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副刊·阳光岛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城市旧物
花农(外一首)
葡萄熟了
风从古诗来
醉秋
母亲的冬瓜鱼汤
青衣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0年9月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醉秋

    □ 郑贵华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对于季节的喜爱,似乎总受着前人诗句的影响。比如古人云:春雨贵如油。往往来一场春雨之后,也就无缘由地觉得这场雨下得好,虽然心里渴望春日的阳光多一些;再比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成了吟唱秋景的绝句,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似乎也是悲秋的最好证明。所以一到秋天,就会觉得万物应该肃杀,人也要老气横秋的才行。可是,对于秋天,我却有说不出的喜欢和迷醉。

    在小学的课本里,有一篇描写《秋天的果园》的诗歌,依稀记得里面说“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红红的苹果倒是常见,金黄的梨子除了在超市买过,从没见树上挂过。昨天,和朋友一起去黄龙的一处果园,那里一片山坳连着一片山坳,梨树矮得超乎我的想象,大部分挂果的枝条都没我高。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梨子或金黄,或土黄,或深绿,悬于树梢,藏于树杈,迎着阳光泛着黄亮的光,隐身枝丫的披着绿装,有的梨子大得竟然必须用手捧住才行。我们流连于果园之间,还没来得及拍张照片,就被喊着返回了。一路上我们垂涎筐子里那些超级大的梨子,几十岁的人了兴奋得像个孩子。谁说秋天一派肃杀凄凉的气氛?

    今日得空,我买好菜骑车回家看望老父亲。家里种了一两亩玉米,每次打电话回去,父亲总说家里不忙,自己一人应付得过来。每次看到火辣辣的太阳,我也实在迈不开回家的腿。

    不料到家后,看到金黄的玉米梭子小山似的堆满了院子,父亲正一个个往篮子里面装。我赶紧过去帮忙,父亲还不让,说不想让自己的姑娘累着了。

    我笑他,我都几十岁的人了,还给当成在家时的小娃娃啊?

    父亲不笑,很认真地说:“你再大又咋了,当初培养你们上学,就是不想让你们吃农村的苦,这点小活儿,难不住我。”

    我没听他的阻拦,拿过篮子,和他一起移走了那座小山。

    看着满地黄灿灿的玉米粒躺在水泥地上晒太阳,父亲露出得意的笑容。这千把斤的宝贝们可都是父亲一个个、一粒粒地从庄稼地了扒拉回来的,其间洒下多少汗水,付出多少辛劳,夏天的烈日知道,秋天的微风也明白。

    看着父亲惬意地叼着他的旱烟袋,我说是秋天的收获让他这样满足。可没多少文化的父亲却说,他这辈子生养的四个孩子才是他最大的收获。

    听完这句话,我心里一震,可不是吗?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收获。他们宠着自己的子女,哪怕他们都将奔向天命之年;他们也宠自己的土地,不管种啥收啥,都拼着全力,哪怕洪涝,哪怕干旱。

    我瞄了眼正吧嗒抽着旱烟的老父亲,是啊!这个勤劳朴实的老农民,不就是最让人沉醉的秋色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伤,还有收获的惬意。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即使没有酒,也会大醉一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自贸港·关注
   05版:要闻
   06版:时评
   07版:民生
   08版:国内
   09版:国际
   10版:副刊·阳光岛
   11版:文体
   12版:公益
城市旧物
花农(外一首)
葡萄熟了
风从古诗来
醉秋
母亲的冬瓜鱼汤
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