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副刊·阳光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跨海·跨年 久久不见海口见”——海口跨年狂欢季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20年的简单心愿
天涯诗海
品读古诗迎元旦
元旦
路上有桥
日历
故乡的火笼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0年1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的火笼

        □ 董国宾

    雪瓣起舞时,我就想起故乡的火笼。火笼里暖亮亮的小火光,如过年的爆竹,炸开了过往的记忆。那又称作烘篮的小火笼,一如漫天飞舞的雪花,塞满旷野一样敞开的心怀,那是寒凉中的一股暖意,亦是我的童年。

    远去的童年里,严寒裹紧大地,山洼洼一片冰封,低矮的小山村安静地躺在山脚下,乡亲们在寒岁中打磨着走过来的一个又一个浓浓的乡间时光。安静的冬天,一个个忙碌的影子行走在山麓、村洼,安居舍下的日子,乡亲们便围火取暖,临寒而欢。岁月的那头,简朴的乡村生活中,乡亲们冬日御寒常用之物便是火笼,这也是故乡家家必备的取暖工具,相伴各家各户度过一个又一个严冷的冬天。

    火笼,又叫烘篮,是一种用竹篾编织而成的灯笼形器具,内装一个花盆似瓦盆,上方有一弯形手柄。状如竹篮,可提可放,简易实用。每到隆冬霜冻时节,乡下天气特别寒冷,人们手脚冻得红肿发木,于是将烧得红红的木炭放入火笼瓦盆内,大人小孩提着火笼就可以取暧了。

    在故乡,这种随手可提的火笼,人人都爱之甚切。那些可爱的小孩子,手拎小一点的火笼在屋子里来回走,一会儿又跑出屋子四处玩耍去了,小火笼却如影随形。家乡做火笼的篾匠实在不少,他们还在外壳编上诸如“年年有余”“风调雨顺”“恩恩爱爱”之类的吉祥话,原本人见人爱美观实用的取暖工具,又增添了丰厚文化的内涵和生活艺术。说起来,故乡的这取暖之物,还是一种艺术品呢,不由得让人迸发出民间生活的美感来。

    生活中,火笼不仅可取暖,乡亲们还用来烘干衣物。阴雨天气里,冬洗的衣服无法晾晒,山村人家便取来放在大一些的火笼上烘烤。有小孩子的人家,火笼用途更为广泛,小孩子的尿布几乎天天置于火笼上。那些年月里,火笼是乡下生活不可或缺的器物,家家户户随处可以见到这既可御寒,又可作为它用的火笼。

    往旧时光里一步步走去,火笼给我的童年送来了暖意,还在冬寒中带给我浓郁的色彩与欢乐。冬夜里,尚未长大的我拿了一块小红薯,转身投进火笼的瓦盆里。小瓦盆吐着火光和热气,我坐下来一会儿取暖,一会儿跳到屋子的另一头,着急地等待着即将入口的烤红薯。疼爱我的娘将两个小金桔,送进火笼煨热后,再掰开来一瓣一瓣塞进我的小嘴里,记忆中被寒冷拉长的冬夜短暂又快乐。

    火笼在岁月里扎了根,小山村便成了火笼的家乡。秋草还黄的时候,山村里篾匠们便忙开了。为驱赶即将临袭的冬寒,他们像往常一样,在一条踩过来的路上,又开始妙手编织火笼了。小山村人家不多,编火笼的篾匠个个都是行家。火笼形状,更是可观可赏,有灯笼形、葫芦形、南瓜形,还有球形、直筒形等多种样式。诸多精美的火笼,是小山村凛寒中的温暖,更是山里人家的智慧和用心。

    从岁月里走出来,再回到岁月中,我又看到了故乡的火笼。故乡的火笼在雪花起舞的时光里,从指尖上跳下来,捎来了童年的欢乐,滑过眼帘,醉入我的心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跨海·跨年 久久不见海口见”——海口跨年狂欢季
   03版:要闻
   04版:要闻
   05版:民生
   06版:海口园林环卫
   07版:卫生健康
   08版:国内
   09版:国内
   10版:国内/国际
   11版:副刊·阳光岛
   12版:文体
2020年的简单心愿
天涯诗海
品读古诗迎元旦
元旦
路上有桥
日历
故乡的火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