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冬天里的春色
摁响春天的门铃
叩开腊月的门
他乡
久别重逢
家乡的地花鼓
“食梅”之雅
我站在孔望山上眺望黄海
三种“补丁”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梅”之雅

    □ 路来森

    冬寒,梅花开。食梅花,当为一时令雅事。

    梅花可食,今人大多以之泡茶,名之为“梅花茶”。而宋人,对于梅花的食用,却是食法多多。

    梅花粥

    顾名思义,以梅花做粥。其法:“扫落梅英,捡净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做法极其简单,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宋人于美食上,似乎很是讲究“审美性”:粥熟后,加入梅花,梅花,于滚沸的粥中载沉载浮,定然是极具美感的。宋人的风雅之处,在于用“雪水”,梅雪相映,其芳洁,自不待言。为此,杨万里曾写有一诗,大加赞赏,诗曰:“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

    梅花茶

    宋人的梅花茶,与今天我们所饮的梅花茶有些不同。今天我们所饮的梅花茶,大多是干制而成,即将梅花晒干,然后,作为茶饮。宋人的梅花茶,则是“保鲜”,饮的是鲜梅花茶,他们还为之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汤绽梅”,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热汤,让梅花“绽放”。其法:用竹刀,将梅花花蕾割下,花蕾的周身蘸上一层蜡皮,然后,将其投入蜜罐中保存;直到来年夏天取出,放入杯中用热水浸泡,此时,花蕾缓缓绽开,花香四溢。

    此中“梅花茶”的吃法,到了明代,仍然盛行,明·高濂,在其《遵生八笺》一书中,称之为“暗香汤”,似乎,更加突出了梅花之香。

    梅花蜜饯

    宋人谓之“蜜渍梅花”。其法:剥取少许白梅的肉,雪水浸过,再加入梅花来发酵;露天放一晚上,然后取出,换用蜜浸泡,成之。可以看出,“蜜渍梅花”最终吃的还是白梅的肉,但在制作过程中,却得用梅花“发酵”,到底还是有了梅花的作用。有诗盛赞“蜜渍梅花”,诗题即为《蜜渍梅花》:“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叫谁上少陵坛。”

    梅花汤饼

    宋·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一书中,记载了“梅花汤饼”的做法。其法曰:“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分铁凿如梅花样,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一食,亦不忘梅。”

    其实,这就是一种近乎今人煮“面片”的吃法,只不过,那“面片”,真是太过讲究了:不仅以白梅花做食材,还要将“面片”制作成梅花状,融入檀香的味道;煮熟后,再放入鸡汤中,就食。梅花汤饼,在檀香的郁香中又透出梅花的幽香,再加上鸡汤的鲜美,自是“一食,亦不忘梅”了。

    食梅花,源于对梅花的喜爱,宋人可以说是爱梅成风。这种对梅花的喜爱,甚至于影响了邻国日本。我们还可以看出,宋人食梅花,似乎总忘不了“雪”,这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美食相融的极佳表现。雪清梅香,各具特色,但若二者相融,却是互相补益,相得益彰。

    以之做成美食,自然也“美食”生辉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03版:要闻
   04版:要闻
   05版:关注
   06版:经济
   07版:民生
   08版:国内
   09版:国内
   10版:国际
   11版:卫生健康
   12版:副刊
   14版:粤桂琼十三市报业联盟专版·贺州
   15版:教育周刊
   16版:海南金融
冬天里的春色
摁响春天的门铃
叩开腊月的门
他乡
久别重逢
家乡的地花鼓
“食梅”之雅
我站在孔望山上眺望黄海
三种“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