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副刊·地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扬帆搏浪立潮头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不是闲居 不能究物理之精
东坡在海南24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2年7月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东坡居儋发现松树全身是宝,写短文感慨:
不是闲居 不能究物理之精
◀北京市美协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美术作品《赤壁夜游》。
▲苏东坡好友王诜的传世名作《烟江叠嶂图》(局部)。
▲画家益诚的作品《赤壁夜游》

    “盘点松树,它有利于世的地方多多,要不是闲居,我就不能这么精细地考究物理哈!”距今923年前,大文豪苏东坡在谪居海南儋州时,考经据典,并实际检验,发现南北方的松树均是有益于人的良材,而且用途广泛,不由得发出如此感叹。居儋三年,他利用不用签判公事的大把时间,除了吟诗作词、写字绘画、酿酒交友等,把困窘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还广泛投入到对当地动植物和生产生活方面的各种研究中,其中对植物的考究颇有亮点。他不仅聚焦松树,还探寻沉香、槟榔、黄子木等地方树种的特性和优点,甚至对稻种更是予以关注,彰显出他不浪费时光和不拘泥于自我、热心于大众、学以致用的思想,也凸现了他的达观与创造精神,还给后世展现出了他像一位植物学家致力于科学钻研的形象。

    ■ 本报记者 彭桐 文/图

    A 考究松树 利于世用

    松花、松脂和茯苓,人服用之后都有养生效果。

    松节,不仅煮过了可以酿酒,还可以治愈风湿麻痹的症状,强健腰脚。

    对于松树的根和皮,吃了可以令人皮肤发出香气,而且久了其香味可以传送到下风处数十步以外。

    而吃了松果,血液骨髓可以得到滋补。松果研细熬成膏加入漓酒中,那酒的味道就变得非常醇厚可口。

    至于松明,可以当烛火照明用;而松烟,则可以制墨;那么,松的皮上藓呢,称为艾蒳,可以聚集各种香的烟气。

    ——这是元符二年(1099)四月的一天,遭遇人生最后一次大磨难谪居海南儋州一年零九个月时的苏东坡,在所写的一篇短文中,列举松树有用于世的地方大概11种,“略数其用于世凡十有一”。

    松花又叫松黄,可以入药。松脂就是松树身上分泌的脂状汁液,其流入地下积久便可成为琥珀。松脂在古代深为道家修炼服食者所看重。茯苓是一种菌类,生长于松树根下,古人以为它是松的灵气所结,故又称其为伏灵、伏神。它的形状不定,多鸟、龟等形。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称“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李时珍也说过松节,称它为“松之骨”,而且“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风湿诸病宜之。”

    由此观之,在现代人看来,松树对于世人有用之处远不止11种,但是在北宋时期,既不是专业医学人员,也不是专门从事植物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只是一介文人,仅凭肉眼观察,结合零星史料记载通过自身试验,就能发现并总结出松树全身都是宝,也足以令人对苏东坡刮目相看。

    树根树皮可以入食的说法,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不仅陌生,而且没有人愿意尝试;松明燃火照明也是遥远的记忆,不再听闻有用松节酿酒;人们弄不清漓酒到底是什么酒,当然也不会研磨松果放在任何酒中了;尽管苏东坡夸张地说有长生的效果“服之皆长生”,如今也不可能有人直接服用松花、松脂了;倒是用作药物的茯苓,还有人种植,并进入现代人的生活。

    放在当时社会的情境下,颇为难得的是,作为一名流放天涯的贬官,苏东坡知晓松树的种种之妙,却并没独享独用,而是把其发现和总结,一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广泛传播。这就像他曾从好朋友处求得秘方“圣散子”,虽然承诺绝不外传,但是到了黄州、杭州等地出现瘟疫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向社会公布,把秘方变“众方”,及时拯救广大灾民生命。他收集秘方和研究松树的益处,都是为了用于世,而不独为己,就像他深知并执着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苏东坡专门写松树的短文,载入南宋朱弁的《曲洧旧闻》,后被清代王文诰引进《苏海识余》。《文集·佚文》一书收录该短文,题目为《记松》,并注明:“此文之前,《曲洧旧闻》有‘东坡在海外,于元符二年春且尽,因试潘道人墨,取纸一幅书曰’二十五字”。近人林冠群辑录该文于《东坡海外集今译》中,修订题目为《书松》。

    在这篇仅128字的短文中,作为走过大江南北、足迹遍及当时全国的苏东坡还指出,松木材产自西北的最好,名叫黄松,坚韧程度为木材之冠,“其材产西北者至良,名黄松,坚韧冠百木。”但从谪居儋州的实际情况看,他最钟情的还是“海南松”。

    在这篇堪称“松树赞”史诗的短文中,苏东坡开门见山,开篇即大赞松树有利于世的地方特别多,“松之有利于世者甚溥”,结尾则是他庆幸能把受难的谪居当作快乐闲居,有时间、心情和耐心钻研松树,以致全面精细地考究物理,用他感叹的原话说是,“不是闲居不能究物理之精如此也。”

