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副 刊·作品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标题导航
天涯诗海
乡下老汉的 一头牛
七星关采风随记
小脚外婆
啊,故乡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星关采风随记

    □ 韩芍夷

    盛夏时节到毕节,是惬意的,不冷不热的气候与人的体感的舒适度很贴切。

    这个时间点到毕节七星关区,自然也会对“七星关”的命名心生好奇。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雪”;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个“关”字,大多与雄浑、寂冷、壮阔有关。想必七星关,也是群山中的关隘。查资料,七星关果然是一个历史名关,与娄山关、胜景关并列为贵州的三大名关,它自古以来就是四川、云南、贵州这三省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我是随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采风团,来到杨家湾镇七星村的七星古城的。站在七星关新桥上俯瞰,淹没在杂草、灌木丛中的古城古驿道,蜿蜒、曲折,驿道的石梯,有在崖上凿出,也有用青石铺成,它狭窄、陡峭。我从上而下沿着古道行走,身体没有负重,时不时还需有人扶一把,才免得踩不稳。想象旧时的人们,肩挑背扛,抬轿牵马,盘旋上下,该有多大的定力与耐力。更有不少浪漫的文人墨客,只游历还不够,还要在七星关岸边的岩石上留下字迹、碑文,最为著名的是在摩崖被磨光的长方形上用楷书阴刻约800字的《应星桥记》,另一处摩崖峭壁上则刻有“汉诸葛亮武侯禡祭处”。想来,古人比今人更有责任心,更有情怀。不然,后人怎么会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事?怎么会有凭吊的缘由?在摩崖不远处的石梯上,有一块大石头,石头的斜面上,竟有被马蹄踏出的几厘米深的马蹄印,这些马蹄印就是曾经的金戈铁马、商贾古道频繁往来的历史印记,叠翠的山峦与岸边的花草,随着季节的变更,周而复始地变换,被时间冲刷的尘土早已随不息的七星河滚滚而去,唯有驻立岸边的摩崖、马蹄印,跟河流一样亘久。

    古道下的村庄有几户人家,我和同行围着一位坐在家门口树下的老村民,听老人家讲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的夏曦烈士的故事。老人家告诉我们,夏曦是1936年2月28日,随红二、六军团从毕节向西北方出发的长征途中,在杨家湾七星关涉水过河时因身体太累,体力不支而被卷入漩涡,再没生还……没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却倒在漩涡中,我在为夏曦烈士扼腕的同时,感叹人有时在大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流水也无情啊!

    我走上七星关古桥,站在桥栏边,眺望高高在上的新桥,再回望刚刚走过的古村古道,不论传说中的七星关的关名是因七星关面对的七座山峰形如北斗七星而得名,还是因当年诸葛亮南征时经过这里,面对奔腾的江水和险要雄关,在这里点七星灯拜祭而得名,七星关的命名都与光亮有关,我想象,在幽暗与寂静中,光明总是给人希望与温暖,它让我想起从毕节飞雄机场坐车到毕节市的路上看到的景象:群山环绕中的开阔的水泥公路,深入市区,夜色中的市区流光闪烁,妖娆而有活力;想起那晚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友,在当地文友的带领下到“老毕节烙锅”去吃烙锅。我们十来个人,围坐在用两张木方桌拼成的餐桌边,穿上围裙,往电磁锅里倒上菜籽油,等油开后,放进臭豆腐、土豆、肉片等,烙到黄金,香味扑鼻,再沾上用八角、花椒、大蒜、桔皮、小茴香等调制成的辣椒面调料,入口脆香,滋味丰富,再喝上一口水花酒,毕节小食独有的味道通过味蕾,深入至肺腑……在位于乌蒙腹地的城市街边,我们边吃边聊,它不仅仅关乎友情,更关乎一种生活的方式及生活的态度。两种生活的场景,这一动一静中,是时光的累积与浓缩,是从原始伸向现代,是沿着古道的马帮与脚力到对文明的进发,是人的意志力与创造力的无穷发挥。眼前这落寞的古道与繁华的活色生香的街市比较,无疑,文明与进步,势不可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04版: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05版:城市更新
   06版:经 济
   07版:社 会
   08版:卫生与城市
   09版:国内新闻
   10版:海口环卫
   11版:国 际
   12版:广 告
   13版:副 刊·作品
   14版:体育/文娱
   15版:教 育
   16版:教育周刊
天涯诗海
乡下老汉的 一头牛
七星关采风随记
小脚外婆
啊,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