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化阳光岛

我省作家刘德安推出新作《历史与灵魂深处的回声》

边走边读“邻家大叔家大叔”鲁迅


鲁迅故里的大幅画像。





鲁迅故里。



北京鲁迅博物馆。



北京的鲁迅故居。



刘德安在“三味书屋”。



刘德安家中收藏的《鲁迅全集》及他的读书笔记。 本报记者吴雨倩摄



近日,我省实力作家刘德安45万字的新作《历史与灵魂深处的回声》出版发行,全书分为上卷《历史深处》和下卷《灵魂回声》。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我们会遇到很多作家,读很多文学作品,会有一个作家和作品会引起我们灵魂的共振,从而成为一生的精神知己。鲁迅对刘德安来说,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刘德安说,在他心中,鲁迅先生是他的精神导师、人生的楷模。

在书中刘德安以他自己的视角,将行和文结合起来,每篇以在一个城市寻找鲁迅的行走为“切入点”,对鲁迅先生进行解读,叙述一个文学的、有着常人情怀,学识渊博的、可敬可亲的,犹似“邻家大叔”般的鲁迅先生,并且描写了所到城市的人文风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散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散文,而是以叙述鲁迅先生的人生轨迹为支点,通过展示“鲁迅人生地图”,反映他一生生命历程的文化散文。

□本报记者 吴雨倩

深入阅读 全面了解鲁迅人生经历

走进刘德安的书房,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书柜中满满当当、整整齐齐地放置着4000余册文史类、哲学类、美术类、自然科学类等各类书籍。刘德安珍藏的1938年版(重印版)、1981年版、2005年版、2014年版4套《鲁迅全集》和线装本《鲁迅全集》,以及一套学林出版社出版的26册小开本的《鲁迅自选集》被摆放在显眼位置。

“这些《鲁迅全集》都是我藏书中的‘经典’‘善本’,镇室之宝。每套全集都不尽相同,有的除了收入创作的作品外,还收入了翻译作品。有的全集不是以作品的体裁分类编辑,而是按照作品发表的时间排列,便于读者了解作者的创作历程,理解读者思想精神的发展脉络。”他说,读全集是全面了解作家创作情况、思想深度、精神历程、人生经历的最好途径,而全集里的日记、书信则是了解作家日常交往和生活的重要资料。鲁迅先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都反映在全集里,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个人民国史”。

为了创作《历史与灵魂深处的回声》,刘德安重新精读《鲁迅全集》,边读边做笔记,整整9本笔记本,有的是摘抄原文,有的是自己的感悟,看着那套《鲁迅全集》褶皱的程度,可想而知翻阅的频繁。不但如此,刘德安还阅读了很多名人回忆鲁迅的书,如许广平、郁达夫、许寿裳、萧红、孙伏园、冯雪峰、郑振铎等同时代作家的亲历回忆,以及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的回忆录《正面与直视——鲁迅与我七十年》,还阅读了当代人的《鲁迅传记》等。此外,他还延伸阅读了几十本关于民国历史和人物的书籍,如《陈独秀全传》《蔡元培传》《胡适传》《郁达夫传》《萧红传》,以及《新青年》杂志,深入了解了许多当时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在采访过程中,刘德安的爱人笑着说:“在我们床底下也都是书,塞得满满的,开玩笑说看不完丢掉,他就跟你急。”刘德安前几年两只眼睛做过视网膜脱落和白内障手术,不适宜长时间看书,他会在天气好、光线足的时候拿着放大镜一字一句地阅读,在45万字的《历史与灵魂深处的回声》写作过程中,有时看不清的字,就借助放大镜修改。

行程万里 开启寻找鲁迅文化之旅

在《历史与灵魂深处的回声》一书的作者简介上,刘德安选用了一张在鲁迅故里的半身照片,背景是绍兴城的“三味书屋”。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去一次绍兴,亲眼看看鲁迅先生的故乡,走进他的故居,走进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在咸亨酒店品尝绍兴老酒、茴香豆”。这对于一个喜爱鲁迅作品、崇敬鲁迅先生的读书人来说,是一件必做的事。刘德安说,从中学时代开始读鲁迅的作品,到后来解读鲁迅的作品,再到出版关于鲁迅的文化随笔集《高度与绝响》,鲁迅先生的精神和思想几乎影响了他几十年。最初打动他的是鲁迅先生买书、藏书、读书、勤奋创作的精神,从而走上阅读研究鲁迅之路。

