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西海岸 上一版3  4下一版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便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希望的田野经不起“打卡式”放纵
搭台助力
居家安全“微改造”托起老人幸福晚年
一题多议
乐见“教资热” 更需“从教热”
资讯广场
 

返回海口

返回新数字报

2022年11月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的田野经不起“打卡式”放纵

    近日,广东阳江一片稻田因景色秀美成网红打卡点,成片的稻谷被踩坏。目击者林女士称有走廊他们不走,非站在田间,难以理解。村民许先生称,正是收获的时候,心里不舒服。

    (11月1日 澎湃新闻)

    播种插秧灌溉施肥除草收割,稻田里不仅有种子、农药、化肥等方面的物质投入,农民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对土地充满敬畏和感情的农民,将稻田当成“希望的田野”;稻田不仅承载着农民从土地里得到更多回报与激励的希冀,也承载着农民对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朴素认知。当稻谷遭踩踏,难免会引发农民的愤慨。只不过,面对任性而为、恣意放纵的游客,农民们只能无奈地劝说,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手段。

    在全域旅游时代,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受到不少人的追捧。但旅游过程中的种种偏差行为,折射出一些游客的“文明剪刀差”——权利意识不断高涨,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却“慢了一拍”。心中只有自己却没有他人,只顾自己痛快却罔顾他人痛苦,这样的失范行为,理应得到纠偏。

    不论是“稻田遭踩踏”,还是“任性采摘”,规则意识和边界精神的淡漠,让一些游客热衷自行其是。稻田不仅承载着当地农民的生计,也寄托着他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文明旅游不仅损伤了他们丰收的果实,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当游客触碰农民关于利益、权利和尊严的敏感神经,不可避免会引发纠纷和冲突。

    面对“稻田遭踩踏”,农民的“难以理解”“心里不舒服”并非小题大做。毕竟,乡村里的稻田并非没有主人的公共资源,而是农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一些游客没有在失范行为与非失范行为之间建立清晰的界限,导致他们还在为失范行为找形形色色的理由乃至自欺欺人的借口。

    一些游客的“镜中我”看上去很美,“稻田遭踩踏”则暴露出他们的精神底色,他们不仅没有尊重农民的劳动,也漠视了农民的权利与尊严,显然会给农民带来损失和伤害。“打卡式”踩踏稻田,显然需要补上规则和文明的社会化课程。

    □杨朝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CopyRight2002-2004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hkwb
琼ICP备05001198号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自贸港·观察
   05版:民生
   06版:西海岸
   07版:国内
   08版:专题
   09版:国内
   10版:国际
   11版:粤桂琼十四市报业联盟专版·梧州
   12版:教育周刊
便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希望的田野经不起“打卡式”放纵
搭台助力
居家安全“微改造”托起老人幸福晚年
一题多议
乐见“教资热” 更需“从教热”
资讯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