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城市更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垃圾分类,让我爱上生活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9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让我爱上生活
海口市民表示愿意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龙马环卫金牛北垃圾转运站工作人员展示智能资源回收站手机端页面,废纸皮有偿回收后系统自动返还“零钱”。
▲美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的环保志愿者,对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并利用。
▲龙华区政府从自身做起,在区政府大院内设置垃圾智能可回收分类亭,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
▲白沙门环保教育站的志愿者定期走进校园,教孩子们垃圾分类知识。

    距离上海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近两周时间,关于垃圾的话题火爆朋友圈。在微博热门排行榜上,关于生活垃圾的热度仍居高不下,上海市民的“生活垃圾分类”的心情和热情也通过手机屏幕传递到海口,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准备和探讨一时间火爆了海口人的生活圈,记者走访了解到,海口市民愿意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也有所增强。

    □本报记者 臧会彬/文

    苏弼坤/图

    市民

    对生活垃圾分类充满期待

    7月10日,本报刊发《今年年底前,海口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不少读者从自身生活角度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推广,提出了不同建议。

    海口海甸岛世纪海岸的市民孙先生说,应该加大分类常识方面的指导和宣传。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周边的朋友们经常上网查看哪些属于可以回收的垃圾,哪些是不可以回收的垃圾,但是有一些并不能做到准确分类。“对于海南的热带水果,我们吃完之后不知道该怎么分类,椰子壳属于什么垃圾?如果喝剩的半个椰子怎么扔?椰子水要和椰子壳分开扔么?”

    除了好奇,市民普遍认为,让居民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知晓垃圾分类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益处,才会积极支持。家住金牛新村的韩女士认为,源头的分类是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环节,小区居民首先应该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充分了解垃圾如何分类,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采访中,多数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充满期待,但是对垃圾分类了解甚少,均表示还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海口鲁能海蓝椰风小区的秦女士说,应该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常识方面的指导和宣传。“我们小区并没有分类垃圾箱,想要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硬件设施条件也跟得上才行。”秦女士告诉记者,平时家里的垃圾都是堆在一起的,扔垃圾的时候也都是扔在一个垃圾桶里。

    虽然大多数市民不了解,但他们表示愿意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我不懂这方面的知识,但是政府提倡这么做,垃圾分类也确实对人类有很大好处,我愿意去学习,也愿意去这样做。”秦女士的邻居73岁的孙奶奶告诉记者。

    商家

    绿色新兴产业带来新商机

    眼下,海口虽未正式出台最新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但在年轻人中,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时尚”,他们在热议中也创造着“商机”。

    “这是什么垃圾?这又是什么垃圾?”很多网友表示,因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到来感到“痛,并快乐着”,感到爱上了生活。记者发现,在多家电商平台,不仅网红垃圾桶销售火爆,“厨余垃圾处理器”也迎来了商机。“提前备着吧,小区可能马上也要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了。”10日下午,家住海甸岛金星城小区的市民张先生在网上下单买了一个厨余垃圾处理器。

    垃圾分类是一套完整的链条,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动员、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小区硬件的配置和运输及终端的建设等,除了线上电商平台带来的商机,在线下也催生了不少商机。“垃圾分类是一个市场前景很大的绿色产业,而且是一个新兴产业,既能改善环境质量,又能催生新职业新理念。” 自从垃圾分类概念走红网络,海口市民吴静和几个朋友在讨论中成立了一家上门代收垃圾的公司,居民通过手机微信就可以下单,工作人员上门帮助收取分类垃圾。“公司成立没几天,我们雇佣了很多垃圾分类讲解员进小区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我们的上门服务代分代收垃圾的服务内容,一举两得,收益不错。”吴静对这份新职业很满意。

    专家

    应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产生

    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就能减少环境污染吗?除了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我们还应该做什么呢?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黄青博士认为,海口应学习国内外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建立绿色生活理念,减少不必要的垃圾产生,市民则应从源头控制垃圾产生,争做生活垃圾分类标兵,并且尽快出台奖惩机制的细则,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奖励,对不规范操作的居民制定惩罚措施。

    “与链条末端的垃圾分类相比,从源头上减量同样不容忽视。”黄青认为,现在的生活在中,物品存在过渡包装的现象,茶叶、烟酒、月饼等礼品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所用的海绵、塑料、泡沫难以降解,更是垃圾处理中的难题,不仅加重垃圾分类的负担,更造成资源浪费。“垃圾分类应从源头抓起,个人从自带水杯、购物袋等小事做起,政府全链条动员企业、社区、居民等更多主体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中,才能带来文明新风。”

    职能部门

    提高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

    记者从海口市园林和环境卫生管理局获悉,海口将着力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按照国家“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建设项目,做好顶层设计,研究确定系统性推进方案,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今年年底,可以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

    海口加快推进垃圾资源化分选中心建设,项目位于秀英区海榆中线4公里东侧700米处(白水塘转运站东侧),建设总规模为1200吨/日,总投资约1.4亿元,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分选中心实行垃圾分类清单管理制度,对干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如纸张、塑料、玻璃瓶、金属、废旧织物等进行分类,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分类后的可回收物交付有资质的资源再生企业,实现干垃圾最大限度地减量,预计减量800~1000吨/日,不再进入焚烧或填埋设施,估算减少财政支出约2亿元/年。

    海口提高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对现有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进行扩建,预计总投资4.2亿元人民币。新建厨余垃圾(湿垃圾)终端设施处理规模将达到500吨/天;扩建600吨/天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最终处理能力达到800吨/天。

    今年上半年,海口重点在秀英区海秀街道、龙华区滨海街道、琼山区凤翔街道、美兰区和平南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并购置了996个干垃圾厢、784个有害垃圾桶。目前,全市进入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可回收物约100吨/日,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量约180吨/日,大件垃圾处理量约40吨/日,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近10%。未来,海口将加快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要闻
   04版:要闻
   05版:城市更新
   06版:民生
   07版:国内
   08版:关注滨濂观光夜市
   09版:国际
   10版:副刊·骑楼
   11版:体育
   12版:文娱
垃圾分类,让我爱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