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副刊·阳光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 闻

02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3版
要 闻
 
标题导航
云中花瑶
秋天,金黄与蔚蓝
寒露吃蟹
愁嫁
竹笛
家常菜
中国面容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中花瑶

    □ 俞 胜

    早就从湖南怀化同学的口中听说过“花瑶”的神秘,他们生活在雪峰山深处、海拔1300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中,如今人口不足两万人,有着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却不奉“盘王”为鼻祖。因服饰色彩艳丽,特别是女性挑花技艺异常精湛,因此被人们称之为“花瑶”。

    这次,有幸参加“红色雪峰山创作之旅”活动,在入驻雪峰山千里古寨,参观了枫香瑶寨后,对“花瑶”的服饰和独特的生活习俗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初步的了解,是表面的、浅显的、浮光掠影的。善解人意的主办方洞察了我们的心思。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日,安排我们驱车两个多小时,从位于溆浦的千里古寨来到位于隆回的崇木凼村花瑶古寨。走进花瑶的生活中间,感受他们的生活风貌。云朵在山间盘旋,一路尾随着我们。

    “世上的米酒万万千,哪有我瑶山的米酒甜,捧起竹筒我喝一口,喝在口里醉三年……”不善饮酒的我,躲开捧着酒碗、在村口欢迎我们的花瑶阿妹。广场上身着民族服装的花瑶小伙子和阿妹跳起了风情浓郁的舞蹈。小伙子们头缠黑白相间的方格头帕,上身穿着黑底红布边绣有民族图案的马甲;阿妹们则身穿素白或靛蓝色镶着的红布边的对襟衫,下着挑花的筒裙,头戴红黄两色编织的头饰笠,头饰笠上垂着齐腰的彩色丝线。

    凼,读作:dàng,主要的字义是指塘、水坑,从字面上来理解,“崇木凼”就是指一个敬重树木又有池塘的地方吧?

    崇山峻岭间的池塘应该是座稀罕物,不知道当年崇木凼的“凼”指的是如今的哪座水塘?反正这崇木的传统却绵延至今,且还将绵延下去。这一座小山高不过百米、方圆仅里许,古树却成林——崇木凼人称之为“古木岗”。山脚下,有一块光绪九年腊月二十八日立的石碑,岁月的风雨已经磨灭了碑上的其他文字,但磨不灭“永远蓄禁”的字样和立碑的时间。领着我们往古木岗走的花瑶小阿妹说,“寨不离树,树不离寨,树是我们花瑶同胞和古寨的保护神。有花瑶的地方,必有古树。”

    从植被茂密的雪峰山走来,见惯了不少参天古木的我们,古木岗的古树似难吸引一双双挑剔的目光。但领着我们参观的小阿妹介绍,在这方寸之地的“古木岗”,光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枹栎树就有一百多棵,其中树龄最长的已达一千六百多年。一千六百多年前,那是公元400-500年的时候,应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吧——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我突然想,花瑶的先祖是不是就在那个时代为逃避战乱才进入这大山深处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们在古木岗感觉到在花瑶的眼里,棵棵古树都是有灵气的,棵棵古树都是神灵的化身。你看,那两棵树干底部紧密相连的白桦和水青冈,就叫“夫妻树”;那一棵横卧在石头上、茂盛的枝条遥指天际,仿佛在期待着谁的归来,就叫“痴情醉汉”……花瑶同胞把古树当成与自己一样的生命,领着我们参观的小阿妹介绍当地小孩有拜古树为父的习俗。可惜我们来的这天,没有机缘见到。

    花瑶古寨在村口的另一侧,距离古木岗大约只有三四百米远。青山掩映下,黛瓦木屋,让人顿生古意,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来到了一个“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久远时代。我们在欣赏着古寨的风貌时,一位生活在寨子里的老阿婆也在静静地欣赏着我们,黧黑的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我们也成了她眼中的一道风景。

