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阳光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到处被鳖相公厮坏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3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东坡居儋第二年被逐出官舍,写寓言故事感叹:
到处被鳖相公厮坏

    “歪戴帽插头簪的官儿,竟说诗歌中写火神的字犯了忌,惹得南海龙王大怒,看来到处都被这鳖相公捣鬼搞坏了哈!”距今924年的一天,大文豪苏东坡谪居儋州在写一篇寓言故事结尾时如是笑言。苏东坡不仅晚年专门创作了一本寓言集《艾子杂说》,还保持中青年时期爱好,写下了大量的寓言散文和寓言诗、词、赋等,显示了他作为全能作家的独特魅力和卓越智慧,给后世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和诸多启迪。有趣的是,他把各种鱼类引进寓言,对当时的专制淫威、奸邪政敌、无能文臣等进行挖苦嘲讽,让人在他诙谐幽默、彰善瘅恶的文字中,感受到消逝时空的价值和一颗伟大生命的律动。

    □本报记者 彭桐 文/图

    鳖相公到处使坏

    相公,在我国古代,除了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及对君子、生员、秀才之说,一般在官场上都被认为是指宰相。谁会想到,对于这样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和极为尊贵的称谓,颇爱创意的苏东坡竟给冠以一个姓,使之成为某个或某些人的特指名字。这个姓,竟然还是我国民间几乎人人知悉都会自然发笑的、别名是泥龟和王八之类的鳖。

    这天底下从来没有过的姓和名,被苏东坡堂而皇之地写入一篇题目为《广利王召》的文章中,而且是指像小说里一样起到关键作用的主人公。

    《宋史·礼志》载:“仁宗康定元年(1040),诏封南海国洪圣广利王”。从题目和开篇中言“广利王请端明”,便知这是一篇寓言,就是讲南海龙王召见曾任过端明殿学士的苏东坡。他极尽生花之笔,在文章中大加描绘他的南海龙宫美妙之行。

    他说,他是在喝醉了睡觉时,被鱼头鬼身的怪家伙来告知广利王相邀。于是,他就穿着粗麻布衣和草鞋,戴着顶黄斗笠跟着去,未觉察时已步入水中,眼前豁然明亮,水晶宫殿华丽呈现:骊珠夜光、文犀尺璧、南金火齐等宝物,珠光闪耀,一时让他难以仰视。他接着说,当有两个青衣侍女跟随、佩着宝剑的广利王穿戴整齐走来,他说明自己是贬逐海上的罪人,“海上逐客”,劳烦邀请。当道教神仙东华真人、南溟夫人等都到了,广利王便拿出一丈余的鲛人薄纱,请他题诗。他便边歌边书:“天地虽虚廓,唯海为最大。圣王皆祀事,位尊河伯拜。祝融为异号,恍惚聚百怪……若得明月珠,可偿逐客债。”

    潇洒写完,呈给广利王,众仙人皆伸大拇指,称赞诗文美妙,哪知这时“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坏了好事,一场好戏也就骤然落幕:独旁一冠簪者,谓之“鳖相公”,进言:“客不避忌讳,祝融字犯王讳。”王大怒。余退而叹曰:“到处被鳖相公厮坏。” 戴着帽子插着头簪的鳖相公专搞坏事,其进言称“海上逐客”所谓在诗歌中写火神祝融的字冒犯了大王的忌讳,显然是杜撰的诬陷之辞,而广利王不仅相信,还勃然大怒。写诗者“犯上”之后,也就有苦头吃了,可也只能叹骂使坏者而已。

    苏东坡这则寓言写于他度过“鬼门关”后居儋第二年,即元符元年(1098)。他本来租住在伦江驿的旅馆,哪知把他贬往海南的当朝宰相章惇又派遣广西察访董必实施进一步打击,在雷州诬告其弟弟苏辙强住民舍,又派爪牙到儋州,将他“逐出官舍”。苏东坡与小儿子苏过一时间无处可居,只好偃息在城南污池之侧的桄榔林中,而林中是“海氛瘴雾”“蝮蛇魑魅”,简直无法生存。苏东坡就在这种境况下,“穷开心”地在寓言中寻找不幸的根源,以文自娱。

    清代学者王文诰等分析“鳖相公”说,这是一义两用,鳖与必谐音,喻董必;相公,就是暗喻章惇。因为这些当朝执政者及其奸佞之辈,在以“莫须有”之罪祸害已贬蛮荒之地的“二苏”前,又在衡州将苏东坡的好友孔平仲逼迫致死,还将和“二苏”相唱和的众多“元祐大臣”追贬到各个偏远之地,以及进行各种找茬式的惩罚,所以寓言中说阴森森的“鳖相公”是“到处厮坏”。

