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要闻

广泛深入宣传见义勇为 学英雄做英雄英雄辈出

海口市积极做好见义勇为宣传工作

“关爱见义勇为英雄,支持见义勇为事业”“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维护椰城和谐稳定”“人人见义勇为,共同打 击 违 法 犯罪”……在海口的街头巷尾、酒肆楼亭,店铺商场等众多公共场所,时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宣传标语,如缕缕浩荡的春风,带给人们无尽的暖意和力量,彰显着美丽椰城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支持见义勇为事业,人人争做见义勇为新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本报记者 李云川

广泛深入宣传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需要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政法委和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及时指导下,在各理事单位的支持下,海口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以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服务见义勇为人员,创建平安海口为目标,主动作为,开拓进取,高度重视见义勇为宣传工作,使见义勇为宣传工作成为全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全社会关心见义勇为工作、人人勇做见义勇为好人的热潮。

为了扶正祛邪,弘扬正能量,让全社会认识理解见义勇为的重要意义,树立争做见义勇为好市民的良好风气,海口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始终把宣传见义勇为和弘扬英雄事迹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每一次的表彰、慰问、帮扶助困活动中,海口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都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给予报道,让更多的人学英雄、敬英雄、做英雄。

海口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积极组织做好全省见义勇为宣传日活动,并以全省见义勇为宣传日活动为契机,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做好见义勇为宣传工作。每年9月1日前后,海口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都会印制数十万份宣传资料,组织各区、理事单位及各街、镇人员,设立30多个宣传点,并到社区、住宅小区、广场发放宣传单,扩大宣传效果。尤其是在明珠广场和望海广场举办的文艺宣传汇演、大型图片展览等活动,动员20多家理事单位和各区(街、镇)上街设点宣传,参与群众达30多万人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除此之外,海口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还常年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见义勇为人员事迹,利用互联网站进行宣传,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为了更好地宣传见义勇为英雄,争做见义勇为之人,海口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正组织编写《海口市见义勇为英模谱》,将向社会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进一步掀起了全市见义勇为工作的新热潮。

由于海口市见义勇为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广泛深入地层层发动,调动了全社会参与见义勇为工作的激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了广大市民积极支持见义勇为事业,争做见义勇为人员的热情,见义勇为新人连年来不断涌现,至今全市已有受到中央、省市表彰的见义勇为英雄、先进分子和积极分子360多名。

关爱见义勇为英雄是全社会的责任,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是世间美德。见义勇为英雄辈出,为美丽、宜居的海口增添了满满的正能量。

学英雄做英雄英雄辈出

海南新闻界在大力宣传见义勇为工作,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方面,对海口市见义勇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海南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大力宣传见义勇为精神的同时,也以见义勇为英雄为榜样,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展现出见义勇为之壮举,从而涌现出一批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和积极分子。李松梅、吴建雄、李传华、彭桐、彭彬、张永生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为解救人质冒险采访劫匪 为公安抓捕创造有利条件

李松梅,女,汉族,1973年出生,大学学历,籍贯山东省莱州市人,法制时报记者。

2015年7月20日13时,海南省人民医院发生一起劫持人质事件。歹徒陶某(海南东方市人,刑满释放人员)手持一把长约30厘米的折叠刀,在医院将护士王某劫持。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民警赶到现场后,歹徒提出要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报道其在广东某监狱服刑期间遭受不公正待遇问题。于是警方立即征求赶到现场的法制时报记者李松梅的意见,请其先与歹徒交涉,警方伺机抓捕劫匪营救人质。李松梅面对危险,毫不畏惧,果断接受了公安机关的安排。她来到劫匪所在房间门口,隔着玻璃门告诉歹徒,自己是法制时报记者,心存戒备的歹徒反复查验了李松梅的记者证,李松梅要求由她替换人质,进房间听取他的诉求。歹徒陶某考虑了一会,看到李松梅向他出示的录音笔和相机,相信她确实是一名记者,遂将房门打开,就在这时,警方乘机冲入房间,将歹徒抓获,人质安全获救。