    B 以树寓人 钟爱良木

    苏东坡不仅由南方的松联想到北方的松,继而将南北松放在一起比照进行研究,而且对居住地附近的树以及海南常见的或特色树木也加以细心琢磨,结果将一种看似“无用”的树琢磨成有“大用”的树。

    元符元年(1098)六月的一天,也就是苏东坡写《书松》的前一年的盛夏里,他在酷暑中写了一首充满盎然情趣的五言诗《宥老楮》。开篇就夸张地说楮树比樗、栎还要高大,对其叶、液、果都进行诗意的描述:

    “我墙东北隅,张王唯老榖。树先樗栎大,叶等桑柘沃。流膏马乳涨,堕子杨梅熟。”

    张王,是用典刘禹锡《葡萄歌》里的句子,形容茂盛。老榖即老楮,《本草纲本》中载:楮实,一名糓实。这段诗的意思用今人的话说就是:“我住处围墙的东北角,长着一棵茂盛的老楮。这树比樗、栎还高大,叶子跟桑柘差不多。流出的汁液像马乳般白,掉下的小果子像熟透的杨梅。”

    接下来,苏东坡就自问自答,说为什么在这样一丈方圆的地方,会生长出这么不成材的树木?“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把它砍掉,不仅可以得到一车的木柴,而且腾出的空地还可规划种下松菊观赏,“蹶之得舆薪,规以种松菊”。

    可是,苏东坡诗笔一转,就将他的发现与总结出的糓木的用处,起码有五六条,一一列出:树皮可以造成“蔡侯纸”(我国造纸术发明人东汉蔡伦造的纸),果子可以药用,载入黄帝时期的《桐君录》 ;该木料不仅可以漂洗黄丝,使其变得素白,还可以清洗人的颜面,使黑脸变成白玉;截成树桩或劈成木块,只要洒上水灌湿还可以生出木耳;就算它的残枝剩叶也可以当柴烧,远远胜过蜡烛而光焰照人。

    正是因为楮树对人的生理和日常都有较多的潜在用途,虽然它的根基是孤独无依的,看起来也卑微鄙陋的,苏东坡老先生还是决定丢弃斧头,换持毛笔,激情为它赋诗,让老楮活一命的德与怨可以相赎,“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投斧为赋诗,德怨聊相赎。”这就是诗题的意思,放过老楮一马,宽宥它无罪,让其继续好好活下去。

    苏东坡喜欢庄子,庄子有篇寓言故事讲栎树能活到一万岁,也是因为是一种没用的散木,做船会快速沉没、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器皿也会很快碎裂。所以木匠对其视而不见,它不仅保全了性命,还无灾无难地长寿。这则寓言不仅仅是在说树,也是说人在现实中,谁不想成为有用之才呢?只是在庄子生活的那个乱世,烽烟四起、各国争霸,需要注意不要沦为世俗标准的工具或奴隶,要懂得“无用,有时有大用”,而且保全自己比成才更重要。

    苏东坡直言直语,虽才华横溢,却一生屡遭小人和政敌暗算,而被戴上“讽谤朝廷”等罪名,被一贬再贬,晚年还被流放在孤岛,虽有满腔为国为民的抱负,而最终却成为“无用之人”。结合他的现实处境,可以说苏东坡有拿老楮作比喻和寄托的意思,将老楮赦罪,也是宽恕自己。

    居儋期间,苏东坡发现“槟榔生子竹生孙”,发现无需夏禹时善酿酒的仪狄到场,在椰林就可用新鲜椰果汁酿美酒;他还将椰子壳交给儿子,一起做成世上独一无二的帽子“椰子冠”,惹人争看。他在海南看到人们腌制所用佐料、状如柑橘实酸的柠檬(俗称“连檬”),想到已故多年好友黎錞,以及给黎起外号为“黎檬子”的博学且诙谐多趣的另一好友刘贡父,便对连檬树青睐有加。

    苏东坡看到当地农家把沉水香当作火烛在庭院里成堆烧,还要把甲煎粉洒进去,使香味掺和,“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和”,认为这是极端奢华浪费,哪里比得上小块地烧,使清烟缭绕、香气氤氲,淡雅如清歌。他把惋惜之情和相关感慨写进《和陶拟古九首》其六中,这是有记载最早珍惜海南沉香的诗作。

    他还把对沉香的全部了解写进著名的《沉香山子赋》里,说作为儋耳、珠崖的奇异特产,沉水香卓然不群,既有金属般的坚固又有玉石般的温润,也如仙鹤的骨相、蛟龙的筋脉,“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对海南沉香最好的赞赏与描述。