    如今,我们佩服苏东坡这则讽刺寓言虽然造语委婉,但是笔锋犀利,像鲁迅所说的能“嘲讽世情,讥刺时病”,在艺术上敷张扬厉,瑰奇肆放,充满冷峻的批判精神,在语言上又杂以戏谑,寓庄于谐,读来让人感情起伏,惊骇不已。

    一蟹竟不如一蟹

    苏东坡以“鳖相公”的出现与出语,喻示他的仕途之路的彻底破灭。他以带有甲壳的爬行动物鳖,具有咬人不放的习性,来讥讽那些以个人恩怨为主而不是以家国为重、专以打击报复为能事的当政贵官。这显然是一种颇具警世意义的辛辣讽刺,令世人沉思。这种以老鳖讽高官的寓言,首次出自苏东坡之手,便被后世传记。

    其实,苏东坡不止一次用甲鱼骂过人,骂的也不只是奸官坏臣,对于是仁人君子的良吏好官,他也会瞅准时机给贴个团鱼的标签,嘲笑一番。对那个敦厚沉实、历时15年隐居洛阳编纂了史学巨著——现存规模最大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是在当宰相时,被苏东坡美美“鳖”过。

    那是在“元祐人”最为鼎盛风光时期。元丰八年(1085),38岁的宋神宗病故,新登基的小皇帝哲宗赵煦才10岁。司马光被召入京担任宰相,苏东坡也从一个八品官坐“过山车”直升到正三品。在史称“元祐更化”的雷霆风暴中,司马光大刀阔斧,将王安石新法全盘否定,连众人觉得可以保留已施行了16年的免役法,也要硬将换回差役法。不少元祐老臣如范纯仁,为保留免役法而苦劝无效,苏东坡也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哪知遇上司马光这铁板一块,也是无功而返。在朝堂上进行一场激烈论战后回到家,苏东坡气犹未消,大呼:“司马牛!司马牛!”

    世人从此知道司马光有个外号叫“司马牛”。天性幽默的苏东坡几乎给朝中所有大臣都起了绰号,这次因为政治观点分歧,给一向敬重的司马光也斗胆“封号”,当时就让不少人大感意外。这件趣事被宋人蔡絛录入《铁围山丛谈》中。而出人意料的是,该笔记还收录了苏东坡给司马光的另一个大绰号“鳖厮踢”:

    苏公一日与温公论事,坡偶不合,曰:“相公此论,故为鳖厮踢。”温公不解,曰:“鳖安能厮踢?”坡曰:“是之谓鳖厮踢。”

    以司马光的学识,不可能不知道“鳖”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甲鱼、团鱼、老鳖,也会知道这种鱼有个习性是,一旦遇到情况,立即一个劲地往泥里钻,还会不顾一切地用后腿乱蹬。他之所以不知“鳖厮踢”,看来确是苏东坡即兴的一个临时发挥,将厮打、踢蹬合称为“厮踢”。

    苏东坡固然爱说鳖,但他也更爱言蟹,他一生所见和所食的各种蟹远比鳖要多,他也爱以蟹事切人事,让那大钳子可钳天地万物的蟹走进他的寓言中。当然,他会把蟹喻作不好的人与物,其中最亮眼的一篇是《一蟹不如一蟹》:

    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扁,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

    既又见一物,圆扁多足而差小,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

    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如前所见而剧小,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也。”

    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这则寓言,和苏东坡所作的“鳖相公”一样,也是讽刺宰相级人物,只不过不是指章惇一个,而是包括章惇在内的一串。按有关专家学者所给的排名,其所讽刺的宋廷宰相依次是:吕惠卿、曾布、蔡确、章惇、蔡卞、蔡京,“都是些每况愈下的投机谗陷,祸国殃民的巨猾蟊贼。”

    此寓言选录自苏东坡晚年创作的寓言集《艾子杂说》,以“艾子”自称。

    个头一个比一个小,“彭越”不如“螃蟹”,“螃蟹”不如“蝤蛑”,等于是说这蟹之家族的宋廷宰相,一个比一个面目可憎,一个也比一个卑劣下贱。苏东坡缘何要用“螃蟹”的形象设喻?有学者解读说,因为“螃蟹”是一种“多足”而“横行”的动物,其意在唾骂当朝宰相都是些“横行霸道”的禄蠹蟊贼。由于对朝廷中“奸佞充斥”表达愤懑之情的需要,苏东坡在《艾子杂说》中创作了一系列“民之大贼,国之巨蠹”,当然“鳖”“蟹”给人印象深刻。

    结合苏东坡的际遇可以看出,这则寓言里含有他对个人不幸的慨叹。他在早年遇文字狱受“乌台诗案”之苦后,虽然心怀国家和人民,但在官场不仅屡遭排挤,而且还连遭贬谪,且一次比一次凄惨,这真像他作为美食家而摆在其人生之宴上的“蟹”越来越差。就像超越个人不幸一样,他通过此则寓言,超越了个人的悲喜与“圈子思维”,展现他更敏锐的观察与更雄阔的思考,更多的则是表明事物越来越坏,不仅人物一个不如一个,在时代方面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透过历史的云烟,抚慰文字的波澜,可见伟大人物落笔时的忧虑。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个“寓言家”,甚至可以说他还是个“预言家”。 

