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作品阳光岛

我的图书情缘

凌勇

安义老家的书柜里,整齐地码着几十本图书,它们有的边角卷了,有的泛黄了。为了不受潮,不被虫蛀,我经常小心翼翼地把它们翻出来,整一整、晒一晒。

这些图书,也是我们以前常说的小人书、连环画。它们有胶装本、也有线装本。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除封面彩印外,内容都是黑白印刷的,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视觉。它们不仅图文并茂,简笔画栩栩如生,而且故事情节生动、通俗易懂。

记得刚上小学开始识字的时候,我和伙伴们就开始喜欢买、更喜欢看图书了。在那个年代,没有几个人不喜欢看图书的。这些图书是我人生的第一批课外书,也陪伴着我度过了那个纯真快乐的童年。

我们经常在一起比谁家的图书多,谁家的图书好看,非常羡慕图书多的伙伴,就像大人们羡慕哪家的收成好、哪家的物资多一般。图书是我和伙伴们交换阅读的资本,我们经常互相借着看。

新买的图书,如同新发下来的课本,散发出淡淡的墨香。我就像蝴蝶闻着花香,陶醉其中。坐在屋檐下、稻田边、山坡上,只要有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夜幕降临,如饥似渴,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有的图书,看了好多遍,还爱不释手,我经常被主人公的事迹深深吸引、打动。《在人间》主人公高尔基靠与外祖母一起摘野果卖钱度日,他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干过洗碗工,还做过圣像作坊徒工。他历尽坎坷,不为环境所屈服,一有机会就阅读大量的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他在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欺辱,在朋友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杨家将》《岳飞传》《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主人公精忠报国……这些故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我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育和熏陶。

图书只有半本课本大小,装进书包,藏在口袋,也不容易被人发现。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偷看,被老师发现,没收罚站是常有的事。偷看图书,只要不在课堂上,不影响学习,父亲是默许的。或许,他是呵护孩子的天性吧。

这些图书,多半是几角钱一本,累计起来,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是父亲奖励给我的,有的是玩伴互相赠送的,还有的是我自己赚钱买的。

记得有一次快过年了,家里杀了一头猪,母亲一大早烫了一铁桶的猪血旺,父亲让我提到镇上去卖,并答应赚了钱就奖励给我。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早上,寒风刺骨,我站在街道边壮着胆子叫卖,一顿早饭功夫都卖了出去,赚了3元2角钱,那是我赚的第一笔钱。我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兴奋地买下了早就想买的一套《杨家将》,还有一本心爱的塑料封皮笔记本。

光阴似箭,一晃近四十年过去了,期间,我时常提醒年迈的父母,帮我留好这些图书。

如今,书店里的各种书籍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以前那种图书很难买得到了。为了重拾儿时的回忆,有一次,我特意带孩子到古玩市场,竟然也找到了几本老图书,于是买了回家给他们看。

前不久,趁着天晴,我回老家把这些图书又翻了出来,在太阳光下一本本打开。熟悉的图画再次跃入眼帘,看书的场景再现脑海。

正因为有了这些图书的陪伴,我的童年多了许多快乐和烂漫!