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自贸港·关注
 
标题导航
把社区打造成幸福生活的共同体
公园分类管理 市民各得其乐
别让“匿名提问”沦为“社恐”保护色
成功破获
“限塑”不能止于“堵”
启“特色课程”之舟 扬“素养培育”之帆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1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匿名提问”沦为“社恐”保护色

    “年度歌单里排名第一的是哪首歌?”“未来十年你的人生规划?”……最近,这种别人能够匿名向自己提问的“提问箱”越来越得到年轻人的钟爱。只需要在朋友圈或是微博发出一个提问链接,便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匿名提问,问题类型涵盖了学习、生活甚至是隐私的方方面面。

    (1月4日《扬子晚报》)

    据悉,“匿名提问箱”的玩法相对比较简单,注册后,将自己的页面分享到朋友圈或是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的露出页面里会有“快来匿名向我提问吧”这样的提示,你的同学或是朋友就可以来匿名提问了。

    无论是释放好奇还是解答困惑,可以看到的是,“匿名提问箱”正在为当下的互联网社交建立全新的互动关系。确实是如此。借助“匿名提问箱”年轻人在这里宣泄情感,释放秘密,也感受着“来自陌生人的关心”。

    不过,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匿名提问”会沦为“社恐”保护色。毕竟,正如媒体指出,除去释放好奇和坦诚交流的功能,匿名提问箱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它的“安全距离”属性,解决了当下年轻人的一大社交困惑——社交恐惧症。具体来看,匿名提问箱的确给很多人提供了“想说但说不出口”的机会。

    上述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毕竟,“社恐”在年轻人中一定程度存在。此前,中国青年报联合中国社科院、社交平台探探发起的调研显示,收回的超4000份有效问卷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而“匿名提问”这样的与人打交道方式,难免会为“社恐”助力,甚至成为“社恐”保护色。

    专家的提醒值得重视。比如,“匿名提问箱”容易让人产生对“匿名社交”的依赖。而“匿名”方式解决问题,也是一种不够自信的表现。如果长期依赖网络,没有线下的“面对面社交”,难免让与人“打交道”成为难事。从这些层面来讲,通过这种匿名的方式虽可以与他人建立沟通,但却不应对其产生依赖性。

    综合而言,“匿名提问”虽有趣,但也只能当做一种游戏来对待,更需避免让“匿名提问”沦为“社恐”保护色。当然,对于个人而言,也应该注意自身社交技巧学习不足、经验不够、缺乏社交自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改进,谨防自己的“交流”能力退化。所以,对“匿名提问箱”新玩法,虽可参与但却不必当真。         □杨玉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自贸港·关注
   04版:要闻
   05版:民生
   06版:时评
   07版:卫生健康
   08版:综合资讯
   09版:国内
   10版:国际
   11版:体育
   12版:粤桂琼十四市报业联盟专版·北海
把社区打造成幸福生活的共同体
公园分类管理 市民各得其乐
别让“匿名提问”沦为“社恐”保护色
成功破获
“限塑”不能止于“堵”
启“特色课程”之舟 扬“素养培育”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