    翻过古木岗,去看花瑶的婚俗表演吧——婚恋习俗是民俗活动中最绚丽多彩的一部分,不了解这个民族的婚俗,你永远都不会走进这个民族的生活深处。婚俗表演虽然无非都是展现青年男女的两情相悦,表达人们对生命的延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花瑶婚俗的确有许多独特的地方:两情相悦的青年男女首先偷尝了禁果,再由男方家长委托“媒公”向女方家长提亲;男子汉的“媒公”能说会道,手里提着一支长长的旱烟袋,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不管在订婚仪式还是在后面的迎亲仪式上,都有一道惩罚媒公的游戏:阿妹们手捧湿泥撵着夺门而逃的媒公,边抛洒着泥巴边唱“最坏的就是媒人公,我们姐妹朝夕相处,从不分离,却被他们一个个骗走了。”婚礼的高潮是“蹾屁股”,热情的举办方邀请参加婚俗表演的我们双手背在身后,坐到联成一条线的一张张长条凳上,花瑶阿妹们一个一个排成串走过来,边走边在我们的腿上使劲地蹾屁股,有人被蹾得疼了,惊呼着跳了起来,婚礼现场的气氛热烈而粗犷。

    晚上入住山背星空云舍,天上下起了小雨,星星都藏到了云层里,窗外的远山黑黝黝的,耳边似乎还回荡着花瑶阿妹甜美的歌声,一夜甜甜入睡。

    早晨,刚拉开落地窗的纱帘。一幅绝美的风景画闯入眼帘:眼前黛色的山峦间有两朵飘拂的白云,白得如两条纯洁的哈达一般;近处一层层的梯田,田面如镜,弯弯曲曲的田埂一层一层地往山下蔓延。这幅画,雄伟、壮丽、灵动,任是任何丹青高手也画不出,画出来的,也只能画出它的皮毛,皮毛也是表面的、浅显的、浮光掠影的。

    那在山峦间飘拂的两朵白云,缓缓移动着,那么缓缓的,那么不紧不慢的,一朵相距着另一朵,保持着不即不离的距离。恍惚间,我觉得它们就是花瑶。不是吗,当年的他们被迫逃进深山野林,刀耕火种,一代一代地遵守着祖先留下的规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日子不正像我眼前这两朵慢悠悠的白云吗?只是,他们的日子未必能如这白云一样悠然而又从容。

    如果没有党的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如果没有雪峰山的致富带头人,我们怎么可能从遥远的北京走进崇山峻岭的花瑶家乡?生活在这里的花瑶同胞们怎么可能脱离刀耕火种的生活,向世人展现他们独特而又美丽的生活风貌?他们的先祖逃入深山野林,生活进云中的时候,压根儿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的子孙会吸引那么多新奇的目光吧。

    这一天,举行花瑶的“开秧门”传统仪式,耙得如镜倒映着天上云朵的梯田勾得许多来自山外的游客纷纷卷起裤腿,踏入田中扯秧、栽禾,似乎是欢声笑语让山峦腰际的白云也欢动起来,一朵追赶着另一朵,离开我眼前的山峦,又有另外的一朵、两朵从我眼前的山峦间飘出来。它们一定是先前那两朵从山峦那边绕了过来。

    再看那一群群花瑶小阿妹,穿着她们艳丽的服装,撑着一把把粉红色的油纸伞,在一层层、一道道曲曲弯弯的田埂上移动,此情此景,多像一朵朵粉红的桃花盛开在这远古的山野间……

    ( 作者简介:俞胜,安徽桐城人。著有长篇小说《蓝鸟》、中短篇小说集《城里的月亮》,散文集《蒲公英的种子》等。作品入选《新实力华语作家作品十年选》等文学选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特聘签约作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 闻
   0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3版:要 闻
   04版:国 内
   05版:国 际
   06版:文 体
   07版:副刊·阳光岛
   08版:公 益
云中花瑶
秋天,金黄与蔚蓝
寒露吃蟹
愁嫁
竹笛
家常菜
中国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