“我吹过你吹过的晚风,我走过你走过的路,那我们算不算相拥……”退休后,刘德安开始实现心中的愿望,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到他生活过的城市开启了寻找鲁迅的“文化之旅”。2018年至2019年,刘德安四次独自远行,一个人行走在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北京、陕西,游历了绍兴、南京、杭州、北京、西安、厦门、广州、上海等鲁迅生活过或讲过学的城市,游览了绍兴鲁迅故里、拜谒鲁迅墓、瞻仰鲁迅故居、参观鲁迅纪念馆,走进沙滩红楼老北大,以及鲁迅到西安讲学时游览过的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碑林博物馆、华清池等三十多个鲁迅生活工作过的遗迹,寻访历史中与鲁迅有关的旧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四次寻访鲁迅之旅,印证着我于鲁迅文章里看到他多次描述过的地方,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与鲁迅先生有关的珍贵实物和照片,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真实丰满。行走万里,受益匪浅,浮想联翩。四次寻访之旅,拍摄了数百张珍贵的资料照片,记录了近7万字的笔记,凝成了这本主题系列文化散文集,从鲁迅在每一个城市的经历切入,融入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使文章有了厚重感、历史感和思想性,也有了艺术张力。

《历史与灵魂深处的回声》是一部“走出来”的书。“期望读者读了这本书,能了解一个更加真实、有血有肉、可亲可敬、以前所不知道的鲁迅,这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当然,读者也可以把《历史深处》看成散文化的‘鲁迅小传’。”他说。

诗歌寄情 一个人灵魂深处的独语

45万字的《历史与灵魂深处的回声》融入了刘德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也高度还原了鲁迅生活中的形象。

鲁迅一生写过1381封信,反映了他和当时社会名流、亲朋好友、文学同人、文学青年的书信往来。在信中,鲁迅和友人谈文学、话人生、品生活、论美术、聊出版、谈社会、说人情。鲁迅先生从1910年到1936年10月,几十年坚持写日记,留下了翔实珍贵的人生资料。鲁迅先生的日记叙事简练、篇幅精短、文字朴实、风格写实,以记事为主;对所记人和事不做评论、不抒情、不带情绪。日记多记购书、交往、购物、家事等日常生活,真实记载他几十年每一天经历的大小事情。最短的日记只有两个字:“无事”。

刘德安说:“我被鲁迅先生的书信和日记深深吸引,有一种读小说的诱惑力,欲罢不能。正是鲁迅先生的书信和日记,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活中的鲁迅,一个‘邻家大叔’的形象跃然纸上。”

《历史与灵魂深处的回声》下卷诗集《灵魂回声》,收录了刘德安近几年写的百余首现代诗。除此之外还收入百余首游历名胜古迹时写的古体诗。

收录的这些诗作主要是刘德安四次独自游历江南水乡和闽粤、鲁豫、北京,以及故乡西安的行吟,以此为纪念。另外一部分是人生所感所悟以及“红楼人物咏”,春花秋月寒暑往来,吟诗寄情度流年,以独特的意象抵达生命的本真。

“我把诗看作灵魂独语,是从生命里逼迫出来的灵魂深处的回声。我写诗的价值感不是完成一首诗,而是在一行行诗出现在纸上的思维过程;在灵感的召唤下,诗句在无预知的情况下跳跃到纸上,并为之惊喜。我想,这就是诗的神性吧。”刘德安说。

刘德安说:“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诗歌,但我想《灵魂回声》中总有一首或一句诗,会让读者喜欢。比如封面上列出的诗名——《灵魂药方》《树倒下也不会弯曲》《一只黄昏飞来的鸟》《出发与抵达》,以及《奔跑的灵魂与形体》《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我真的想》等,或许在某一个瞬间,引起读者共情和共鸣。”

聊到“接下来的写作计划”时,刘德安说,他不是喜欢预设的人,没做的事不说,“计划都在心中”。那就让我们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面世吧。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刘德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