    乌贼鱼弄巧成拙

    苏东坡不仅以鱼类作喻,讽刺权倾朝野的当权人物,他还同样以鱼为载体、用寓言故事嘲讽那些当权派的“打手们”,对其自作聪明的伎俩、施放的烟幕弹等进行抨击与揭示,展示了文字谏世的巨大力量。

    在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1091),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皇帝的老师)的苏东坡不愿深陷党争和小人环伺进行精神折磨的漩涡,自请外放,以龙图阁学士充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州事的任上,写了一篇意有所指的《乌贼鱼说》:

    海之鱼,有乌贼其名者。呴水,而水乌戏于岸间。惧物之窥己也,则呴水以自蔽。海乌疑而视之,知其鱼也而攫之。

    呜呼!徒知自蔽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为识者之所窥,哀哉。

    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仅用67个字,就讲述了一个关于乌贼鱼“欲盖弥彰”、自取灭亡的故事以及写作者的“呜呼”之评。

    弄巧成拙,乌贼鱼葬身鸥腹,这教训怵目。苏东坡写此寓言,是想提醒世人,千万不可卖弄聪明,炫耀自己,以免枉送性命。同时,也警告那些朝廷中作乱的“屑小”们,做了坏事而又施放烟幕,实际上只是欲盖弥彰而已,终归是要露出马脚而被发现惩处的。

    从苏东坡所作的有关说明中可知,他写此寓言也有“聊以自警”之意。一方面,他在朝廷任要职期间,看多了“窝里斗”“耍把戏”和“无中生有”,另一方面他也为自己直言直语、不吐不快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而隐隐忧虑。

    在写“海之鱼”《乌贼鱼说》的同时,苏东坡还写了一篇“水之鱼”《河豚鱼说》,讲一只河豚游泳自撞桥柱而迁怒于物进行放纵,结果被老鹰撕破肚皮,以表达“妄怒而招悔”的主旨。他以此警示自己和他人待人处世不宜主观主义,可他的天性使得他往往没按规律办事、不懂官场“潜规则”,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碰得头破血流,这也可看作他个人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也让后世人看到了他的率真与可爱。

    苏东坡写自耍花招的“乌贼鱼”,进行自我聪明的表演,潜意识中或许还把自己当作优游于海岸边的海鸥,只有他能看得清“乌贼”们的诡计,他也有责任进行揭露。这目光敏锐的“海鸥”,就像是他晚年所作寓言集里的“艾子”。

    苏东坡一生都乐于当观察者和实践者。他曾以“六目龟”比喻三倍于普通龟(两目)的睡觉时间,巧妙地嘲讽了大臣吕微仲(吕大防)的傲慢无礼的待人态度,并使人自然联想到宋廷官吏的无所事事和怠惰成性,读之令人忍俊不禁;他曾以“虾蟆”瞪大鼓胀的眼睛、隆起又高又圆肚皮的夸张形象,来描绘现实中那些装腔作势、拉大旗作虎皮者,把他们的典型写照公布于世,让世人们知道这些人原本没有什么真本领,只不过却装出一副吓人的模样,而到头来终不过是蛇的一顿美餐而已,读之大快人心;他还写过一群天寒地冻困于浅水中的鱼囝和虾蟹,被捕鱼者的“划水杖钩”搅得四处奔逃、狼狈不堪,也正是借这些鱼虾的惊恐万状,抒写出了人民群众的“存活”困境,揭示了豪门权贵们毫无同情心的嘴脸,他们趁火打劫、变本加厉地对百姓施行“竭泽而渔”般的盘剥和压榨,读之令人内心百味杂陈;他还写了“初生不畏人”的小鱼,虽然涉世不深,不小心误吞鱼饵而险些丧命,让人为《鱼》们担心;他还以《鳊鱼》为生动实例,直接警示那些一味炫耀自身质美不懂收敛者,是怎样的悲惨下场,读之让人触目惊心……

    苏东坡的有关鱼寓言,便是他“乐于后世”的绝响,不断让好奇的人们侧耳倾听,余韵不尽。

    

     苏轼寓言故事

    《六目龟》

    苏轼寓言故事

    东坡谒吕微仲,值其昼寝,久之方出。见便坐有昌阳盆,豢绿毛龟。坡指曰:“此易得耳!唐庄宗时,有进六目龟者。敬新磨献口声云:‘不要闹,不要闹,听取龟儿口号。六只眼儿睡一觉,抵别人三觉。’” 

    ——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映像海口
   05版:国内
   06版:国际
   07版:阳光岛
   08版:公益
到处被鳖相公厮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