    东坡在元符元年(1098)二月,把一个用海南沉香所做的小假山寄给隔海相望的弟弟苏子由作生日礼物,又在第二年二月,把用海南黄子木所做的一根拄杖寄赠祝贺弟弟生日。他发现,虽然世人大多说海南没有好的植物,但是有一种野果名叫黄子的,树身坚强瘦硬又多节眼,简直是天生的做灵寿杖的好料。所以他在送拄杖并写的生日之寿的诗中说,将来想回到故乡,还得靠这根仙人杖,“相从归故山,不愧仙人杞”。由此可知,东坡对海南一些树木多么看重、垂青和喜爱,又多么了解、熟悉和推崇,他不仅具有一双慧眼,还堪称是唐宋以来最爱“海南树”的诗人。

    C 记录稻种 留下史料

    大概在元符二年(1099)五月,早已习惯把谪居当闲居,且颇得其乐的苏东坡,大笔一挥,写下76字的《马眼糯说》,这是篇关于草木性质物理的文章,同时反映出北宋时期海南岛种植水稻的品种状况,给后世研究海南农作物留下珍贵史料。该文为:

    黎子云言,“海南秫稻,率三五岁一变”。顷岁儋人最重铁脚糯,今岁乃变为马眼糯。草木性理有不可知者。如欧阳公言,洛中牡丹时出新枝者,韩缜《花谱》乃有三百余品,若随人意所欲为者,可奇也夫。

    黎子云是苏东坡居儋后结识并交往较多的当地人,住在当时儋城的东南,屋前有个大水塘,附近草木幽深。昌化军使张中带苏东坡造访黎家后,众人都倡议并愿意捐钱在塘边筑屋,作为苏东坡会客讲学之用。后建成,苏东坡给其取名为“载酒堂”,该堂就是今天的儋州东坡书院前身。欧阳公是指欧阳修,其在《洛阳牡丹记》一文中称,他以为牡丹有30多种,而朋友行文称有90多种。韩缜为苏东坡同时代的高官,著有《花谱》一书,但该书未见传世。

    苏东坡这篇短文,先讲黎子云所说,海南的糯稻,大概三五年就要变一次种。前几年儋人最看重的是铁脚糯,这一年才变为马眼糯。正如欧阳修说,洛阳的牡丹不时就会出现新的植枝,韩缜的《花谱》记载牡丹品种就有三百多种,这么多品种就好像是随人意想要的那样。

    苏东坡关注社会现象,喜欢新奇事物,热衷于钻研和探寻奥秘,尤其是跟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他更为在意留心。苏东坡这种性情,从元符元年(1098)十月所写的一篇短文《记薯米》就可得到明证。

    该文说,海南这地方,以薯米为主粮,几乎达到民众饮食的十分之六。就在这一年,当地的稻谷都无收成,民众却不至于粮食困难。什么原因呢?是在于客商的货船刚刚到来,民众有米可买。但是,问题又来了:儋州这里的人们都不知道蓄积粮食,明年客商的船舶回去了,那就要挨饿了,用苏东坡的原话说,即是“然儋人无蓄藏,明年去则饥矣。”

    “我们旅居滞留在这里了,更为担忧,还不知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应对!”这是苏东坡的感叹,有点民间戏说“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当地长期生活的老百姓自己都不着急,他一个贬谪而来的“旅人”倒为他们的来年生存大事心急如焚。“吾旅泊尤可惧,未知经营所从出”。一个“尤”字,足可见他一颗为民真心。

    苏东坡把商船往来的不确定,甚至海岛孤立的地理环境和风浪海况等客观原因都考虑在内了,而且以他的经验也告知世人日常备粮储粮的重要性,因为他在杭州、密州为地方长官时,亲眼目睹过旱灾蝗灾等引发民众饥荒的悲惨景象,他在惠州谪居也经历过台风引发灾害带来困窘的生活。

    苏东坡为官时,当朝廷供应不上,他曾开仓放粮低价供百姓购买,但在偏远蛮荒之地的儋州,他虽是“琼州别驾”,却相当于不杀之罪的“无品官”,无权干涉公事,这也是他为观察到的问题更为忧虑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在该文结尾写道:“故书座右,以时图之”。

    通过对苏东坡在海南生活期间所留文字的梳理,可以发现,他不仅热衷于草木物理的探究,也留意对谷种变换的记录,还注重粮食市场现象等有关民生问题的探究。说苏东坡是文学家、书画家、哲学家,其实还可以添加为物理学家、植物学家、林木专家、美食家等等。

    苏东坡晚年谪居海南,无意而平实地展现了他人生的诸多光华与风采,实现了内心所愿。如他来海南之前所说的一生所学用于实践的道理一样,都是出自真心实意,“平生学道真实意”,也如他离开海南在诗中所言,在这海岛上的经历是他这一生最感奇妙的旅行,“兹游奇绝冠平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扬帆搏浪立潮头
   03版:要闻
   04版:关注
   05版:视觉
   06版:民生
   07版:时评
   08版:国内
   09版:国际
   10版:副刊·地理
   11版:文体
   12版:公益
不是闲居 不能究物理之精
东坡在海南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