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海口评选出一批党建工作创新案例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评选出一批党建工作创新案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精神,推动党建工作制度集成创新,中共海口市委组织部于近日开展党建工作创新案例评选工作。通过征集、初筛、评审、审议、公示等环节,一批特色鲜明、实施效果较好的制度创新案例脱颖而出,涉及基层党建、干部选拔任用、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领域,是近年来海口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径、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为总结交流全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切实提高全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现将获评最佳案例和优秀案例的案例摘编如下。

    最佳案例(3个)    

    优化离岛免税购物环境

    打造自贸港大型消费商圈党建共同体

    ——琼山区日月广场商圈党建案例

    中共海口市琼山区委组织部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加快推进,离岛免税购物成为海南新的消费热点。琼山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结合服务保障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总体要求,于2019年10月23日成立日月党群中心,于2020年10月14日成立日月广场商圈党委,以优化系统架构、优化人才融合、优化联动机制、优化服务体系、优化科技引领等“五优化”为载体,实现提升组织共联能力、提升队伍建设能力、提升资源共享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共同发展能力等“五提升”目标,努力将日月广场商圈打造成高标准、高质量、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消费商圈党建共同体新标杆。一是通过构建“大党委”格局,明确商圈党组织设置,整合日月广场、海口免税店、海口海关、琼山消防、省博物馆等27个党组织386名党员的力量,同时以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商圈内纷纷成立联合团委、联合妇联,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二是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定期收集、整理和解决商户、群众的需求和困难,让商圈中的企业、商户、员工进一步感受到党的关怀。三是通过设置政务服务机、集中审批事项服务区,推进“一窗受理”“24小时审批服务不打烊”等便民举措的落实,助推公共政务服务更便捷。四是通过融合街道、机关等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力量,以商圈需求清单为导向,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活动,助力构建高品质消费服务环境。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无小区”

    ——龙华区国贸大院案例

    中共海口市龙华区委组织部

    国贸大院位于金贸街道龙华南社区,共有19栋楼768户居民,国贸大院党委下辖5个党支部116名党员。近年来,国贸大院党委立足城市基层治理,坚持从创新入手,从制度着眼,从服务着力,推动国贸大院由过去的无物业、无主管、无安防的“三无小区”,逐渐向物业共管、事务共理、安防共治的“三共小区”转变,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无小区”上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实践路径。一是创新组织设置,组建国贸大院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小区党建联盟,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国贸大院中整合成立5个党支部,实现党建引领,凝心聚力,着力打造城市治理的“桥头堡”。二是推广“三级民情议事厅”和建立协商民主议事工作平台,进一步夯实自治管理成效,实现民主协商、和谐共治氛围。运用“互联网+”技术,有效整合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内容实现创新治理。三是建立“党建+12345”联动机制和24小时为民服务机制,推行“双卡四清单”工作法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切实提升小区治理成效,将服务细化,惠民利民。四是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引导小区各楼栋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实现“单位共驻、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用强大的组织力有效化解社会治理问题。

    坚持党建引领 共促乡村振兴

    ——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案例

    中共海口市秀英区委组织部

    2018年4月13日以来,施茶村党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嘱托,以党建为统领,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一是夯实支部建设,开展党员“亮身份、亮作为、亮承诺”和挂牌“共产党员户”等活动,培养双带能力强的党员。建立党员帮扶联系户制度,将全村834户村民分成80个固定联系组,由支委带领党员和村民代表挂钩联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定期公开党务村务,接受村民监督。二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成立施茶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施茶乡贤协会、村民议事会、村务协商会,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乡贤服务”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形成了党建促和谐、民谣唱法治、乡贤化纠纷人民调解新模式。三是聚集优秀人才,搭建了互联网农业小镇青创中心、火山口众创咖啡厅等创业交流平台,吸引在外打工的青年返乡创业。成立海南胜嵘(石斛)中药资源研究院,柔性引进17名高层次人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9名,博士6名,建成了集“产学研”为一体的高科技生物有限公司。

    优秀案例(7个)

    探索“一屏一微”云端党建新模式

    ——市税务局机关党建案例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海口市税务局委员会

    海口市税务局党委运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打造集党务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为一体化的党建工作信息管理平台,为党建管理和组织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数字化依据,实现党建工作标准化、科学化、便捷化。一是注重平台设计,信息管理平台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基础,选用先进的技术架构、成熟的产品以及科学的运维模式,为党建工作提供全面服务。二是建立“云支部”,将所属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定位在网格中,党组织活动随时可查,党员动态一目了然,让组织管理从线下延伸到线上,真正体现了“党组织就在身边”。三是推进“微学堂”“微故事”“微相片”“微电影”“微考核”等五微活动,并将活动成果上传平台,实现教育、宣传、交流的内部循环。自平台上线运行以来,该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充分释放,组织力、执行力、创造力全面提升,初步实现了简化流程、服务中心、提高效率的目标。