李松梅2015年被评为“海口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2017年,被评为“海南省见义勇为英雄”。

关键时刻彰显道德风范,救火、抓小偷智勇双全

李传华,军人出身,海口日报社记者。

2014年5月的一天晚上,海秀路南侧的一家不锈钢加工厂发生火灾。外出采访的李传华透过火光看到燃烧的房子里堆放着数个氧气瓶,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我是跑消防口线的记者,很了解氧气瓶一旦着火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时李传华没有多想,冲进着火房子里抱起一个氧气瓶就往外跑。屋内的浓烟越来越大,火苗不停地掉落,但他顾不上太多,接连抱出了三个人形高的氧气瓶和一个煤气罐。最终,李传华和其他人一起将氧气瓶、煤气罐搬到了马路边,随后消防车也赶到现场展开灭火工作。

“快,抓小偷!”2018年9月18日晚上9时许,海口海垦路八一新村夜市,一名男子一边呼喊一边奋力向前追赶。眼看小偷就要逃脱,采访路过此处的李传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小偷冲去。追赶了150米左右,小偷又突然转弯横跨过马路,欲逃进对面的滨濂村,他立刻拼尽全力,将已逃到马路中间的小偷扑倒,用膝盖死死地压住小偷的颈部及头部,一手则锁住其喉咙。随后,当事人符先生也赶到现场,两人合力将小偷控制住。

李传华先后两次获评“海口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2019年7月被评为“海南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阻止加劝说 成功救下轻生男

吴建雄,男,汉族,1961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海口广播电视台记者。

彭彬,男,汉族,1980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海口广播电视台记者。

2005年4月18日,吴建雄、彭彬接到信息:一男子因欠债无力偿还欲跳楼轻生。吴建雄、彭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情况万分紧急。涉事男子情绪已极不稳定,警方劝说陷入僵局,救援设施还没有运到现场。在这种情形下,吴建雄、彭彬主动请缨,进入第一现场接近当事人,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沟通劝说,为警方的全面部署争取到了时间。随后,乘轻生男子注意力分散之机,吴建雄奋不顾身成功解救下了当事人。

2005年9月23日,吴建雄、彭彬被评为“海口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女子不堪家暴欲跳海轻生 不顾危险劝说终将其解救

彭桐,男,1972年出生,海口日报记者。

2007年底,一位内地来琼女子因离婚三年向前夫索要孩子抚养费而遭殴打便心生绝望之念,跑到海口世纪大桥上,手持汽油瓶欲自焚跳海轻生,见有公安民警围来,她情绪更加激动。在这危急关头,曾采访帮助过这名女子的彭桐,在接到其“告别”电话后火速赶到,冒着生命危险翻过桥护栏,一边极力规劝一边凭着对方对他的好感而努力靠近,乘其不备将其成功解救。

2010年,彭桐被评为“海口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热心宣传支持反扒,为见义勇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张永生,男,曾任海口市反扒志愿者大队副大队长,原《商旅报》记者,大专文化,山西人。

张永生在筹备和成立海口市反扒志愿者大队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写作和工作优势,一边宣传报道反扒志愿者事迹,一边积极参与反扒工作,先后采写了百余篇反扒志愿者的报道,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犯罪分子50多人。2006年10月20日,《商旅报》头版刊发了张永生采写的《反扒志愿者,请你加入》,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二套《生活》栏目的关注,央视于2007年2月份派记者前来海口采访,并进行了报道。2008年7月,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专题栏目从法律的角度讲述了海口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的成立和抓扒手的经历,并邀请了当时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陈刚教授对反扒志愿者们所做的工作进行点评,对他们见义勇为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反扒大队成立后,张永生采写的海口市反扒志愿者系列报道,荣获海南省新闻一等奖。

2008年,张永生被评为“海口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