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自贸港
 
标题导航
浅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机关党建应 发挥好表率作用
微言漫谈
微论摘要
深化“六治”专项活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海口日报》 理论版征稿启事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0年6月1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六治”专项活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陈纯英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海南省深入推进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不仅要让贫困群众实现物质脱贫,改变落后面貌,还要积极探索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增强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与稳定脱贫动力,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两促进”“双同步”。开展治懒散、治酗酒、治私彩、治浪费、治不孝、治脏乱等“六治”专项活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确保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是高质量打赢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关键。

    一、深刻认识“六治”专项活动的意义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中“志智双扶”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我省深入推进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紧紧依靠贫困群众这个脱贫的主体和内因,通过“思想教育、警示转化、示范引导”等外因的精准帮扶,“志智双扶”、教育引导、道德法治惩戒,让脱贫困群众增强能力、树立信心,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摒除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持续稳定脱贫的精准性、实效性。几年来,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许多贫困户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顺利脱贫,但还是有少数贫困户对象把脱贫攻坚看做是各级政府和干部的事情,没有认识到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体,“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识不强,把贫困当招牌,“不想脱贫”“不愿脱贫”“不会脱贫”的现象明显。

    “鸡蛋从外打破是一盘菜,从内打破将是一个新的生命”。因地制宜创新“六治”工作机制,坚持由内而外“扶”,由里而外“富”,才是最管用、可复制的脱贫攻坚之道。通过确定“六治”治理对象,精准帮扶转化,坚持依靠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扶能相结合,坚持脱贫与防返贫、强保障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起来,提振脱贫致富精气神,真正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二、深入分析“六治”专项活动的存在不足

    从2019年10月开始,海南省印发《关于开展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的方案》,开展为期半年的试点工作。2020年3月在全省全面铺开重点人群“六治”专项活动,明确总体要求、工作措施、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截至2020年5月底,海口市“六治”专项活动,确定治理对象51户。然而,由于“六治”专项活动属于思想教育工作,务虚易务实难,深入推进工作不够扎实,困难重重。

    1.思想认知不到位。少数单位思想认识没有统一到“六治”专项活动政策文件提出的明确要求。“六治”专项活动在市县打赢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下,相应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打赢脱贫攻坚作战大队、中队和小队积极推进下进行。直接领导责任为市县打赢脱贫攻坚作战大队、第一责任人为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书、直接责任人为治理对象帮扶责任人。

    2.工作推进力度不大。大多数单位没有认真按照文件要求每个镇选择1-2个重点村开展试点,没有形成有效的试点经验,开展“六治”专项活动有提法、没有做法;有工作布置、没有台账记录;有治理对象名单、没有警示转化指导员;从省的“六治”专项活动要求看,只是完成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不愿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因地制宜的好做法经验。总之,没有形成创造本地特色的经验做法。

    3.宣传氛围、思想教育、创新亮点不明显。对开展“六治”专项活动宣传报道不够,积极主动挖掘不等不靠、努力脱贫的身边人和身边事,现身说法,提高贫困户的觉悟不够;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有效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不多,开展脱贫攻坚对标大讨论,组织贫困群众感恩教育活动,破解等、靠、要的思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够。

    三、深化“六治”专项活动的对策措施

    1.强化思想扶贫,重塑贫困群众脱贫信念。脱贫攻坚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扶贫这个根本。注重将贫困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技能培训作为今后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扶贫行动,注重伦理道德教化、技能培训和行为改造。通过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传统精神文化,开展贫困户军训、扶贫励志宣讲活动,着力推动贫困户转变思维方式,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引导贫困户树立谋发展、想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激发自身发展动力。通过开展移风易俗,用先进文化扶志。坚持用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让贫困群众树立起不惧艰难、战胜贫困的坚定信念。要用文明习惯促“变”,完善村规民约,推行道德红黑榜,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让贫困群从一点一滴的“小变化”最终积累成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2.改进帮扶方式,优化制度设计,发挥贫困群众参与的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一定要改变替贫困群众大包大揽的观念,让贫困群众以主人翁的态度全面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当中,发挥好主体能动作用。在产业、就业扶贫扶持政策上,不要搞一刀切,实行“量身定制、精准施策”。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创新,要体现差异化、奖补性,激发其参与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贫困户的评比、考评制度,将“六治”和产业扶贫分红结合起来,提倡“奖勤罚懒”,创设贫困户内生动力基金,对产业发展好、就业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贫困户,给予一定的政策或物质奖励。建立完善村规民约、道德红黑榜等道德约束机制,将“等靠要”思想严重、好吃懒做、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的贫困群众列入治理对象,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实施惩处,激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意识。

    3.加大宣传力度,典型示范引导,增添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决心。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示范、能人带动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要针对性加大贫困地区致富能手的培训和扶持力度,通过资金、项目、政策的支持,为典型成长创造条件,鼓励致富能手发展因地制宜的脱贫项目,通过示范和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要深入挖掘典型的精神内涵和脱贫经验,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扩大典型的影响力,扩大示范引领效应。

    4.拓展脱贫攻坚电视夜校平台,增强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脱贫攻坚电视夜校是我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巩固提升电视夜校收看收听“钉钉”即时通讯系统,组织课前15分钟讨论学习活动,接续巩固和拓展夜校的教育成果,推进电视夜校常态化运行。紧扣当前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形式和任务,进一步深化“电视夜校+”培训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多种教学方式,充实培训内容,推行“夜校+讲座+实用技术+送教”等模式,组成夜校讲师团,主动到基层开展“送教”“送培”,结合农村的实际,让电视夜校成为扶志扶智的好帮手。

    5.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精准选配村“两委”班子,切实把村级组织建成强有力的一线指挥部。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及时调整撤换不适合的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选好用好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分级分批培训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员,重视做好党员关怀帮扶工作,切实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激励贫困群众经济、精神双脱贫。

    (作者系海口市委党校副校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自贸港
   04版:要闻
   05版:时评
   06版:理论
   07版:民生
   08版:国内
   09版:公益
   10版:国际
   11版:副刊·阳光岛
   12版:文体
浅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机关党建应 发挥好表率作用
微言漫谈
微论摘要
深化“六治”专项活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海口日报》 理论版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