泛就业平台。夜市设置小饰品摊位97个,小吃街摊位125个,其中困难户家庭的摊位约占50%,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品牌夜市 彰显本土独有特色

    改造升级后的海大南门夜市,不仅让摊主更有幸福感,也为游客增添获得感。这条300多米的夜市,汇聚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风味小吃,以更加美丽整洁、更显椰城特色的靓丽新貌迎接市民游客。

    “来海口,这个夜市是我必去的地方。”年近40的李佳明是来自湖南的资深驴友,时隔一年之后再次走进海大南门夜市,美丽新夜市中的美味还是他记忆中熟悉的味道。“大饱眼福,大饱口福。”

    “以前桌椅也比较矮,大家坐着小板凳吃东西,现在搁在路中央,不仅更宽敞了,桌椅也更高更多,坐起来舒服多了。”改造后的夜市赢得李佳明等游客的点赞。

    林志涛介绍,此次海大南门夜市升级改造不仅是硬件提升,对管理也进行了精细提升。比如夜市为每个小吃摊位配备了两块防油污地板胶,分别铺在餐车下面和就餐区,还设置了两个专门的垃圾桶;组建了近20人的管理团队,细化分工,划分安保、交通疏导、巡查监督、保洁等多个组,每个组配备对讲机,提升了管理水平。夜市建设配套更加齐全,提供免费的电动车停车位和公共厕所。

    “接下来,还将继续强化管理,制定规则,完善环保、食安等夜市核心议题的管理制度,今后将把好规则关,推动夜市逐步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林光说,同时做好服务,联合城管、交警、环卫等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为夜市顺畅运营提供主动服务,将强化与周围居民沟通,争取周围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城管部门要和管理公司相互配合,对就餐市民形成积极引导,避免噪音扰民现象。

    “夜市的长远发展,要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塑造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深入挖掘海南特有的传统小吃,如糟粕醋、清补凉、海南粉、牛腩饭、猪脚饭等,将其打造为独有的味道和品牌。”许正章建议,海大南门夜市在挖掘本土特色的同时,也要把创名牌、保传统、守信誉作为夜市长久建设的根本,以长远发展的眼光追求品质卓越,脚踏实地做精做大、做强做久,打造叫得响的特色品牌,擦亮接地气的旅游新名片,让夜市成为海口市民及游客购物、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专家建言

    打好夜市特色牌 避免经营同质化

    □本报记者 曹马志

    目前,包括海大南门夜市在内的多家夜市相继开业,海口夜市发展进入快车道,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与此同时,同质化的担忧开始出现。对此,台湾夜市资深研究专家、海口台莉早餐负责人詹夏莉说,海口不同的夜市要立足本土,做精做特,打出特色品牌。

    “台湾夜市的做法值得海口借鉴。”詹夏莉认为,台湾的夜市经久不衰,传承历史、保持传统、坚持特色,是台湾夜市文化的一大特征。台北市政府立足本土,在发掘本土和传统餐饮的同时,注重凸显地方餐饮特色,做精做特,各个夜市独具特色,但均保持了品种繁多、涵盖范围广的特点。在士林夜市,不少摊位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摊商将自家的特色小吃精细加工后打造成夜市的一道美食并创出品牌。这些品牌化的特色小吃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更是台湾民众富有文化情感的追求,像蚵仔煎和臭豆腐等极富特色的传统小吃在夜市中随处可见。在台北夜市,不但可以尝到各地的美味小吃,也保留了本地流传已久的传统特色小吃,保持餐饮夜市的多样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聚焦2018年海口火山荔枝月活动
   04版:要 闻
   05版:要 闻
   06版:城市更新
   07版:社 会
   08版:经 济
   09版:国 际
   10版:国 内
   11版:副 刊
   12版:体 育
美丽新夜市 香飘满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