    党建引领促发展 重点项目添动力

    ——美兰区重点项目案例 中共海口市美兰区委组织部

    美兰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把党建工作与江东新区建设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一是党支部建在项目一线,坚持“项目建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理念,先后在各重点项目建立临时党支部11个。二是党员干部奋战在项目一线,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抽调优秀干部组成若干工作组进驻江东新区建设一线。三是党员群众支持在项目一线,坚持用项目检阅党员,在征地拆迁等工作中,以党员大会的形式组织党员率先签约,形成党员带头、群众支持的良好局面。四是先进典型树立在项目一线,选树郭义环、唐硕、符梁娜、李滋华等一批江东新区建设先进典型。五是提拔重用聚焦在项目一线,激发党员干部投身一线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18年以来,73个基础性、先导性、示范性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江东新区“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提质升级,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提供更全面、更强劲的支撑。

    “资金奖励+跟踪孵化” 培育乡村优秀人才

    ——龙华区人才工作案例 中共海口市龙华区委组织部

    龙华区注重强化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引领作用,推动出台了鼓励和扶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实行“资金奖励”和“跟踪孵化”并重,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通过政策实施,打造了一支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持续带领更多农民脱贫致富。一是建章立制,先定规矩后办事。2019年6月,龙华区委审议通过《关于鼓励和扶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试行)》,规定通过集中申报和评审,对辖区各镇从事农业领域创新创业人员,择优进行扶持。二是严格评选,确保帮扶精准化。组成评选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海南大学、省农科院和相关行业机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开展书面评审和实地评审,确保选出真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带动强的优秀人才。三是持续跟踪,全天候贴身服务。针对获评人才产业发展、个人特长等方面不同情况,由市场营销、农业技术、区域规划等方面专家组成团队,为他们制定个性化拓展帮扶方案。

    培育电商人才 助推脱贫攻坚

    ——秀英区永兴镇电商扶贫案例 中共海口市秀英区委组织部

    秀英区坚持把电商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成立永兴镇电商扶贫中心,积极培育农村电商骨干人才,依托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电商扶贫,有力地助推了电商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在永兴镇电商扶贫中心建成海口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海南网红直播基地等站点,打造海南首个线下消费扶贫馆。二是瞄准本地特色,创新“电商+旅游+扶贫”模式,打通社区供应链,与海口700多家社区达成合作,成功推出4条海口乡村生态游精品线路、6条黄皮采摘路线,以及永兴火山鸡、火山鸡蛋、火山莲雾、火山番石榴、火山荔枝王等系列特色火山农产品。三是灵活培训方式,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以高校毕业生、农村青年、返乡务工人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为重点,采用“互联网+人才培训学园”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电商培训。

    乡村振兴作贡献 乡土人才打头阵

    ——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案例 中共海口市农业农村局党组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盯育才、用才、爱才三个环节,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步规划、同步投入、同步推进,积极探索推行“农业农村人才+N”培养模式。一是推行“农业农村人才+站点基地”模式,全市建立9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站,对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开展现场教学、专业培训,打通农业农村人才成长“快车道”,培养了王杰、郭文旭等多人入选“南海乡土人才”。二是推行“农业农村人才+合作社”模式,鼓励支持农业农村人才牵头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提升抱团发展和带动群众致富能力。三是推行“农业农村人才+产业品牌”模式,鼓励支持农业农村人才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成功推出“石山黑豆”“石山壅羊”等火山特色产品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突出“三个一线” 锻造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

    ——龙华区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案例 中共海口市龙华区委组织部

    龙华区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新形势新要求,突出“一线工作法”,强化在一线大力发现、培养、使用年轻干部,激励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担当作为、磨砺成长,切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一是突出以一线发现培养为基础,创新采取“双推双考”(“双推”即单位党组织推荐初步人选和组织部二次推荐入围面试人选,“双考”即素质能力考试和组织考察)和“理论考核+实地调研”的方式,发现储备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二是突出以一线强化实践锻炼为重点,把基层一线和关键吃劲岗位作为优秀年轻干部墩苗历练的主阵地,促使年轻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节奏。三是突出以一线选准用好为根本,创新采取“一线四考”(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实行近距离实地考、一贯表现同步考、组织群众联合考、实绩成效综合考)选拔模式,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实际表现进行跟踪纪实、准确研判和综合评价。

    党建引领促脱贫 特色产业谋发展

    ——市统发公司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案例 中共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促脱贫,特色产业谋发展”的理念,创建“党建+产业培育”模式,通过结对共建、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带动、产业基地支撑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注重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和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与当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石山施茶“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和清泉黑山羊“公司+基地+扶贫户”“公司+能人+扶贫户”模式,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三是积极培育“能人”,建立小微企业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田教授”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出了“丝瓜能手”谢圣明、“羊教授”卢照武等脱贫致富带头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自贸港·关注
   05版:美兰•回眸十三五 逐梦自贸港
   06版:专题
   07版:要闻
   08版:民生
   09版:国内
   10版:国内
   11版:国际
   12版:文体
海口评选出一批党建工作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