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周刊

倾听儿童声音 尊重儿童想法 看见儿童需要

海口加强适儿化改造,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事关儿童的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近年来,海口立足倾听儿童声音、尊重儿童想法、看见儿童需要,从关注困境儿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助推家校社会协同育人和从儿童视角建设城市等方面着手,加强适儿化改造,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以心育心护幼成长

日前,海垦社工站与爱心企业志愿者一行开展了“童享友好世界,点亮儿童未来”关爱活动。志愿者们走进困境儿童家中,与孩子及其监护人进行交谈,详细询问孩子的身体现状、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并送去了文具、玩偶、大米、牛奶、食用油等慰问品,鼓励孩子们要勇于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努力学习,快乐成长。

近年来,海口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倾听儿童的心声、关爱儿童心灵。海燕小学与海南医学院合作,为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应急救护”等健康课程。2023年12月,海南省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致力于进一步团结和带动全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力量,推进海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校长蒲煜当选为首届理事长。

家校社会协同育人

尊重儿童的想法,激发儿童“城市小主人”意识,是体现“友好”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怎么装饰图书角呢?”“我觉得可以用花朵在书柜上进行装饰。”“我觉得可以用城堡做装饰。”……面对教师的提问,海口市卫生幼儿园的孩子们围绕图书角的书柜如何摆放、图书角如何装饰等话题进行讨论,大家通过投票选出图书角装饰方案。

海口市第七中学学生陈韵凯在学校举办的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中,与小组成员通过调查、交流、分析,一起提交了《关于学校卫生间加装卫生巾盒的提案》,该提案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并加以落实。“没想到学校对待我们的提案非常认真,这也增强了我们参与校园建设的信心。”陈韵凯说道。

据了解,海口不断提升家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能力,支持儿童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暑假实践活动中,学校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了劳动、阅读、音乐等6类活动,让儿童与父母一起,聚焦家庭、走向社会,共同完成各项活动任务。此外,不少学校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校内外“环保小卫士”“文明小引导员”等实践活动,推动少年儿童志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一米高度丈量城市

随着海南省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开馆,海口的少年儿童有了更加舒适的阅读场所。走进场馆,充满童趣的色彩和海南本土元素点缀其中,符合儿童高度的桌椅有序摆放,众多细节显露出设计者的用心。如今,海口越来越多的城市设施“俯下身来”,以一米的高度丈量城市。“儿童友好”从一个概念落地为集体行动,升华为全城共识,释放出一座城市的善意。

增加公益性儿童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校外活动场所,提高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建设1个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创建一批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这些都是海口近年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此外,海口还将实施一批示范性亮点工程,如儿童校外活动场所设施、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适儿化改造等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项目,并推进相关项目列入城市建设方案,以有效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落地见效,建设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儿童友好项目。(王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