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城市更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标题导航
湿地入城增福祉 守护生态惠民生
海南野生稻资源品种丰富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湿地入城增福祉 守护生态惠民生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在采花粉的蝴蝶。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绿意盎然的倒地铃。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长廊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11月25日,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中游的昌明村附近发现野生稻分布点。 卢刚 供图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可能有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野生稻。”10月份,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靠近昌明村附近,一小片酷似杂草的植物引起了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传专家卢刚的注意。此后,每隔几天,卢刚便会跑来五源河观察和记录。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11月25日,卢刚终于盼来了确切结果,酷似杂草的植物已能观测到花絮,呈现出典型的野生稻特征。“现在能肯定,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有野生稻自然分布。”卢刚高兴地说。

    近年来,海口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将水环境治理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把生态治水、河长制、海绵城市和湿地保护修复有机结合,推进湿地入城,创造出充满活力、可持续的城市湿地空间,提升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护水意识。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惊现”的野生稻,就是海口湿地入城给海口人民带来的生态福祉。

    □本报记者 龙易强

    “植物大熊猫” 现身五源河

    野生稻虽有“植物大熊猫”美誉,但长相并不“出众”,在未开花时与杂草无二,不怎么引人注目。与自己的子孙后代——现代栽培水稻相比,野生稻有节有芒更加坚挺和高大,开花时可高达一米多。

    “此次发现的野生稻有两处分布点,每处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11月25日,卢刚告诉记者,在之前五源河的考察活动中没有发现野生稻的记录。此次发现的野生稻分布点,是目前已经发现的离海口市区最近的分布点之一,不仅丰富了五源河湿地公园的本底资源,更是海口开展湿地保护和城市生态修复成果的体现。

    据了解,野生稻是现代栽培稻谷的祖先。由于长期受到自然的选择,野生稻形成了较强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抗病虫、抗旱、耐寒、高产、优质和高光效等优良基因,它们是水稻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对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发现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共3种野生稻,海南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同时具有3种野生稻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于海口、三亚、乐东、万宁等市县。早在1992年,野生稻就被正式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物种,国家在海南设立的第一批原生境保护点保护的对象也全部是野生稻。

    “野生稻属于典型的湿地水生植物,对所属生境依赖度很高,目前发现的野生稻一般生长在湿地里。”在卢刚眼中,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这两处不大的野生稻分布意义重大。野生稻“入”城,这是海口湿地入城后给海口人民带来的生态福祉。

    “国字号”公园 生态奇迹多

    五源河,源于海口市南部羊山地区,上游的永庄水库及周边大面积的火山熔岩湿地和灌丛沼泽区是海口市市区内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之一,拥有城市内稀缺的动物栖息地和植被生境。穿越海口市区西部直达滨海区域的五源河中下游,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生态基础。据统计,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物种非常丰富,规划区内分布有427种植物,128种野生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海口一大特色名片。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300.5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958.39公顷。集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景观展示、湿地文化宣扬功能于一体的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加强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保育工作,通过对水源、水质、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等措施,控制人为干扰,改善水质,维护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丰富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湿地知识科普、湿地功能宣传、湿地景观展示等内容,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在保护湿地资源的前提下,公园结合流域实际情况开展湿地观赏、体验等生态旅游项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如今,走进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蜿蜒的自然河道里水流潺潺,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引人入胜,富有活力的亲水环境吸引游人驻足,一个又一个生态奇迹在这里冒出,越来越多的“国字号”动植物在此“定居”。蓝胸秧鸡带着“萌娃”在草丛中觅食、白额燕鸥在五源河出海口处集群飞舞、褐翅鸦鹃在河边梳洗羽毛、“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和蓝喉蜂虎在沙土堆上筑巢栖息……五源河“国字号”湿地公园名副其实。

    践行新理念 治水成典范

    近年来,海口通过转变治水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把生态治水、河长制、海绵城市和湿地保护恢复有机结合,创造出充满活力、可持续的城市湿地空间,为海口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今年7月份,五源河“生态水利工程+湿地公园”作为先进经验和典型,向全省推广。

    “公园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按照生态化、海绵化打造湿地公园,打破了河道取直禁锢,按照自然形态让河道弯弯曲曲,水流顺势蜿蜒前行,不仅从视觉上感觉河面水域变宽阔,具有景观美,水的缓慢流淌,也为鱼类、贝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吸引了不少动物在这里栖息觅食。”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充分利用上游火山熔岩湿地和灌丛沼泽区的生态资源,采用本地火山岩、本地花草、本地红树植物和本地土石材料来突出海口特色,使海口城区与湿地自然景观风格统一,营造出了良好和谐的动植物生存环境。“通过建立生物多样、稳定的生态系统,不仅改善了五源河水环境,还为下一步引入南渡江水,促进水循环创造健康条件。”

    作为曾经的南渡江引水工程的子项目,海口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南特色、高点定位,在同样的治理预算内,将五源河单一的河流治理转变为兼顾生态修复与行洪功能的综合治理。如今,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里,一个个红树林树岛通过栈道连通,生态护岸与沙洲、深潭、浅滩纵横交错,自然蜿蜒的柔性河流使景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两岸周边遍布雨水花园、生态草沟、青蛙塘等小微湿地。五源河治理工程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系统治水理念,统筹考虑防洪与生态修复的需要、景观与环境的和谐、功能与美观的统一,正在向广大市民游客呈现富有活力、美丽洁净的亲水环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海口·脱贫攻坚进行时
   04版:城市更新
   05版:社 会
   06版:经 济
   07版:广 告
   08版:专 版
   09版:国 际
   10版:国 内
   11版:国 内
   12版:文娱/体育
湿地入城增福祉 守护生态惠民生
海南野生稻资源品种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