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要 闻

03版
自贸港·关注
 
标题导航
海南跨境双园区全球商品交流合作分享会海口举行
线上线下齐发力 搭起致富“连心桥”
项目落到村 石斛“爬”上树
海南2021年高招艺考1月9日开考
乡村“鸡司令” 脱贫奔小康
像螺丝钉一样“钉”在乡村脱贫一线
海口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公开征求意见
《辛丑年》特种邮票发行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1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螺丝钉一样“钉”在乡村脱贫一线
——记海南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个人刘平
刘平(左)在金堆村脱贫户冯所勇的地里查看瓜菜种植情况。 本报记者 曹马志 通讯员 唐其良 摄

    从到乡村振兴工作队报到第一天开始,他就像螺丝钉一样深深扎进乡村,全心全意在脱贫攻坚一线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

    他将贫困户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贫困户孩子上学缺学费,他想方设法筹措;扶贫产品滞销,他帮助联系爱心企业和市民打通产品销路;贫困村缺主导产业,他和同事一块想出路,终于引进企业,全力协助产业项目落地见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他就是海南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个人、美兰区大致坡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刘平。

    □本报记者 曹马志

    进村入户 用心为民解忧

    “把心放在贫困户身上,用情用力帮助他们拔穷根。”2019年2月,在美兰区委宣传部任科员的刘平被选派到大致坡镇乡村振兴工作队,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当做“村里人”,进村入户送政策话家常,和贫困户成“亲戚”,摸清致贫深层次原因,“一户一策”定制脱贫计。

    大致坡镇金堆村脱贫户郭泽义一家四口人,多年来他与妻子在家务农,偶尔外出打零工,赚来的钱大部分用于大女儿治病开销。从前一家的人均年收入仅2100元,且居住的房子老旧破损严重,日子过得艰辛。

    “精准扶贫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多亏了阿平和工作队队员的帮助,我们的日子更加红火,儿子顺利读上大学。”郭泽义说,2018年7月儿子郭仁昭顺利考上大学,但每年1万多的学费却成了“拦路虎”。得知情况后,刘平第一时间向帮扶单位、村党支部发出爱心助学倡议,迅速筹集了7000元爱心助学金,为郭泽义一家解决了燃眉之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刘平说,在精准扶贫政策帮助下,郭泽义一家摘掉“穷帽”,不再担心看病费用,住进宽敞的房子,孩子上了大学,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越过越幸福。

    因地制宜 培育扶贫产业

    “脱贫攻坚离不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产业兴旺才能行稳致远。”刘平告诉记者,他刚驻村时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金堆村是海口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缺水、撂荒地多,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产业发展滞后。为此,刘平主动与驻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符仁海汇报,配合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唐其良等人,大力扶持和引进现代农业企业,盘活闲置地,建立莲花、丝瓜、百香果等多个种植基地,建设美丽乡村,为数十名贫困户和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年产值近千万元,带动脱贫致富。

    刘平积极参与每周的电视夜校,与贫困户一边聊家常,一边咨询农产品种植养殖情况,及时了解贫困户当前面临的难题,全力为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路难的问题,一桩桩民生实事让贫困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刘平还常常自掏腰包购买扶贫产品,一年多累计购买了价值一万多元的扶贫农产品,工作队队员与村民常称他为“消费扶贫达人”。截至目前,他还在省内外各大媒体平台发表共计300余篇新闻稿件,将乡村脱贫致富“好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自贸港·关注
   04版:视 觉
   05版:要 闻
   06版:民 生
   07版:国 内
   08版:国 内
   09版: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
   10版:国 际
   11版:文 体
海南跨境双园区全球商品交流合作分享会海口举行
线上线下齐发力 搭起致富“连心桥”
项目落到村 石斛“爬”上树
海南2021年高招艺考1月9日开考
乡村“鸡司令” 脱贫奔小康
像螺丝钉一样“钉”在乡村脱贫一线
海口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公开征求意见
《辛丑年》特种邮票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